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南商學院 夏楚才
功能視角下農村金融監管制度的創新優勢分析
文/湖南商學院夏楚才

圖/攝圖網
我國農村金融監管的發展歷程和表現出來的制度缺陷是歷史總結和人為設計的結果。它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基于機構視角的金融監管制度。這種機構視角的農村金融監管制度不可能使農村金融組織體系、金融市場和金融監管制度之間形成一個互相調節的功能耦合體,以適應農村金融發展的需要。只有創新功能視角的農村金融監管制度才能實現這個目標。1995年,巴塞爾委員會在為銀行設置全球性的證券資產組合的資本標準時采納了功能觀點。2001年,日本就已完全轉變到功能視角的金融監管制度:日本金融廳按照監管業務的性質而非行業性質對內部監管機構進行了重組,成立了以不同監管職能為主的專業監管部門。同時為實現在功能監管的基礎上保留分業監管的優勢,在專業監管部門之下按行業細分設置課室,以發揮原有專業監管人員的技術優勢,達到分業監管與功能監管的統一。
在功能視角的監管框架下,金融監管關注的是農村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及其所能發揮的基本功能,并以此為依據設計農村金融的監管結構和監管規則,實行跨產品、跨行業、跨市場的監管,因而更能適應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發展的要求。與機構視角的金融監管相比,功能視角的農村金融監管制度的優勢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功能視角的金融監管著重預測在未來實現中介功能的組織結構。有了這些預測,政府就能針對機構的必然變化設計政策和監管方案,而不是試圖保護現有的機構形式。這樣,基于功能視角的農村金融監管把注意力集中在最有效率地實現金融體系基本功能的制度結構上,目標是促進農村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構成,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進行必要變化,而不是試圖保護和維持現有的制度結構,因而能有效地解決各種農村金融創新產品的監管問題,不必再通過限制金融創新來維護金融業的安全,更有利于農村金融創新。
同時,由于金融混業的不斷發展,金融風險將不再局限于單個行業,農村金融極易產生系統性風險。而功能視角的金融監管強調的是跨產品、跨行業、跨市場的監管,主張設立統一的監管機構對金融業實施整體監管,以總體評價和監管不同行業之間產生的系統風險,因此能有效地控制和防范農村金融風險,更有利于維護金融業的整體安全。
模塊化理論的先驅、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卡利斯·鮑德溫和吉姆·克拉克曾指出,模塊化使得企業能駕馭日趨復雜的技術。通過把產品分解為模塊這一子系統,設計者、制造者和用戶都獲得了很高的靈活性。
同樣,模塊化也可以運用在農村金融監管中,但只有在功能視角而不是在機構視角下才能進行。基于功能視角的農村金融監管功能模塊化就是不再根據農村金融機構的特征進行監管,而是著重于其金融業務的分類,劃分為不同的功能模塊,且不論涉及這些功能模塊業務是何種類型的金融機構。通過這種金融監管功能模塊化分解,如負責各種農村金融市場準入的模塊、負責監督農村金融機構財務比率的模塊等。這樣就把復雜的農村金融分解為不同的子系統(各個功能模塊),各子系統相對獨立地運作,體現較強的靈活性與適應性,順應了農村金融的發展態勢。
從功能金融的角度來理解,金融的發展過程實質上就是更有效率地實現金融功能的過程。與之相對應的基于功能視角的金融監管就應為更有效率地實現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營造效率優先的監管理念。有專家認為,金融監管的效率就是達成金融監管目標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較。金融監管的目標一般意義上說是維護一國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定,具體而言包括保護金融消費者,即投資人和存款人的利益;創造和維護金融業公平競爭的環境;保護貨幣政策的順利實施;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經濟發展。也就是說,農村金融的監管效率就是指以盡可能低的交易成本促進農村金融資源進行最優配置以實現其最佳效用。
有“金融鱷魚”之稱的雷蒙德·戈德史密斯把一國現存的金融工具與金融機構之和理解為該國的金融結構。功能視角的農村金融監管可以通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性的金融安排,動員儲蓄資源,將其有效配置并直接作用于農業經濟增長,提高農業經濟增長的效率。同時,功能視角的農村金融監管有利于平衡貨幣政策在農業經濟中的效果,促進農業部門和非農業部門之間的資本流動,以便及時調整農村金融結構與農業經濟結構,保障農業經濟均衡協調發展。
另外,由于金融交易技術的發展和交易成本的降低推動了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模糊了不同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界限,但從功能的角度看卻是同質的,并且在長時間內相對穩定。因此,功能視角的農村金融監管制度有利于促進農村金融機構組織必要的變革,從而提高監管效率。
基于功能視角的農村金融監管制度需要按基本功能來重組監管機構,這樣不僅要讓傳遞同樣風險和收益信號的金融產品、金融服務以及金融市場受到基本相同的監管,且要讓經濟競爭而不是監管差異成為金融產品和服務、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基于功能視角的農村金融監管有利于金融創新。金融創新不斷提速,農村金融機構業務呈現日益交叉態勢,而基于機構視角的監管制度不僅使交叉性新業務的推出要經過多個機構長時間協調才能完成,而且對這些交叉性業務的監管極易形成監管越權或監管真空等現象,而只有基于功能視角的農村金融監管注重監管體制與監管規則的連續性和一致性,因而能更好地促進農村金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