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廷香
摘要:荔波縣朝陽鎮以前是一個經濟條件較為落后的農業大鎮,但是隨著當地批杷產業的發展,當地農民開始走向了富裕,枇杷產業已經形成了當地的一項經濟支柱型產業,僅朝陽鎮八爛村一個村,枇杷的種植面積就已經達到了4000多畝,本文主要介紹了枇杷無公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以期促進當地枇杷產量的提高,促進批杷產業的飛速發展。
關鍵詞:批杷;無公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一、荔波縣朝陽鎮及其枇杷種植發展狀況簡介
荔波朝陽鎮位于荔波縣東部,總行政區域面積166.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10米,年均溫18.9℃,年降雨量1200-1300毫米,無霜期為310天以上,年日照時數1272.8小時,日照充足,具有較好的溫熱條件,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型氣候。
荔波朝陽鎮的枇杷產業在有關項目的扶持和“荔波弘信土枇杷產銷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枇杷種植已形成一定規模,并逐漸發展成為當地的一項經濟支柱型產業,僅八爛村種植的枇杷面積就已經達到了4000多畝,年產量1000多噸,為當地百姓帶來上千萬元收益。
二、枇杷無公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枇杷是多年生常綠喬木果樹,適宜在亞熱帶栽培,是我國南方特有的小品種水果,其果實成熟于春末夏初,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由于我國部分地區多數年份春末夏初有梅雨、夏季有伏旱、秋季有連綿陰雨等不利氣候,使枇杷花芽分化不良、座果率低、花穗腐爛嚴重,普遍存在樹體未老先衰,果農缺乏安全使用農藥、肥料的知識和技術。造成良種枇杷種植產量低、品質差、果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導致經濟效益不佳。荔波朝陽鎮在多年的枇杷種植過程中摸索出了枇杷無公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下面詳細的介紹一下該技術:
1.適地適栽。西南地區以(大五星、早鐘六號等)大果枇杷的最適宜種植區。在管理良好的狀況下,枇杷表現出高產、穩產和優質。大果枇杷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廣,但以土層深、土質疏松、含腐殖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而不易積水的土壤為佳。栽植的株行距視品種、氣候、土壤而異,一般以4-5米,每畝植30-40株為宜。在有凍害之處,適當密植可提高抗性。枇杷屬半蔭性果樹,幼齡期適當密植可減少園土裸露,提高果園濕度,提高早期單位面積產量。成齡后,可進行間伐或移栽。枇杷栽植在冬季較冷的地區以春季芽萌動前為宜,5-6月多雨季節也可栽植。冬季較暖地區也可以秋季栽植。
2.幼樹管理。當樹盤表土發白時應及時澆水。在第2次新梢抽葉時澆水肥,以后每15天澆1次稀水肥,濃度逐漸適當加大。從第2年開始,幼樹年施肥5-6次,約每2個月施肥1次,宜薄肥勤施。樹體管理。幼樹整形修剪的目標,是使其盡早形成矮化、早實、豐產樹形。當幼樹長出25-30厘米長的枝梢時摘心,以后抽發的各次枝梢在40厘米左右處摘心。培養1級主枝2-3個,每主枝上抽生第1次梢3-6個形成2級主枝,再于每2級主枝上培養2-3個枝梢形成3級骨干枝,在骨干枝上培養結果枝組。
