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欽
摘 要:對于一位教育工作者來說,童心就是寶貝。有了這顆童心,我們才能與學生消除隔閡,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我們的教學才能充滿勃勃生機。文章對如何喚醒教師的童心進行了分析,旨在實現快樂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育;童心;快樂;正能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5-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01
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學中,我發現自己雖然還保持著對學生的那份愛心,可是卻漸漸感覺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自己也常常陷入苦惱之中。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的那顆童心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被歲月磨礪的所謂成熟所代替,表現出老氣橫秋的麻木狀態。那么,如何重新喚醒童心呢?
一、過生日帶來的思考
在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為了學生的前途,我不停地發揮自己的愛心和責任心,盡量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去對待,給每一個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每天真可謂披星戴月,辛勤勞作。可是反思一下,師生關系卻不盡人意。
去年因家庭事務繁忙,我只好辭去了班主任這一職務。回首自己這么多年的班主任生涯,由于脾氣太急,傷害了不少學生的自尊心,很想彌補一下,再加上已步入不惑之年,與學生的代溝日漸加深,就開始嘗試著盡量用一顆童心與學生相處。而有了童心,我與學生之間的隔閡漸漸消除了。在課下時間,學生見了我幾乎都主動打招呼,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今年我生日那天中午午休時,我所任教的學生主動邀請我在教室里為我過了一次生日,之后鄰班的學生又在班會課邀請我,給我過生日。看著那五顏六色的生日蛋糕,我感慨萬千,暗暗下決心繼續用一顆純凈的童心對待學生。
原本以為學生給老師過生日只是班主任才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可望而不可及。為什么在不當班主任之后能一天過兩次生日?回想以前的學生,我雖然用了很多的愛心和責任心去對待他們,可是他們大多也只是在畢業之后一段時間內來看我。我這才意識到自己當時所給予學生的不是最好的,主要是缺少了一顆童心。現在,我有了童心,雖然不再擔任班主任了,可是這股愛的清泉卻比以前更加純凈甘冽了。以前,我總是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給了學生,而不是把學生最需要的東西給他們。就像父母一樣,總是喜歡把自己覺得最有營養的東西給孩子吃,而絲毫不考慮孩子的口味。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對的。其實,學生很容易滿足,所求并不多,有時我們的一個善意的微笑、一次小小的寬容就會令他們很滿足。
二、童心是快樂教學的前提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而孩子的心是最純真的,用那種老于世故之心肯定是行不通的,因為學生有著一顆童心。但我們極易犯這樣的錯誤:雖然對學生付出了很多,可一旦學生的表現與我們的期望不一致,我們就很容易生出那種“恨鐵不成鋼”之意。久而久之,對學生的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生銹。如果我們有一顆童心,并用心去感受學生的童心,學生的童心就會不斷滋潤我們干涸的心田,使我們的心靈不斷凈化,學生也就不會感到壓抑,就能使學快樂教學。
三、童心使我更自信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知識和經驗的老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實際教學中,我們在與學生產生心靈碰撞時,才能更好地與學生溝通,才能更加清楚地把握教學動態,調整自身教學行為從而與學生在知識和情感的互動過程中產生共鳴,讓學生在快樂中挖掘自己的潛能,保持陽光心態,并充滿感恩。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一顆自信的心喚醒學生的自信,讓他們無憂無慮地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
四、童心是一種正能量
在教學中,擁有了一顆童心是最珍貴的,那代表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從前,換發了青春活力。我們時常慨嘆世風日下,學校也不再是凈土,在幽怨中度過自己苦悶的時光,卻不知拾回那顆久違了的童心。找回童心,我們的心靈就如同枯樹發芽;找回了童心,我們就不再感到付出難以得到回報,而我們欠缺孩子的又是那樣多。在這樣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社會里,我很慶幸自己能從孩子身上汲取童心的能量。
童心,不僅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能量。這種能量因其無求無欲而彰顯其可貴。生命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我們選擇了童心,就選擇了與學生在成長的路上同行;我們選擇了童心,就選擇了快樂、率真與自信。想想自己以前對于學生的言行,很多都是在刻意表現愛心而有所求,而真正的愛應是無聲,也是無痕的。在童心的引領下,教育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教育,當它徹底拋棄了功利,才能慢慢地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在教學相長中,學生能夠收獲快樂,而我們也能從中收獲意想不到的幸福。當教師的心靈解開了名利的羈絆,必將伴隨著一個新的高度,讓童心永遠伴隨著我們的成長,使我們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