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組成我國經濟體制、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事業。近年來,我國進入了經濟轉型期,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國農業的發展得到了一定的進步,農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及進步,可以說,在我國經濟處于轉型期的背景下,農業的發展仍是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的主力。本文中,主要從轉型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及間接影響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轉型期;農業發展;經濟增長;直接影響;間接影響
眾所周知,農業是組成我國經濟體制的重要部分,也是推動我國經濟建設事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在我國經濟處于轉型期的背景下,農業的發展與經濟的增長呈現出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趨勢,因此,轉型時期農業的發展對經濟增長有著較大的影響,所以,對轉型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分析,找出兩者之間的關系十分必要。
一、轉型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事業實現了飛躍式的進步,其發展主要可分為農業生產力的解放、農業增速減緩、農業低速穩定增長、農業平穩快速增長四個階段。下面,筆者從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的變化來說明經濟轉型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
1.在上個世紀呈現波動幅度的減少
根據調查不難發現,在轉型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呈現出波動幅度的減少。從不同時期來看,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左右的時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的波動較大,在1980年時,達到了最低值-50/0,在1990年時,達到了最大值420/0;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后的時間里,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呈現出平穩波動的趨勢,總體保持在2.50/0到9.70/0之間。從整體來看,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間,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的最低值與最高值之間相差120/0左右,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后的時間里,由于農業發展逐漸趨于穩定,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的最低值與最高值之間的相差值減少到了70/0,同時農業的穩定發展也帶動了我國第一產業的快速發展。
2.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趨于下降
根據調查不難發現,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這從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發展的四個時期就可看出。在農業生產力的解放時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的平均值為240/0;在農業增速減緩的時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的平均值為90/0;在農業低速穩定增長的時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的平均值為60/0;在農業平穩快速增長的時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的平均值為40/0。這四組數據充分說明了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趨于下降。
3.經濟轉型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趨于穩定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逐漸進入了轉型期,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逐漸增多,單著并未影響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根據調查不難發現,在經濟轉型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仍然趨于穩定,在2010年左右,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為4.40/0,相較于2005年左右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僅下降了0.50/0,這充分說明在經濟轉型期,我國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仍然趨于穩定,這是由于在經濟轉型期我國對于農產品的需求量有增無減,并且政府也加大了對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這說明,在經濟轉型期,只要市場對于農產品的需求量不減,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仍然可以推動經濟的增長。
二、轉型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間接影響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農村中的大量人口進入了城市謀生,這造成了我國農村勞動力的減少以及城市中一線以下產業就業人員數量的大幅度上升。下面,筆者從農村勞動力轉出出發,利用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間接貢獻率的變化來對經濟轉型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間接影響進行論述。
1.對農村轉出勞動力數量的調查
根據調查不難發現,農村勞動力的轉出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左右,在該時期我國農村勞動力轉出的平均量為510萬;第二個時期是從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在該時期我國農村勞動力轉出的平均量為620萬;第三個時期是近十年內,在該時期我國農村勞動力轉出的平均量為1050萬,這些轉出農村的勞動力主要是進入到了城市一線以下產業當中。
2.農村轉出勞動力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根據調查不難發現,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及本世紀初的左右時期內,農村轉出勞動力對城市一線以下產業的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小于零;而到了近十年,由于農村轉出勞動力數量的大幅度提高,農村轉出勞動力對城市一線以下產業的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呈現出穩定的增長。下面從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間接貢獻率的變化的角度進行分析。
(1)在三個時期內呈現出較大的波動增長: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左右,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間接貢獻率大約為100/0;在從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時間段內,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間接貢獻率大約為40/0;到了近十年的時間段內,由于農村轉出勞動力的數量大幅度的增加,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間接貢獻率實現了飛躍式上升,達到了120/0。
(2)經濟轉型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間接貢獻率仍然顯著:根據調查不難得出,在經濟轉型期,農村轉出勞動力的數量仍然逐年增長,在2002年到2007年之間,農村轉出勞動力的數量為1000萬左右,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間接貢獻率為10.50/0;在2008年到2010年之間,農村轉出勞動力的數量相較于2002到2007年增長了200/0,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間接貢獻率也相應的增長了2.10/0。這表明,在經濟轉型期農村轉出勞動力的數量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間接貢獻率也有相應的增長。
三、結語
農業發展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在經濟轉型期的背景下,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仍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對轉型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分析,找出最有效的促進農業與經濟和諧進步的方法十分重要。在分析的過程中,要切記全方位的進行分析,力求找出最能有效促進農業發展及經濟增長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