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文


摘要:采用抽樣調查方法,依據農業行業標準《農物秸稈資源調查與評價技術規范》對冊亨縣主要農作物秸稈資源進行調查,獲得本縣水稻、玉米、油菜秸稈資源總量、分布、利用途徑等情況,為本縣開展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提供基礎信息,同時為制定秸稈綜合利用規劃提供可靠的依據。
關鍵詞:抽樣;秸稈資源;綜合利用;規劃
一、前言
1.調查與評價的目的和意義。采用抽樣方法,抽取冊亨縣冗渡鎮、慶坪鄉、坡妹鎮三個鎮作為調查代表區域,對水稻、玉米、油菜秸稈資源總量、分布、利用途徑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依據農業行業標準《農物秸稈資源調查與評價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通過深入系統地調查,獲得本縣水稻、玉米、油菜秸稈資源總量、分布、利用途徑等情況,進而對本縣水稻、玉米、油菜秸稈資源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評價,以指導本縣秸稈的開發利用工作,為本縣開展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提供基礎信息,同時為制定秸稈綜合利用規劃提供可靠的依據。
2.調查任務承擔單位。冊亨縣農業生態與農村能源站。
3.調查區域。全縣共有鄉鎮14個,其中冗渡鎮、慶坪鄉、坡妹鎮居住人口較為密集,多個民族雜居,土壤種類較多,地勢較為復雜,農作物種植種類和模式的多樣化代表了整個冊亨縣農作物的種植模式。因此抽取這三個鄉鎮作為調查樣本。
4.調查時間。2009年7月9日—2009年11月16日
二、調查方法與過程
調查采用了文獻調查、座談會、問卷調查和實地調查方法。2009年7月-11月期間,調查人員進行了文獻調查、現場座談、問卷調查及赴冊亨縣冗渡鎮、慶坪鄉、坡妹鎮開展實地調研工作。
1.文案調查(文獻調查法):收集本縣2006年、2007年、2008年統計部門定期發布的統計公報、統計年鑒、發展規劃、政府公告、公開出版物等文獻資料,了解本縣的基本情況。
2.座談會方式:分縣、鄉(鎮)二級進行。1)縣級座談:參與的部門包括農技推廣、土肥、畜牧和農村能源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通過了解所調查縣的秸稈資源現狀,選出典型調查鄉鎮;2)鄉(鎮)級座談:分別與冗渡鎮、慶坪鄉、坡妹鎮政府及農技服務部門負責人、村委會主要負責人,以及農民代表等進行座談,了解所選鄉鎮的秸稈資源現狀,并在每個鄉鎮挑選1—2個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村進行調查。
3.問卷調查:分別選取了冗渡鎮冗貝村、慶坪鄉聯豐村、坡妹鎮村大路村、走馬村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組分4個小組進行人戶調查,共回收有效調查問卷60份。
三、秸稈資源量評價
1.理論資源量。2006年、2007年2008年本縣水稻、玉米、油菜總產量和秸稈的理論資源量,見表1。
2.可收集資源量。經測算,2006年、2007年、2008年冊亨縣水稻、玉米、油菜秸稈可收集資源量,見表1。
3.可利用資源量
本縣水稻、玉米、油菜秸稈資源競爭性用途主要為直接還田和家庭燃燒作生活用能。扣除還田量和家庭燃燒作生活用能秸稈,則2008年本縣水稻、玉米、油菜秸稈可利用資源量為3.3萬噸,約占可收集資源量的48.87%。見表2。
四、秸稈經濟性評價
經調查,冊亨縣目前還沒有對農作物秸稈進行開發利用。因此,沒有工廠收購作物秸稈,所有的作物秸稈都是農戶自產自消。據調查,如果對作物秸稈進行收購,其收購價為:玉米秸稈的收購成本價150元/噸,水稻秸稈收購價成本價200元/噸,油菜秸稈收購價成本價100元/噸。運輸成本價為0.6元,噸·公里,若按照收購半徑50公里計算,則運輸成本為30元/噸,則玉米秸稈的收集成本為180元/噸,水稻秸稈收集成本為230元/噸,油菜秸稈收集成本為130元/噸。
五、秸稈資源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2006年至2008年,雖然冊亨縣玉米、水稻、油菜播種面積逐年有所下降,但總產量卻保持穩定,表明單產穩中有升。本縣將糧食作為主導產業進行發展,預測糧食產量,特別是玉米、水稻應保持不變且略有上升。在不增加其他用途的情況下,未來5年到15年,本縣每年約有3.3萬噸作物秸稈可供利用。
六、不確定性分析
農業生產受到多方面外界條件的影響,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農業氣象災害是影響農作物穩產高產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在冊亨縣,主要災害有干旱、暴風雨、病蟲害等,其中干旱、暴風雨影響較嚴重。另外,地方小氣候也會導致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局部高溫干旱危害加重,玉米成熟期提前,減少了干物質的積累時間,對作物產量有不利影響。預計上述風險有可能造成作物秸稈減產約18%。
七、結論和建議
1.結論。(1)冊亨縣作為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業縣,根據2008年水稻、玉米、油菜產量估算,作物秸稈理論資源量約7.62萬噸,考慮收割方式可收集資源量約6.8萬噸。(2)現有的作物秸稈利用方式主要是直(間)接還田作為肥料;扣除上述競爭性用途,冊亨縣作物秸稈每年可利用資源量約3.34萬噸。
2.建議。(1)目前,冊亨縣的大量作物秸稈直(間)接還田主要作用有二,一是作物秸稈還田后經腐熟后充作肥料,二是就近簡單地處理農業廢棄物,是一種粗放的利用模式。建議開展科學詳盡的田間土壤測查,考察田間土壤有機質需求量與秸稈有機質供應量的平衡關系,多余秸稈應當收集,開發能源化利用途徑。(2)冊亨縣玉米、水稻種植面積分布較廣,各鄉鎮秸稈產量較為均衡,便于合理布點,集中收集,降低收集、運輸成本。
(3)由于農作物秸稈較為松散、密度低、不便于運輸,可借鑒先進經驗,因地制宜,采用田間直接打捆、壓縮的方式,并配套相應的收集機具,在地頭完成秸稈的收集、運輸工作,為能源利用(如固體成型、直燃發電等)創造條件,同時,還可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