●羅相珍
多元化親子活動促進家園共育
●羅相珍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2010年頒布的《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再次強調了家園共育的重要性,“要把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結合,共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梢?,幼兒園與家庭合作共育已成為當前學前教育的主流趨勢,幼兒園親子活動作為家園共育的重要方式,不僅能夠給家長提供一個與幼兒、教師、其他家長之間交流、學習的機會,提升家長的育兒水平,而且由于其本身關注幼兒生活的五大領域,因而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認知、情感、身體技能、創造性、社會性等的全面發展。
親子活動強調父母、孩子在平等情感溝通的基礎上雙方互動,教師在活動中通過對父母教育能力的指導和提升來達到對親子關系的調適,從而更好地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與和諧發展。
讓家長了解“幼兒教育不等于幼兒園教育”。秉著“多元育人,共同發展”的辦園理念,海軍工程大學幼兒園開展了多元化的親子活動。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家長都能理解親子活動的重要性。在開展親子活動前給家長發通知時,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的“抱怨”:“幼兒園和家長各司其職就好了,孩子交給幼兒園,你們在幼兒園教育就行了,還總是給我們家長‘添麻煩’。”“親子教育,我們在家進行就好了,既然這樣,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時不時地將幼兒園老師請進家里來呢?”……這是一類“很忙”的家長,也是對家園共育重要性認識不充分的家長。
我們通過開展親子活動,來增進家長對幼兒教育的理解,改變他們對幼兒教育的認識誤區。比如,每年開展的親子運動會、親子遠足等大型親子活動,讓家長參與到親子活動的設計、準備、實施、評價的過程中,使過去單一要求家長配合、單向指揮家長轉變為幼兒園與家庭雙向互動,充分發揮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優勢,較好地發揮了家園合育的整合效應。親子活動作為家園聯系的橋梁和紐帶,進一步提升了教師與家長對兒童教育的認識,使家長們充分認識到幼兒教育并不等于幼兒園教育,從而樹立起大教育的觀念。
為家長提供一個更全面了解孩子的機會,提高他們的育兒能力。我們開展的親子運動會、親子遠足、故事大王親子專場、親子制作、跳蚤市場、快樂小鎮等多元化的親子活動,彌補了家長與幼兒之間溝通的缺失,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與合作,為家長提供了一個全面了解、耳聞目睹孩子生活、游戲和學習等真實表現的機會,使家長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孩子,正確評價孩子的發展水平,從而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育,使教育起到應有的積極作用。
親子活動也是一個家長共同接受再教育的過程。在活動中,家長可以通過觀察教師的指導獲取教育的經驗,通過參與活動過程領悟教育的方法。親子活動中,家長體驗到幼兒教育工作的不易,能夠更好地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增進教師和家長之間的理解,調整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樹立正確的親子教育觀。另外,通過幼兒園親子活動這個平臺,平時忙碌的家長之間也有了一個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持不同教養態度的家長通過互相交流、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而且,通過親子活動,家長之間互相認識,對解決幼兒間的“小糾紛”也有幫助,有利于建設一個友好和諧的班級氛圍,促進幼兒更好地發展。
我們開展的多元化親子活動,關注幼兒發展的健康、社會、語言、藝術、情感五大領域,可以有效促進幼兒認知、情感、身體技能、創造性、社會性等素質全面發展。
促進幼兒在認知方面獲得更多的經驗。兒童在親子游戲中所獲得的知識、經驗和技能比在獨自游戲和伙伴游戲中獲得的更豐富,更有益于認知發展,而且在親子游戲過程中滲入了大量的言語交往,有助于兒童的語言發展。
