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逐漸從高速向中速轉變,但是強化農業的基礎發展,最大程度促進農民收入的增長依然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重點研究對象。所以要不斷的創新土地改革發展的思路,完善土地流轉體制機制,強化我國農村土地的建設,努力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局面,推動我國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問題、特點以及農村土地流轉的瓶頸,探討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措施和方法,旨在為我國農村土地資本化,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村 土地 流轉
作者簡介:陳芳,鄭州科技學院,法學講師,研究方向:經濟法。
中圖分類號:D92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397
農民處置土地的行為方式有很多種,現在社會市場經濟環境下,土地的流轉成為最常見的土地處置方式。土地流轉主要是指農民保留自己土地承包權得基礎上,將自己承包的土地轉讓給其他農民,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取一定的利益。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平等、自愿、有償的原則。黨的十八大和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在社會市場上的流轉,促進新型農業生產主體方式的形成。但是現在我國農村出現勞動力過剩,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逐漸呈現下降的趨勢。所以國家和政府采取積極的措施,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促進我國農業實現現代化和產業化,是實現農民收入增長的重要措施。
一、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及特點
我國土地流轉和土地經營制度一直是黨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高度重視的問題。尤其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經濟發展重點之一就是進行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創新。政府開始對農村土地進調整和分配,讓農民通過土地承包責任制度實現對土地的使用和經營。上世紀末我國進一步展開土地改革的深化,農民完全實現了土地的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尤其在這個階段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速度不斷的加快,土地流轉成為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形式。土地流轉的現狀和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農村土地流轉的速度加快
上個世紀末我國土地流轉的規模不斷的擴大,并且呈現由農村到城市的發展趨勢。但是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我國農村的產業結構也在不斷的進行調整以適應快速更新和發展的社會市場環境,農村的勞動力也逐漸向第二產業和地產三產業的方向發展,所以促使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速度不斷的加快,流轉的面積逐年擴大。例如,我國廣西是以農業為支柱展業的,但是在現代農業建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的情況下,每年農業土地流轉的面積都在擴大,到2015年廣西農村土地流轉的面積雷擊高達630萬畝,占土地承包總面積約19%,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戶高達196萬戶。
(二) 農村土地流轉規模不斷擴大
我國農村的土地流轉規模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并且土地經營的規模也呈現上升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在土地流轉的面積已經占全國耕地總面積額25%左右。但是土地流轉的對象仍然是面向農戶,經營面積規模的農戶在全國占有大約290萬戶。例如,河南也是我國的農業大省,在2015年河南農村的土地流轉面積高達1415萬畝,在2014年的基礎上增加了2%左右。
(三) 農村土地流轉的形式靈活
土地流轉的主體在社會經濟發展刺激下,不斷的多元化。土地流轉的形式也在不斷豐富。傳統的土地流轉形式主要有出租、互換和轉包,在市場化經濟條件下,入股經營也成為土地流轉的主要方式之一。現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針對土地的轉包成立了相關的土地流轉信用合作機構,這種組織機構設立的主要目的是將農村分散的土地資源通過入股、互換、代耕方式實現土地資源的集約化經營。例如,陜西省楊凌農業示范區,建立蔬菜專業合作機構,雖然農民將土地轉出,但是農民是蔬菜專業合作機構的股東,有效的增加了農民的土地轉出收入。
(四)農村土地流轉經營多元化
現階段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形式仍然是以轉包和出租為主,傳統的農村土地流轉形式是擁有土地承包權和使用權的農民進行私下的土地流轉。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推動,并存土地流轉的進程不斷加快,農民現在主要是以集約組織模式進行土地的流轉,這種土地流轉模式可以為農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尤其現在很多社會企業也參與到農村土地流轉中來,使得農村土地流轉的形式日趨多樣化。例如,我國山西省過去主要是農業經營大戶在原有的土地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進行經營規模的擴大,現在的土地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使得專業合作社和科技人員成為租賃承包土地發展規模經營的新生力量,所以促使農民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實現多種經濟收入方式。例如,農民通過土地流轉,成為專業合作社的股東,然后在其中獲取相關比例的經營利益,同時農民可以進城打工,拓寬收入來源。
二、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瓶頸
(一)土地流轉協議不夠規范
傳統土地流轉的形式主要在農民和農民之間展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成文的合同形式作為流轉的協議保障,主要是靠農民的口頭承諾,所以經常會發生土地使用糾紛。在土地流轉形式逐漸多樣化的情況下,我國關于土地流轉的法律法規也逐漸完善,所以現在土地流轉都有合同和協議約束。但是合同的內容中經常會出現權利和職責的模糊,內容條款的不完善,以及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經常出現不規范的實施行為,各個省市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機構大多還未成立,無權威仲裁機構及時處理相關事宜,所以依然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存在大量的糾紛。
(二)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法律機制不夠健全
