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濟陽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嚴重影響了農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引起了黨中央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從農村環境現狀出發,提出完善農村環境監管制度。本文主要提出了目前農村環境出現的主要問題以及一些切實可行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農村;環境污染;對策
一、農村中的環境污染問題
1.農村生活垃圾污染
生活垃圾亂堆亂倒的現象,在許多鄉鎮村莊隨處可見。在我國,除少數鄉鎮設有簡單的垃圾填埋場進行統一填埋外,絕大多數鄉鎮村莊的垃圾隨意堆放,天長日久,村前村后的公共場所就成了垃圾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大多數農村都設立了集市或夜市,農民們會根據自家的需要選購商品,但往往會看到集市或夜市結束的時候,場地上到處都是商販賣菜時剩下的爛菜葉、各種顏色的垃圾袋、腐爛的水果,這些東西如果不及時清理,久而久之就變得臭氣熏天,蒼蠅、蚊蟲大量滋生。為疾病的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嚴重影響村民的身心健康,同時嚴重影響村容村貌。
2.化肥、農藥使用造成的污染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藥與化肥的生產量和消費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時中國還是一個人口大國,所以毫無疑問的面臨著人多地少的尷尬局面。為了使全國人民吃得飽,莊稼就得長得好,在各項技術均不發達的農村,農藥和化肥無疑就成為了農民的上乘選擇。
據農業部統計,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農藥使用國,每年約有50-60萬噸農藥使用于農業生產,但僅有約30%作用于目標作物,其余約70%進入環境。這些進入環境的農藥,將嚴重污染土壤、大氣和水體,威脅牲畜和人類的健康。
3.農膜污染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農民為了增加農作物的產量而選擇了使用農膜。但是農膜為一次性物品,不能重復使用,因此極易被農民隨意丟棄在地里,造成了土壤中殘留農膜不斷增加,農膜污染就是這樣形成的。
地膜覆蓋技術在我國已成為一項成熟的農業栽培技術,在保水保肥的同時還能延長農作物生長期,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然而,塑料是高分子化合物,因為熔融指數高,所以極其不易降解,既不能自行分解,也不受微生物侵蝕,一般200-300年為一個降解周期。我國約有121萬噸的農膜殘留在土地中,殘膜率高達20%多,很明顯,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隨著農膜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若不能及時回收殘留農膜,那么造成的污染危害便會隨之而來,將嚴重威脅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4.秸稈造成的污染
現如今,每逢夏秋收獲季節就可看到農田里濃煙滾滾,煙塵四起。農作物秸稈不僅可作為土壤的肥料,還可作為儲備能源,在一些大型的養豬場、養牛場還可被用于豬牛的天然飼料。秸稈焚燒不僅浪費了可利用資源,而且使得空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顯著增加,污染了大氣環境。彌漫的煙霧造成能見度低,對人們的出行造成了嚴重的不便。更甚者,遇到大風天氣,很容易引起大火,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有資料顯示,每逢秸稈焚燒的季節,醫院呼吸道疾病患者就會顯著增加,可見秸稈的焚燒對群眾身體健康百害而無一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對土壤造成的嚴重危害。焚燒秸稈升高了地面溫度,使土壤中的微生物被直接燒死,農作物對土壤中養分的吸收受到影響,進而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以及農業收益。
二、新農村建設中環境污染問題的對策
1.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農村環境保護是一項全民參與的項目,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不高,生態文明意識淡薄。只有農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農村的生活垃圾才會得到有序的處理。針對這一點,當地政府應嚴格督促村干部定期組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教育,可在村里寫一些關于環境保護的標語,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此外,村干部還可定期組織開展村里講課班,邀請一些環保人士到各家各戶進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針對農民家里環境方面出現的問題給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和指導。同時,與此配套的措施就是后期以有獎問答的形式加深農民的環保意識,獎品可設置環保型的尼龍網兜或布袋子用來替代塑料袋,一些玻璃杯、可重復使用的筷子、不銹鋼盆亦可增添到獎項中。
2.完善環境保護機構,加大投資力度
要想使農村環境更上一層樓,就必須要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在鄉鎮中要建立專門環保機構,各個村子里也要有專職環保人員負責收集和處理農村的垃圾。還可在各家各戶門口設置垃圾分類回收箱,分配環保人員上門進行垃圾回收。另外,還應拓寬環保投資渠道,與一些效益比較好的企業進行環保融資等。
3.推廣應用可降解農膜
現在農村用的大多數都是不可降解的農膜,這些農膜用完之后就再也沒有了利用價值,這時大多數農民就會將這些農膜丟棄在地里,或是馬路兩邊。研究顯示,不可降解的農膜造成土壤的板結,物理性質變差,農作物減產。可降解農膜降解后的產物對土壤和農作物沒有危害,是解決農膜污染的有效途徑。
4.實施農業清潔生產
農業清潔生產可采用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即綜合應用化學、生物、栽培和競爭防治手段,避免使用化學農藥的方法是農藥的使用量降低,尤其避免使用殘留量大的劇毒農藥,將環境污染降到最小化;除此之外,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和有機肥的運用均可使化肥、農藥的使用量降低,從而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三、結語
農村環境惡化問題關系到廣大農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成效,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絆腳石,應加大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防止其進一步惡化。具體防治措施應以完善環境監管制度、實現垃圾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開發綠色能源、發展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保護土壤和水源、加強建筑和交通管制等方面的工作為重點,并逐步淘汰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嚴重落后的鄉鎮企業,促進鄉鎮企業轉型升級并由分散發展向集約化發展轉變,加強宣傳教育,增強農村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責任感,培養農村居民勤儉節約的行為習慣和簡樸的消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