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竹
摘要:近幾年,通過大力推行標準化、規范化管理,規模養豬場已成為生豬養殖的主力軍。疫苗接種是養豬場十分重視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保護養豬場正常生產和效益好壞的有效措施之一。免疫程序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決定到免疫效果的好壞。本文介紹了豬場免疫接種規程、免疫接種注意事項與執行免疫程序等方面內容,以為豬場免疫提供參考。
關鍵詞:豬場;免疫程序;設計;接種;注意事項
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畜牧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程度越來越高,豬傳染病的流行束縛了我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防疫工作已經成為養豬業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在豬傳染病的防疫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免疫程序的設計。
一、免疫程序設計的定義
免疫程序是根據豬群的免疫狀態和傳染病的流行季節,結合當地的具體疫情而制定的預防接種計劃。豬場必須有適合自己豬群的免疫接種計劃,包括接種的疫病種類、疫(菌)苗種類、接種時間、次數及間隔等內容。制定免疫程序,應當根據疫病在本地區及附近地區的發生與流行情況、抗體水平、疫病種類、生產需要、飼養管理方式、疫苗種類與性質、免疫途徑以及豬只的用途(種用、肉用)、年齡等方面的因素進行制定。不同地區、不同規模、不同的飼養方式不可能有統一的規定,因此,對免疫程序,不能作硬性統一規定,而且,所制定的免疫程序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隨時進行調整。
二、豬場主要傳染病免疫程序設計
1.豬口蹄疫。以秋末、冬春為常發季節,尤其以春季為流行盛期,夏季則較少發生,但在集約化飼養的豬舍,本病無明顯季節性。就近幾年的發生與流行情況看,發生沒有嚴格的季節性,它可發生于任何月份。因此,需進行普遍預防,仔豬騸割時,注射口蹄疫滅活疫苗或弱毒疫苗進行免疫,繁殖種豬在配種前1周,種公豬在每年4月份和10月份各進行一次免疫。
2.豬瘟。各種年齡、品種的豬,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新生仔豬從初乳中得到來自免疫母豬的抗體,對隨后的主動免疫有干擾作用。母源抗體的半衰期約為14d。免疫接種計劃可設計為:首次對20日齡的豬注射豬瘟弱毒疫苗1—2頭份,60日齡豬注射豬瘟。豬丹毒一豬肺疫三聯弱毒苗2頭份;繁殖母豬配種前一周;種公豬每年4月、10月注射三聯苗2頭份。
3.豬細小病毒感染。本病是由豬細小病毒引起的妊娠母豬流產、死胎、木乃伊胎以及不孕,常流行于生豬的產仔季節,頭胎妊娠母豬多發。初產母豬在其配種前.可進行自然感染或人工免疫接種獲得主動免疫。促使自然感染的一種常用方法是在‘群血清學陰性的初產母豬中放進一些血清學陽性的老母豬,通過老母豬的排毒,使初產母豬群受到感染。但這種方法只適用于本病流行地區的污染豬場,因為將此病毒引進一個清凈的易感豬場,將會后患無窮。在人工免疫方面有滅活疫苗和弱毒疫苗,都有良好的預防效果。在6月齡豬或母豬配種前1個月進行免疫接種,可預防該病的發生。仔豬母源抗體的持續期為14—24周,在抗體效價大于1:80時可抵抗豬細小病毒的感染,因此,在斷奶時將仔豬從污染豬群移到沒有本病污染的地區飼養,可培育出血清陰性的豬群。
4.豬偽狂犬病。母豬感染本病后6—7d乳中有病毒,持續3—5d,乳豬可因吃奶而感染本病;妊娠母豬感染本病時,常可浸及子宮內的胎兒。因此,免疫接種應安排為:母豬配種前15d和40d注射豬偽狂犬病滅活苗或弱毒苗。根除豬偽狂犬病可采用血清學及淘汰的方法,即所有的成年豬作血清中和試驗,陽性者取出隔離.以后淘汰。
5.豬日本乙型腦炎。本病有明顯的季節性,流行高峰一般多在夏季至初秋流行,這與蚊的生態學有密切的關系,6月齡豬發病較多。在母豬配種前1個月或在春季注射乙型腦炎弱毒疫苗,并做好滅蚊工作:在疫區或疫場,于流行前一個月免疫,4月齡以上至2歲的后備公母豬都可注射。免疫后一個月產生堅強的免疫力,可防止妊娠后的流產或公豬患睪丸炎而造成的生精機能障礙的損失。
三、接種注意事項
1.疫苗保存。疫苗應在臨用時進行稀釋,已稀釋的疫苗應在稀釋后4—6h用完,未用完的棄之;氣溫較高季節,稀釋后的疫苗應置于加冰的保溫箱(杯)中保存,注射時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2.疫苗的注射
(1)疫苗注射部位。一般為豬頸部耳后區,分為皮下注射、淺層肌肉注射、深部肌肉注射3種。對成年豬及生長豬應使用16號針頭,對哺乳及保育豬則使用12號針頭。注射中每注射1頭或1窩豬后,更換1個針頭,以免傳播疾病。
(2)注射要求。按照計劃逐一對豬只進行接種,注射時應在針頭完全刺入后推注藥液.發生疫苗漏注時應再進行補注,保證注射劑量準確。注射后即在其背部用記號筆作一記號,以免重復注射或漏注。
(3)免疫注射前和注射過程中應注意檢查針頭質量,凡出現彎折、針頭松動、針頭毛刺等情形的,應剔除,不得使用。注射時,如發現針頭折斷的,應馬上檢查,針桿如遺留在豬頸部肌肉中時,須設法用器械將其取出。
3.免疫前認真檢查豬體內環境是否良好。如豬只體況不健康,可不免或緩免。豬只患有營養代謝病或傳染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則不能接種;還要查看豬只有無其他疾病或某些先天性疾病,此時豬只抵抗力低,影響抗體生成。要看豬接種前是否使用過藥物,尤其是抗生素類藥物,因為它能大大減少體內活苗病毒或細菌數量,使產生保護性免疫的有效抗原數量不足,進而造成免疫反應低下。
4.豬的體外環境狀況。豬舍空氣保持通風良好,空氣清新潔凈。保證豬群飲水應清潔無污染物。保障飼用的飼料中無霉變,無藥物殘留,無污染等。減少人為或環境應激,應激會影響免疫效果。飼料應多元化、營養平衡。
5.使用某種新疫苗時,應在隔離條件下先做小群試驗,了解接種后的反應,經1—2天的觀察確認安全無問題時才可大面積注射,如有不良反應,待分析原因后制訂防治對策,方可擴大注射,否則不得使用。
6.免疫接種時應嚴格按照上述規定作好各項記錄,如有不良反應及異常情況。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或死亡、導致豬群發病等,若懷疑生物制劑有問題時,應迅速通知制劑生產者,以共同查明原因,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7.免疫接種結束后,應立即將接種用器械清洗后消毒,剩余疫苗也應消毒,不得隨意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