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瑾
近年來,浙江省在全省范圍開展了聲勢浩大的“三改一拆”、“五水共治”行動,我們嘉興市大規模拆除違建豬舍,生豬養殖大幅度減量,農村人居環境有了根本性好轉。2015年1月13日,省委夏寶龍書記視察海鹽縣通元湖羊專業合作社,對合作社帶動社員發展湖羊產業,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給予充分肯定。結合生豬養殖轉產轉業,我們建議加快農作制度創新,培育發展農牧結合型湖羊健康產業,優化農業結構和產業布局,促進農業增長方式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這也符合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的,農業要主動適應新常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
一、農牧結合型湖羊產業是環境友好型綠色健康產業
湖羊是全草食動物,生性溫順,易于飼養。湖羊全身是寶,羊肉是天然綠色食品,羊皮羊毛加工成生活用品,可以滿足人民群眾健康消費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湖羊養殖對環境友好,生產環境沒有惡臭,羊糞干燥自然成型,是優質生物有機肥料,羊尿排泄量小,可以就近處理;相對而言湖羊疫病較少病死率低,無害化處理壓力小。湖羊需要青粗飼料,除了種草養羊,還可以消納大量農作物秸稈,以及河道水葫蘆,減少農業廢棄物污染。農牧結合發展湖羊產業,可以做到自然資源循環利用、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最佳狀態。
以海鹽通元湖羊合作社為例,該合作社流轉土地100畝,自辦湖羊養殖示范場,專業從事湖羊引種繁育、技術指導、社員培訓、產品開發、湖羊銷售等服務。示范場科學選址,合理布局,標準化建設,現有羊舍5棟,存欄湖羊2000多頭,并建有秸稈飼料處理車間和青貯飼料池,以及3000平方米湖羊交易市場。示范場采用規范化健康養殖技術,稻、麥等農作物秸稈加工或青貯成為優質湖羊飼料,羊糞尿全部還田。合作社帶動了周圍農戶積極養羊,存欄量擴大到1.6萬頭,其中存欄100多頭以上30多戶,散養戶上百戶。湖羊集中養殖范圍秸稈全部消納,環境衛生整潔,每頭湖羊自繁自養效益可達500元,總經濟效益達到468.5萬元。
二、嘉興市發展湖羊健康產業的優勢與作用
湖羊是我國一級保護地方畜禽品種,杭嘉湖地區具有原產地優勢,養殖湖羊已有800多年歷史,農民有養羊習慣和豐富經驗。嘉興市有大量農作物富余秸稈,可以降低養殖成本,養殖湖羊帶來的環保效應,正符合政府當前轉型生態農業的要求。作為地方特色優勢品種,農技部門已建有基本的育繁推技術體系。湖羊產品天然綠色,符合現代人的健康消費潮流,市場價格持續走高。由于地處長三角最發達地區,對綠色健康產品購買力強,加上湖羊產業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利于這一產業做強做優,并長期保持可持續發展。加快發展湖羊產業的作用有:
1.建立高效循環模式,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
通過農牧結合,建立“秸稈養羊,羊糞還田,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模式,農業生產要素優化配置,農產品品質全面提高,農業廢棄物全部循環利用。農業生產與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促進了農業轉型升級。
2.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升農業產出水平
稻、麥種植與湖羊養殖作為基本模式,秸稈喂羊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湖羊品質;羊糞還田替代減少化肥,提高稻米品質。農牧結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農業綜合效益,而且解決了秸稈處理的后顧之憂,有利于保護種糧積極性。農牧結合型家庭農場,如果400畝水稻配800頭羊模式,一般年份種糧效益16萬左右,湖羊效益32萬左右,綜合效益48萬元左右。可破解“政府要糧,農民要錢”,“流轉土地非糧化”的難題。
3.生產天然綠色農產品,滿足市場健康消費需求
這種農牧結合循環模式,尊重了自然法則,保護了產地環境,適度規模加低密度養羊,湖羊疫病減少,品質提高;羊糞還田,又提高稻米品質,互補互益,相得益彰。按照“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產業化經營制度,可以大規模生產優質稻米、羊肉食品等綠色農產品,以滿足城鄉居民對健康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要。
4.消納秸稈和水葫蘆,保護和修復自然環境
每頭湖羊可以消納半畝秸稈,擴大湖羊養殖可以大規模消納農作物秸稈。在土地快速流轉的背景下,強調適度規模的土地,按比例配置相應數量的湖羊,建立農牧結合型家庭農場,農作物秸稈等廢棄物全量資源化利用,從源頭上去解決秸稈焚燒問題。水葫蘆在水體中具有很強的氮磷鉀富集能力,農村河道放養水葫蘆,打撈脫水后青儲為湖羊飼料,水葫蘆大規模飼料化利用,可以解決河道水環境修復難題。
5.繼承農耕文明精華,弘揚傳統湖羊文化
“農牧結合,生態循環”是中國農耕文明的精華,“農牧種養結合,稻作水旱輪作”是我們杭嘉湖平原農作制度的基本特征。發展湖羊產業就是繼承與發展農耕文化。各地羊文化特征各具特色的羊肉節、美食節,賽羊會比比皆是。說文解字“美”和“善”從羊,羊文化傳導了真善美文化內涵,和諧社會要求人心向善,具有社會建設的時代意義。
三、培育發展湖羊產業具體建議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循環農牧業發展
農牧結合型的湖羊養殖業,需要一定的設施管理用房。建議政府及有關部門設施用地政策上給予支持,按照養殖規模的大小,確定合理的設施用地指標。同時,政府要加大對農牧結合型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對采用生態循環養殖的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
2.注重科學規劃,做好生態型羊場設計
湖羊產業要科學規劃,有序發展。強調農牧結合,有多少地,配多少羊,一般1畝地配2頭羊。重點發展農牧結合型家庭農場,一般250-500畝水稻配500-1000頭羊模式。強調生產循環,廢棄物全循環利用。做好標準化生態羊場設計,要求使用功能合理,生產過程清潔,景觀效果良好。
3.加快秸稈羊飼料開發,開展專業配送服務
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秸稈羊飼料開發和專業化配送,已成為制約湖羊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推動產學研合作,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加快湖羊秸稈飼料開發;利用湖羊專業合作社平臺,收集秸稈加工成秸稈羊飼料,配送到養羊家庭農場和專業養羊戶。
4.加強養殖技術指導,做好湖羊疫病防控
農技部門要強化湖羊育繁推體系建設,做好湖羊優良品種選育保種,加強養殖技術指導,獸醫防病和疫病防控,保障湖羊產業安全和健康發展。
5.重視湖羊深度加工,拓展湖羊消費市場
江浙滬地區有消費羊肉的時間集中在冬季前后,與湖羊的周年性生產有矛盾。羊肉餐飲業要推陳出新,豐富羊肉品種,繁榮羊肉美食,引導消費者常年消費羊肉。要重視湖羊產品的深度加工,羊毛、羊皮副產品的精細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通過拓展湖羊消費市場,提升湖羊產業綜合效益,為湖羊產業進一步發展拓出更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