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事實婚姻是世界各國的一種普遍現象,各國立法也均有相關的法律制度加以規制,而中國的事實婚姻制度在立法演變過程中一直爭議不斷。本文基于事實婚姻概念的界定和特征,從我國現行立法對于事實婚姻制度的規定以及其構成的要素方面進行剖析與思考。聯合當前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事實婚姻關系的實際狀況與尚未得到妥善解決的諸多問題,分析并總結了現存的、亟待解決的立法缺陷。為保護事實婚姻當事人的權益,更有效的穩定我國婚姻制度的發展,最后提出了幾點完善我國事實婚姻制度的設想。
關鍵詞 事實婚姻 當事人 權益
作者簡介:薛彌,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314
事實婚在我國長期大量存在,在廣大農村特別是邊遠地區,事實婚甚至占當地婚姻總數的百分之六、七十, 城市地區的事實婚比率也在新興觀念的影響下逐年遞增。面對此種情況,如何認定其法律地位,是否給予相應保護措施,保護的范圍如何界定,我國司法實踐順應了社會及婚姻制度的發展,對現實存在的事實婚姻的法律效力大致經歷了絕對承認、限制承認、絕對不承認、有條件承認四個階段,也就是從早期注重婚姻的實質過渡到目前注重婚姻的形式。但我國現行的事實婚姻制度并不能夠充分解決社會現實問題,如在對弱勢群體的保護、立法重心的偏頗以及登記制度適用等方面十分薄弱,因此我國的事實婚姻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本文旨在結合我國的實際對此問題作初步的探索。
一、事實婚姻概念的界定
事實婚姻區別于合法登記的婚姻,本質上屬于違法婚姻,但基于現實存在的長期性、大量性、廣泛性以及保障婚姻關系有效存續的客觀要求,國家對現實中大量存在的事實婚姻關系采取有條件認可的制度。我國現行婚姻法中并沒有對“事實婚姻”的明確定義。學界對于事實婚姻概念的界定說法各異,爭議不斷,本文中不一一贅述,僅從廣義、狹義的角度來定義此概念。
廣義的事實婚姻覆蓋面廣,包含了所有范圍內的未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婚姻。狹義的事實婚姻僅指國家有條件的承認的事實婚姻,該界定中的有條件是指男女雙方應當完全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學者多采取廣義,司法實踐中多采用狹義。
本文中筆者就實踐中較多采用的狹義的事實婚姻進行分析,其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男女雙方均無配偶。若男女雙方或一方有配偶,又與他人以夫妻關系同居生活,則構成事實上的重婚關系。
2.當事人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即男女雙方互以配偶相待,區分于同居、通奸、強暴等其他非婚兩性關系。
3.具有公開的夫妻身份。即為眾人公認知情的,這里所指的眾人僅指周圍的鄰居、群眾以及親戚朋友,不要求所有人的認可,否則太過強求。
4.未履行結婚登記手續。不論當事人是否舉行過結婚儀式,只要未辦理登記手續均不屬于法律規定的婚姻,同時辦理結婚登記必須到法律規定的結婚登記處進行結婚登記,一切以其他機構、其他形式作出的登記、證明均沒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護。
二、我國現行法對事實婚姻的規定及制度分析
(一)我國現行法關于事實婚姻的規定
我國現行《婚姻法》第8條僅規定關于結婚登記的內容,從文字上絲毫未涉及事實婚姻。之后最高人民法院針對《婚姻法》第8條作出解釋規定,以區別對待德方式來解決遺漏問題。即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應當以事實婚姻來處理;而該條例公布實施以后,才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否則將解除同居關系。解釋的第33條又規定:“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相關解釋如與本解釋相抵觸,以本解釋為準。”該司法解釋表明,首先,在1994年2月1日之前,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者,認定為事實婚姻僅要求符合結婚實質要件,該解釋較之前的認定要求有相應放寬。其次,補辦登記是同居關系合法化的必要程序,對于成立于1994年2月1日之后且不補辦結婚登記的同居關系,不認定為事實婚姻。至此,我國法律對“事實婚姻”持相對承認與區別對待的態度。
(二)構成事實婚姻的要素
根據《婚姻法》第8條和司法解釋(一)的規定可推知,1994年2月1日前成立的已符合結婚實質要件卻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形成的婚姻關系是法律上的事實婚姻,受法律保護,在離婚時對于子女、財產的處理均按照有效婚姻處理。但在1994年2月1日以后,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卻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向法院起訴離婚時需補辦結婚登記,否則法院將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綜上,本文所述狹義事實婚姻,即法律認可的事實婚姻必須具備以下要素:
1.同居行為(即男女雙方在一起持續、穩定的共同居住)以夫妻名義進行。不是以夫妻名義進行的同居行為只能簡單的認定為同居關系。
2.同居行為始于1994年2月1日之前。該要素的選取判定于1994年2月1日民政部發布《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第24條,即無效的婚姻關系不受法律保護。
3.同居的男女雙方在1994年2月1日前同居時已具備結婚的實質要件,包括結婚的必備條件和禁止條件兩部分。
(三)對我國現行事實婚姻制度的分析