3.病蟲害防治。枇杷常見病蟲害有:(1)葉班病(班點病、灰班病和角班病):一年多次侵染、尤其在3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9月上旬至10月底,都是該病迅速蔓延發展期。在各次梢抽生展葉期噴藥保護,隔10—15天噴1次,交替使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0%噁醚唑2000—3000倍或80%代森錳鋅500—800倍液防治。(2)枇杷花腐病:主要發生在開花期(9—11月),特別是中晚花期,發生較為嚴重。關鍵是要在蓓蕾期噴藥保護,隔10—15天再噴1次藥,交替使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速克靈2000—3000倍或80%代森錳鋅500—800倍液防治。(3)枇杷若甲螨:5月和8—11月是紅蜘蛛、黃蜘蛛發生的高峰期,用24.5%阿維礦物油乳油1500倍液或30%噠螨靈懸浮劑3000倍液防治。(4)木虱:選用吡蟲啉10%可濕性粉劑2500倍、25%撲虱靈乳油1000倍—1500倍液防治。(5)天牛:6月中旬—8月,天牛在分枝的基部表面產卵,產卵后分枝表面是“川”字,人工挑刺剛產下卵粒,若幼蟲已蛀人枝干時,用注射器往蛀洞里灌注80%敵敵畏乳油50—100倍液,并用粘土封堵洞口。具體防治方法如下:
(1)采用農業防治減少病蟲害發生。采用合理密植,提高通風透氣,降低田間濕度,培育健壯樹體,增強植株抗病蟲能力,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減少農藥使用量,減少農藥污染。(2)采用物理防治病蟲害。(3)采用電子滅蛾技術,每20~40畝置一滅蛾燈殺滅成蟲,利用毒餌誘殺害蟲,減少蟲卵數量,提高果品品質。(4)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防病治蟲。發現病蟲害時,選用無公害農藥,把病蟲害控制在始發期。既要嚴格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又要保證食品安全。
三、枇杷種植過程中的高產控制要點
在枇杷的種植過程中,應用無公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是通過控制枇杷樹勢、合理疏果、施肥來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具體應做到如下幾點:
1.控制枇杷樹樹冠高度。枇杷樹只有頂芽才能形成花芽,按常規管理春梢頂芽一般都不容易形成花芽,到夏梢抽發時又繼續生長成夏梢,再由夏梢生長成秋梢、冬梢。雨水較多、營養條件好的枝梢頂芽會一直處于營養生長狀態,一個枝梢一年可長到一米多長。加之枇杷樹生長旺盛,每年要抽發3~4次新梢。隨著樹齡的增加,樹冠不斷擴大,使樹冠由橫向生長為主轉為縱向生長為主,造成樹體內部空虛外部擁擠,上部旺盛下部衰弱,通風透光日趨不良,營養積累越來越差,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嚴重失調。使果樹未老先衰,造成產量低,品質差。對此應當做好以下兩點:
一是控冠。把樹冠控制在合理的高度和適宜的范圍內,具體操作技術如下:(1)疏除過密的大枝;(2)回縮過長、過高的大枝。(3)疏掉頂端和外部的旺枝;(4)疏除過密枝、重疊枝和病蟲枝;(5)抹芽、拉枝、扭枝、環割,促進內部和下部萌發新枝。疏枝后傷口抹蠟,然后用塑料包扎。通過控冠技術的實施,達到大枝少而均勻,小枝多而不密,上不旺下不弱,內膛不空虛外部不擁擠的理想豐產樹形。
二是疏果。疏果可促進果實膨大,著色均勻及成熟期一致,提高商品價值,在沒有凍害時愈早愈好。具體做到:大果型品種每穗留1—3個果,中果型品種每穗留2—4個果,小果型每穗留4—6個。
2.針對性的施肥。以前常規管理不分樹勢強弱、樹齡大小、結果多少、土壤肥力狀況,都采用一種施肥比例和施肥方法,使部分果樹大量徒長、部分果樹嚴重衰弱,加之缺乏配套的修枝、疏果技術,使果樹的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嚴重失調,造成產量低、果品品質差,經濟效益不高。因此,在控冠前以有機肥和氮素為主,磷鉀為輔,施肥后適當灌水;控冠后再施一次肥,促進萌發新枝和果樹健壯生長。
四、結語
本文主要以介紹枇杷無公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為主,詳細的闡述了枇杷無公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以及在栽培過程中的一些注意要點,以期能夠提高我國枇杷的種植水平,進一步提高枇杷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