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馨澤 劉玉
摘要:瘦肉型豬飼養要求比較高,要求從各個方面加強飼養管理。不能疏忽一個環節,要想生產出優質高效的生豬產品,必須從豬的品種、環境、不同時期生產特點入手,做好管理工作。
關鍵詞:瘦肉型豬;飼養;管理
養豬業在近幾年有著很好的經濟效益,在農村,農民養殖的熱情持續升溫,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適應市場的需求,生產優質瘦肉型豬肉是獲得更大經濟效益的關鍵。飼養管理水平的提高是獲得更大經濟效益所必須重視的一項硬指標。
一、飼養環境
優質瘦肉型豬生態健康養殖基地選址科學。確保豬場既不污染周圍環境,也不受周圍環境的污染。根據地形、地貌、水源、主導風向等自然條件合理規劃,總體原則是緊湊整齊,有效利用土地,各區域、各生產單元間聯系方便、布局合理,符合生產管理和防疫、防火要求,便于流水作業,縮短水、電、路距離,減少資金使用。
二、育種技術
加強對瘦肉率高、肉品質好、雜交優勢明顯的地方豬種,保種繁育推廣工作,做好提純復壯。擴大優質母豬的數量,為生產優質的二元母豬打好基礎。推廣優質二元母豬,淘汰劣質母豬。大力推廣“兩洋一土”“一洋一培”“洋三元”等三種類型的三元雜交組合技術,重點推廣“兩洋一土”雜交組合中“長大本”模式。
三、優質母豬飼養管理技術
1.控制飼養、保持母豬肥瘦適中。確保母豬如期發情,防止蹄肢疼痛抑制發情。選擇蹄肢粗壯的種豬;后備豬的飼料要比肉豬多提供礦物質,保證骨架發育。
2.誘導、刺激發情,促進早發情。用加強母豬運動、曬太陽、混群、并圈等方法刺激發情。也可用藥物促進早發情,產后2天內,肌內注射前列腺素(PG)等。藥物治療遲發情,肌內注射絨毛膜激素(HCG)或促黃體素(LH)等。
3.加強集約化豬場母豬的集中繁殖工作。重點是人為調整母豬發情時間,實現同一豬場的母豬分成若干批,每批若干頭母豬同期發情、同期配種、同期產仔,為實現肉豬的全進全出打好基礎。
4.預防和及時治療子宮炎癥。重點是預防,如禁止自然交配,禁止輸精時一管多豬不消毒等。一旦感染,要采取沖洗、抗菌等綜合方法及時治療,防止轉化為慢性病。發現子宮炎癥的母豬不能配種,必須痊愈后再輸精。
5.實行正確的發情鑒定方法。二元母豬必須采取“壓背法”檢查母豬是否發情,每天檢查2次;洋二元母豬最好在有公豬的前提下檢查,才能確保發情的準確性。只有壓背不動,母豬才能輸精。
6.加強免疫,防止流產、死胎。所有二元母豬除了進行常規的豬瘟、豬丹毒二聯苗以及口蹄疫免疫外還要注射細小病毒、乙型腦炎等疫苗。
四、商品豬飼養技術
1.選用雜交豬育肥
可選用長白、大約克、杜洛克、漢普夏等瘦肉型公豬與本地純種母豬雜交,也可用三元雜交來生產瘦肉型商品豬。即用上述雜交一代作母本,再用另一品種瘦肉型公豬作父本雜交來生產商品豬。這樣生產的雜交仔豬抗病力強,健壯、出生個體重,然后采用科學飼養技術育肥,就可生產出高效的瘦肉型商品豬。
2.采用一貫育肥法
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必須采取一貫育肥法,也稱”直線育肥法”,而不能搞傳統的吊架子育肥法。這樣就可把飼養周期縮短到四個月左右。同時,還必須注意:
(1)合理地使用配合飲料。小豬上圈到50kg時,配合飼料中粗蛋白要達到16%—18%,消化能要達到2.8兆卡/kg;每天喂配合飼料0.75—1.5kg,并由小到大逐漸地增加。50kg至90階段,配合飼料中粗蛋白達12%—14%;每天喂配合飼料1.5—2.5kg,喂量也逐漸地增加。兩個階段的日喂量,以每隔10—15天增加0.2kg為宜,直至高限為止。
(2)飼養方法在飼養水平較高的條件下,只需日喂2次,即早晚各1次,加上適量飲水或自由飲水即可。但一般養殖戶仍以日喂3次為宜,早、中、晚各喂1次。要根據豬每天采食量來分配每頓喂量,使豬每頓能吃完。在飼喂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濕拌飼料。飼料干濕以手握成團為宜,不宜太干。
②限量飼喂。為了防止育肥后期脂肪過量沉積,可按育肥豬每天所需日糧的80%飼喂,或加大青粗飼料喂量,以控制能量攝入,提高豬的瘦肉率。
③青飼料、青貯料的應用。生豬在育肥期間,在日糧中加喂10%-15%的青飼料或青貯料,不僅可以降低飼料的費用,還可增進豬的食欲,提高飼料轉化率。但過多應用青飼料或青貯飼料,將會延緩生豬生長延長育肥時間。
3.加強管理和疾病的防治
(1)按照免疫程序打好疫苗,豬瘟疫苗、藍耳病疫苗、口蹄疫疫苗等,嚴防傳染病暴發。
(2)每兩周用石灰消毒一次圈舍。圈舍進出口,要設石灰水消毒坑。消毒后,畜舍內噴灑護舍安,促進益生菌增殖,保護外環境平衡。
(3)小豬進保育舍時和50kg時,應各驅一次體內寄生蟲。
(4)圈舍勤打掃,經常保持清潔、干燥。豬舍要冬暖夏涼。
(5)上圈后應加強調教,使之吃料、睡覺、拉屎排尿定位。
4.使用專用育肥促生長營養物質
從小豬30公斤開始,使用大壯素拌精飼料,對于生長育肥豬每噸配合飼料添加本品500克,使用后可見食欲明顯增強,采食量明顯增加;糞便減少,皮毛明顯光滑紅潤,瘦肉率增加,出欄時同等體型多重10到15斤。
五、生態健康豬場糞尿凈化技術
1.實行“雨污分離、干濕分離、飲污分離”,減少污染總量。豬舍地面采用漏縫地板,每天及時將糞清除,保持欄圈干凈衛生。
2.糞尿堆積發酵后用于還田。南部氣溫略高,可采用沼氣發酵處理,大中城市可生產有機復合顆粒肥料。
3.污水三級沉淀。按糞尿分離工藝設計,分階段設沉淀池,污水采用厭氧處理或厭氧+好氧處理,有條件的地方還可進行二級治污池處理。經處理后污水中有機物減少50%,耗氧量減少50%~80%,基本達到灌溉肥田的要求。如排放到河溝中還需經曝氣池好氧微生物處理,再經沙濾達標排放
4.發展生態型畜牧業。積極實行農牧結合、林牧結合、果牧結合,發展生態畜牧業,特別是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實行產業化,集中處理污染物,充分利用資源,提高畜牧業整體效益。
5.采取綜合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在飼養管理中,積極研發減少排污的措施,如采用顆粒飼料和膨化飼料,減少干物質排泄;適當降低飼料粗蛋白質含量而添加合成氨基酸或選擇高轉化率的飼料,減少氮排放;添加植酸酶,減少磷排放;合理使用飼料添加劑和消毒劑,減少微量元素排放;在污水中添加EM生物制劑或化學劑,減少臭氣;按照有關要求,積極發展綠色無公害畜禽生產及有機畜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