1.我國婚姻法缺乏專門針對事實婚姻的規定,無法解決現實中大量存在的同居問題。《婚姻法》第8條僅規定了補辦結婚登記,沒有明確規定事實婚姻問題。相關司法解釋也多是對補辦結婚登記問題的擴充和完善,并沒有直接針對事實婚姻的條文。而事實婚姻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性和長期性使得生活中諸多人身、財產等糾紛出現時難以得到妥善的解決,例如成立于1994年2月1日之后且不補辦結婚登記的同居關系,法律不認定為事實婚姻,當解除關系發生財產分割糾紛時,同居雙方同居期間的財產不屬于共同財產。且實際運用中具體的分配原則和判決依據,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加以規范。個別人善于利用法律的漏洞,與對方發生同居行為而不予登記,因雙方不具有法律上的婚姻效力,而肆意同第三人或多人發生同等行為,侵犯對方權益,又假借事實婚姻之名來逃避法律制裁。
2.補辦登記制度的現實操作性限制。一些情況下的男女雙方在受到傳統風化、登記不便、婚姻登記搭車收費等因素的影響下不愿去花費時間精力辦理登記手續,造成了事實婚姻的客觀狀況。而當雙方發生糾紛起訴,人民法院要求補辦登記時,處于有利地位的一方可能出現不愿補辦而使自身利益得以最大化的情況,以及當事人一方死亡或失蹤的情況下無法完成補辦登記,法律對于此種狀況沒有相關的規定及解釋,因此造成我國婚姻制度中的法律漏洞。
3.對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保護不足。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由于知識、身份等方面的限制,在認識、分析和解決事物中極易受到利益、精神等各方面的損害,但我國婚姻法缺乏相應的保護措施。在當前的形式登記主義下,事實夫妻發生有關事實婚姻的糾紛時,法律只能按既有的規定來否定大量事實婚姻的效力,且因補辦登記制度在實踐中得不到完善落實,實際上限制了事實婚姻中弱勢一方當事人獲得法律救助的權利。因此事實婚姻關系中發生糾紛時弱勢群體權益得不到完善的保障,救濟方式亦有欠缺。
4. 時間界限標準存在漏洞。以時代為界限的效力認定,在實踐中往往會出現諸多問題和介入因素的影響,使得法院在處理案件時易出現盲點。婚姻登記制度體現于實踐中是對男女雙方結婚合意之公示方式的一種強制性預設。而“事實婚姻”自形成到延續期間,要判斷當事人雙方何時起具有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合意,因缺乏就相關判斷標準的具體制度規定,加之時過境遷或其他間接因素的影響,使得其時間界限往往模糊而難以確定。因此,以1994年2月1日為界限對事實婚姻作區分,在實踐中缺乏明確的法理及社會學依據。
三、完善我國事實婚姻制度的思考
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立于1994年2月1日之前的事實婚姻關系會越來越少,而成立于該時間點之后不為法律所保護的實質性“事實婚姻”越來越多。為完善我國的婚姻制度,構建和諧的婚姻關系,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筆者建議我國婚姻法效仿德國的同居婚制度。德國法在結婚程序上采用儀式和登記結合制,且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依據憲法的規定對一定期限內的事實同居關系的合法性予以認定,以此來保護現實中“公認的配偶雙方”。參照德國婚姻法第17條規定:“凡未辦理本法第13條(已經訂婚的雙方同時在婚姻登記官員面前親自申明他們愿意互相締結婚姻,婚姻關系便告成立)所規定的結婚手續者,婚姻無效。但如果在舉行婚姻儀式后,配偶雙方曾在婚姻共同體中生活3年以上,婚姻視為自始有效。”
我國可以依據本國的國情及社會主義法治文明的要求,立足于時代發展,對符合婚姻實質要件的事實婚姻當事人,附條件承認其婚姻的效力。參照德國婚姻法制度,實行以登記婚為主、儀式婚為輔的婚姻制度。同時對于已經自愿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多年,未經合法登記且未舉辦正式結婚儀式的同居雙方,在符合婚姻實質要件的基礎上,可合理界定一個期間。規定一定年限以上且符合婚姻關系的誠信忠實義務的持續的同居行為,法律承認其婚姻效力,同居時間應當在同居行為發生時起連續計算。且對于育有子女的同居雙方,因依常理而言生兒育女屬雙方共同作出的謹慎決定,不論其同居的年限均予以承認。結合這兩點來判斷事實婚姻,更有利于界定婚姻關系和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既有條件的保護了事實婚姻當事人的正當權益,還使得事實婚姻關系中的弱勢群體特別是婦女和兒童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注釋:
胡康生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釋義(第1版).法律出版社.2001.27.
楊大文.婚姻法學(第2版).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111.
參考文獻:
[1]段凰.簡析新《婚姻法》對事實婚姻的態度——兼論《解釋》4-6條.當代法學.2012(9).
[2]劉艷霞.事實婚姻略證.理論探索.2005(1).
[3]許莉.我國事實婚姻立法研究.東方論壇.2007(1).
[4]巫昌禎.婚姻與繼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5]劉紅芬.試述我國事實婚姻制度的完善.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9).
[6]張洪波.事實婚姻的立法沖突及解決.法學論壇.2009(1).
[7]李黎.我國事實婚姻問題的婚姻法規制.河南省政法管理學院學報.2006 (5).
[8]許晶.事實婚姻概念及效力的質疑與分析.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1).
[9]張猛.淺析事實婚姻.法制博覽.2013(2).
[10]蔣權、詹明.對我國事實婚姻制度的反思與重構——基于婦女權益保護的視角.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