在2002年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規定,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如果發生糾紛,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實施仲裁,協調解決土地流轉糾紛。如果農民對仲裁的結果存在較大不滿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我國關于農村土地流轉的法律在逐漸的成熟和完善。但是農村建設長期發展得過程中,很多農村土地的流轉依然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土地糾紛以及侵權行為經常發生,所以在相關土地流轉內容和流轉程序中依然存在大量的問題。
(三) 農民對農村土地流轉認識不到位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的進程在不斷的加快,所以很多靠近城區的農村地區征地拆遷的力度在不斷的加大,農民在其中看到了更大的經濟效益,所以導致土地流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的降低。并且很多農村領導干部不能充分的認識到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經營的重要性沒有充足的認識,所以在土地流轉中的引導和協調工作實施不夠到位。在這種情況下就會衍生農民土地流轉的自發和盲目的狀態,對農村土地流轉的推進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并且農村經濟的發展也會受到一定的制約。
(四) 部分農村流轉土地被改變農業用途
我國對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性質、權益、用途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因為土地的利用價值不斷的攀升,很多土地在流轉之后就改變了原來的使用性質。所以國家針對這種情況加強農村耕地的保護政策,規定沒有通過審批的耕地不能自行作為非農用地。但是仍然有些部門沒有遵守國家規定的法律條約,依然將流轉的農村土地改用為商業用地。例如,某城市以增加綠化用地為由,將部分農村的土地流轉過過來,但是最終卻將流轉的土地用作度假村的建設,使得流轉土地改變了農業的用途。
三、 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措施
(一)加快土地流轉規范化、 信息化管理
首先,政府一定要在原來土地流轉管理的基礎上,加大對土地流轉的監督和管理,最大程度的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不被侵犯。農村在進行土地流轉的時候,一定要督促鄉鎮人民政府對土地的功能和用途進行有效的界定,切實按照規定的用途使用流轉土地。其次,在土地進行規劃利用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合法土地承包權和使用權不受到侵犯。在流轉土地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對土地所在農村的承包關系進行查清,及時的了解土地承包的規模面積、流轉時間和流轉位置等,健全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登記制度。保障農民能夠真正的掌握土地的經營承包權利,切實維護自身的利益。同時,政府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管理和服務的能力,促進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二)依法推進農村土地流轉,解除農民后顧之憂
政府和相關組織機構是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機制科學有序進行的重要保障,所以政府和相關組織機構應該承擔起指導農民進行有序的展開土地的流轉。及時發現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進行及時的改正。其次,政府要不斷的完善社會救濟、社會安置和社會福利等運行機制,優化和完善社會基金制度,為農民提供各種社會保障,切實的解除農民后顧之憂,充分的發揮土地的經濟效益,為農民創造更大的收入,同時也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機制科學、持續的發展。
(三)加大農村土地流轉政策法規宣傳力度
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加大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和制度的宣傳,有效的提高各基層干部人員對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的認識。并且要推動各職能部門展開對相關土地流轉政策和法規的學習,切實的提高政府相關工作者的服務和管理水平。農村土地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就業和生存,所以政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提高農民在土地承包使用過程中的經濟效益,加大農村土地流轉政策法規宣傳力度,讓農民認識到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帶來的經濟效益。
(四)建立完善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服務體系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農村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程度在不斷提高,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政府的協助解決。政府應該建立和完善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服務體系,加大農民貸款支持的力度,分擔農民承擔的土地流轉風險。其中市場環境是土地流轉風險的主要原因,政府需加強對農民的市場介入引導,拓展農民土地流轉經營申請貸款渠道,解決農村土地流轉資金短缺之難。
(五)充分發揮新型村級組織職能作用
健全完善集體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引導農民明確自己的土地經營權力。充分發揮新型村級組織職能,引導農民展開各種土地流轉經營管理活動,解決土地流轉中涉及農民利益劃分、 土地確權合法性等問題,逐漸實現土地流轉的規模化,以及流轉效益的最大化,為農民營造良好的土地經營管理環境。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土地流轉是農村土地處置的一種方式,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重點研究的對象。所以政府要不斷完善土地流轉體制機制,強化我國農村土地的建設,加快土地流轉規范化、 信息化管理,依法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建立完善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新型村級組織職能作用,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局面,推動我國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祖輝.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問題及對策——兼論土地流轉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影響.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2).
[2]常冬勤、蒲玥成.我國農村土地流轉信托的現狀、問題及對策.農業經濟.2016(1).
[3]譚忠凱.試論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問題及對策——兼論土地流轉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影響.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5(5).
[4]趙俊玲.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農民致富之友.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