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敏
摘要: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蟲害之一,嚴重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的獲得。一直以來,我國各地區對玉米螟的防治也采取了很多相應的防治措施,但因為一線的種植農戶“防”的意識薄弱、“治”的能力不夠,因此在玉米螟的綜合防治上仍舊沒有取得實際的成效。本文立足于玉米螟的發生原因及發生特點,結合傳統防治中的不足,進行玉米螟綜合防治措施的應用策略研究,以期為實現玉米螟的有效防治尋找理論基礎,促進玉米高產優質的獲得。
關鍵詞:玉米螟;發生原因;防治措施
玉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且由于其對生長環境要求相對較低,后期需要的管理較少,所以在我國的種植面積較廣,尤其在我國西南山區,更是成為山里的主糧,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植。也正是玉米的生長特點讓農戶們忽視了玉米病蟲害的發生,玉米螟正是玉米的主要蟲害之一,嚴重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的獲得,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防治,將嚴重降低玉米產量和品質。一直以來,我國各地區對玉米螟的防治也采取了很多相應的防治措施,但因為一線的種植農戶“防”的意識薄弱、“治”的能力不夠,因此在玉米螟的綜合防治上仍舊沒有取得實際的成效。因此,本文立足于玉米螟的發生原因及發生特點,結合傳統防治中的不足,進行玉米螟綜合防治措施的應用策略研究,以期為實現玉米螟的有效防治尋找理論基礎,促進玉米高產優質的獲得。
一、玉米螟的發生原因及發生特點分析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蟲害之一,通常又被稱之為鉆心蟲,對玉米的危害極大,可危害很多代,直接對玉米的莖葉進行侵害,影響玉米的水分和肥力的傳輸,最終造成玉米減產及玉米品質的降低。所以來實現玉米螟的有效綜合防治的話,需要先明確玉米螟的發生原因及特點,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措施提出。具體來說,玉米螟的發生原因及發生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環境的影響
自然氣候條件的影響,由于環境植被的銳減,廢氣污水等排放嚴重,生態環境被破壞,自然環境的平衡受到了影響,空氣中的CO2排放量嚴重超標,造成了溫室效應,夏天溫度越來越高,加之雨水的增多,溫濕度的增高增加了病蟲害的發生;冬天的溫度也有所提升,使得土壤里的害蟲沒有被凍死,對于連作的土地就增大了玉米螟的發生概率。
2.品種的影響
品種的選擇體系不夠完善,目前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的品種大都是各地區根據所謂的經驗隨意選擇,沒有有效結合種植地的實際氣候、土壤環境等情況進行選擇,即沒有科學的選擇體系,很多外地品種在沒有經過科學的區域試驗就直接進行推廣,這就容易產生品種的選擇不當,在某種程度上又增加了玉米螟的發生概率。
3.種植方式的影響
我國的農作物的種植大都還是傳統的農戶種植,因此在種植過程中都是憑借自己的經驗種植,包括田間配置、肥料施用以及田間管理等。田間配置上會出現同一塊土地上進行同類型作物的連作,這就增加了玉米螟的發生概率;在水肥的管理上也就是隨機進行,沒有科學的用量及噴施時間的意識,加之在防治病蟲害的農藥噴施上大都是在病蟲害發生之后才進行,這就增加了防治難度。
二、玉米螟的綜合防治措施的應用策略研究
對玉米螟的發生原因及發生特點分析可知,玉米螟的發生具有極大的不可控性,但如若不能及時有效進行防治,將造成玉米的大幅度減產及品質的降低。一直以來,我國各地區對玉米螟的防治也采取了很多相應的防治措施,但因為一線的種植農戶“防”的意識薄弱、“治”的能力不夠,因此在玉米螟的綜合防治上仍舊沒有取得實際的成效。筆者就前述結合自身經驗對玉米螟的綜合防治措施的應用策略研究如下:
1.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是玉米螟的綜合防治中最簡單直接,農戶操作性最強的防治措施,該環節的實施主要在“防”。具體的操作上可以分為幾點,第一,對抗性較強的玉米品種進行選擇,具體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土壤等因素結合地區的優勢抗玉米螟品種進行選擇,這樣可以實現從源頭上對玉米螟的防治,減少玉米螟的發生概率;第二,對玉米螟的發生環境處理,具體是對收獲后的玉米秸稈進行就地粉碎還田,并將其作為燃料或者肥料處理,將可能存在的玉米螟進行進一步的消滅,進一步降低玉米螟越冬的數量,實現來年玉米螟發生的概率降低,進而實現來年玉米收侵害程度降低,從玉米螟發生的源頭進行了防治。另外一方面,從玉米的生長特點來說,應盡量避免在同一塊土地上進行同類作物的連作種植,以實現對玉米螟發生規律及抗藥性規律的打破,促進對玉米螟的有效防治。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將生物界的天敵進行引入,一般選擇的是能消滅玉米螟蟲卵的赤眼蜂進行引入,重要的側重點是在“防”和“治”兩個方面,“防”主要是在玉米螟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就將天敵進行引入,“治”這是在玉米螟發生之后進行引入。之所以選擇赤眼蜂進行引入的生物防治,主要是針對于我國的玉米種植面積較廣的地區而言,但生物防治的實施對于各方面要求較高,需要對赤眼蜂的品種及防治時間、數量都有較高的要求,且在具體的操作上對操作人員的要求較高,需要專人進行,相對于農業防治在實施上難度較大。就目前而言,只在我國地勢平坦,且玉米種植面積較廣的北方有推廣實施。
3.玉米栽培技術的應用
玉米栽培技術的應用主要是針對在玉米栽培過程中由于栽培技術運用不當等人為因素造成的玉米螟發生的情況而提出,所以只要實現了玉米栽培技術的科學規范,就能有效減少玉米螟的發生概率,促進玉米螟的高效防治。具體來說,玉米栽培技術的應用可以分為幾點,第一,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藥劑拌種,將防治玉米螟及其他病蟲害的藥劑進行相應濃度的拌種,這樣可以在根源上進一步保證種子的質量,當然在種子的來源上需要在正規的渠道購買,在不正當的渠道上進行購買的就很可能連最起碼的種子包衣都沒有;第二,合理的田間配置種植及玉米種植地的溫濕度的觀察,溫濕度高低嚴重影響玉米螟的發生情況,就栽培技術而言,可操作的是對玉米的種植田間配置進行科學規范,根據玉米品種的特性及種植地的環境情況進行不同的田間配置種植,這樣可以在促進玉米最佳生長空間的構建,保證玉米行間距的最佳通風狀況,降低玉米螟的發生情況,還能實現對地力的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