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祥云
內容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典詩歌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情感的關鍵。本文就古典詩歌對學生情操的陶冶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古典詩歌 情操 陶冶
在素質教育逐漸深入的背景下,學生高尚情操的培養與建立,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點之一。古典詩歌作為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財富,凝聚了古人的情感與智慧,展現著古人的藝術水平,無論是詩歌中蘊藏的意境和情感,還是詩歌的蘊意,都能夠對學生情操的陶冶起到很積極的作用。
一.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詩歌學習興趣,進而就能通過詩歌承載的情感和意境來對學生的情操進行熏陶。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是新課改教學背景下的教學指標,小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樣需要建立在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因此,古詩歌學習氛圍的營造對小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對即將學習的古詩歌進行朗讀,看哪一組朗讀得最好,就對哪一組進行表揚、獎勵,也可讓學生自己站起來朗讀,誰朗讀得最好,最能體現這首詩歌表達的情感,誰就會得到獎勵。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氣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進一步激發學習古典詩歌的熱情。
二.利用現代多媒體,展開想象,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古典詩歌是我國傳統的文學藝術瑰寶,學習一首古典詩歌,就要理解詩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蘊意。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有效利用多媒體這一教學工具,充分引導學生對古典詩歌的學習,使他們能自主地吸收知識。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并茂的特點,在進行古典詩歌學習之前,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制作精彩的課件。例如,在學習《靜夜思》時,教師可以放一小段思念家鄉的音樂讓學生欣賞,如《思鄉曲》,這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很快帶領學生進入教學主題。其次,還可以借助畫面,將教材中不能呈現的內容展現在學生眼前,通過這些畫面與詩句的相互襯托,從而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調動學生的聯想能力,這樣學生就能較為容易地理解到詩歌所蘊含的意境和情感。
三.加強朗讀,體驗古典詩歌的美
很多時候,學生不懂得如何進入一首詩的意境,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知識的限制,使得他們對古詩詞的字義理解和情感解讀存在很大的反差。當然,這是可以改變的。學生第一次朗讀、學習一首古典詩歌,自然會存在諸多疑惑和不解,但當他們第二次、第三次對這首詩歌進行朗讀后,很可能第一次朗讀下來在腦海里浮現的那些疑惑和不解就會漸漸明了,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大概就是這樣子的。所以,當學生剛開始接觸古典詩歌時,教師不要過于迫切地完整解析給學生,而是要讓他們從朗讀這首古詩歌開始,并通過多次的朗讀,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會,讓他們能夠欣賞到古典詩歌的美。
四.強化訓練,提高學生對古典詩歌的賞析能力
古典詩歌最具感染力的除了它那抑揚頓挫的節奏和富有情感的意境外,還有用詞的精準,永遠給人一種恰到好處的感覺。在我國古典詩歌中,古人對漢字的運用可謂掌控自如,在這些古典詩歌中,古人往往僅僅使用一個字,就能把整首詩歌的情感或意境完全表達出來。例如,王安石寫的《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句里的“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完全表達出來了,既能表達春風來了,又能表達景物的變化。而當教師為學生講述這個“綠”字時,不妨讓他們換成其它的漢字,看是否能夠更好地體現江南岸的景色,有的學生會想到換成“入”、“過”或“滿”等字,但最終都會感覺比較平淡,沒有“綠”字畫龍點睛般的效果。對于古典詩歌的學習,語文教師需要加強訓練小學生的賞析能力,使他們能夠舉一反三,感受到古典詩歌的藝術美。
古典詩歌對小學生情操的陶冶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學習、積累。在古典詩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個性發展,選擇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讓學生享受古典詩歌美的同時,最為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審美觀,使思想境界得到升華,情操得到陶冶。
參考文獻
[1]唐佩蘭.多渠道探尋古詩教學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2):39-41.
[2]張歆沂,楊其勇.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古詩課堂美育探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9):89-92.
(作者單位:江西省遂川縣揚芬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