現階段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著重幼兒智力開發,輕個性、情感和良好習慣培養的現象;隔代撫養、隔代疼愛演變成各種不放心和包辦,對孩子過多限制,過度保護,導致許多孩子出現了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除了做好平時的家園溝通外,還在微型社會“快樂小鎮”活動中,邀請家長(包括祖輩家長)參與,讓家長看到幼兒在教師和家長的引導下,自主游戲、快樂交往:快樂小廚里,幼兒跟家長一起動手做美食;小超市里,幼兒自主選擇商品,討價還價像模像樣;小診所里,幼兒體驗當醫生當病人不同角色的任務,增強了健康意識;茶吧里,一整套泡茶喝茶的程序,讓幼兒初步接觸了傳統文化;演藝廳里,孩子們跟著音樂自編自導自演;娃娃屋里,孩子們展現了“當家做主人”的能力……
我們已經舉辦了16屆的故事大王比賽,可以大大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親子專場更是幼兒和家長聯合表演的游戲,融想象、創造于一體,在想象中進行表演,大膽嘗試即興改編、創編,這對幼兒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這些活動,既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激發了幼兒自我展現的欲望,也增強了家長對幼兒的了解,讓家長對幼兒更有信心,有利于促進家園共育。
親子活動可以促進幼兒良好情緒情感的發展。幼兒園親子活動有利于培養孩子輕松愉快的心境。親子活動中,家長的到來,能增強幼兒對幼兒園的歸屬感,產生更強的安全感和大膽探索的勇氣,有較強的成就動機,樂于與同伴互動,進行合作學習。父母參與幼兒的游戲,使他們能夠站在兒童的立場去審視世界,學會怎樣與幼兒積極有效地溝通。不善言辭的孩子可以通過游戲表達他們的觀點,增加體驗,也讓他們的父母有機會更真實地了解自己。

我們每學期開學不久舉行的大型親子遠足和親子運動會,對促進幼兒(特別是小班幼兒)良好情緒情感發展作用明顯。小班剛開學,幼兒來到陌生的環境,面臨程度不同的分離焦慮,開展有家長陪同的親子遠足活動,在親近自然的同時,也釋放了兒童的天性,幼兒在父母的注視中,和同伴一起游戲;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起游戲,既有父母給予的安全感,也有小伙伴給予的同伴感,還有老師帶領游戲的快樂,這些都會讓兒童的身心獲得巨大的快樂和滿足。親子運動會,則在鍛煉幼兒體能的同時,愉悅了幼兒的心靈。不少小班幼兒在親子運動會和親子遠足活動之后,對上幼兒園興趣明顯增強。家長也反映說,孩子還想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去幼兒園參加運動會,一起去親子遠足。
中大班幼兒在親子遠足和親子運動會體驗到更多成功的喜悅,展現了更多的自信。例如親子運動會中的輪滑表演、旗幟方隊表演、車隊表演等活動一般由中大班幼兒承擔。這些表演活動,讓幼兒在父母和眾多家長面前展示自己,幼兒收獲了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
有利于幼兒社會性交往水平的提高。在親子活動中,通過成人的引導與幫助,兒童能夠很好地承擔游戲中合作者的角色,因而社會性交往水平高于伙伴游戲中的交往水平。
例如,在親子活動“跳蚤市場”中,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擺好自己的“商品”后,很興奮,卻不知道如何開展接下來的“工作”,在沒有家長的指導下,不會吆喝,買賣雙方也不會討價還價,“生意”場面冷清,幼兒很著急卻沒有辦法。在家長介入指導之后,賣方開始吆喝,“生意”明顯好了起來,買方也學會了討價還價,跳蚤市場氣氛活躍起來了。在買賣成交的過程中,還涉及到找零問題,這對發展幼兒的智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親子活動有利于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合作意識、合作情感、合作行為、合作精神是合作素養的幾個重要維度。親子活動開始前的準備工作,是從思想上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親子活動過程則是對幼兒合作的檢測,它不僅可體現幼兒的合作行為并透射出幼兒的合作能力,教師和家長還可以針對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幼兒進行有意識的合作訓練,以培養幼兒的合作素養;親子活動的成果展示和點評,把幼兒的合作情感與合作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這為家長和教師關注幼兒合作素養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并可就此機會引導完善幼兒的合作能力,讓幼兒在合作技能和合作精神上都得到進一步提高。
(作者單位:海軍工程大學幼兒園)
(責任編輯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