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摘要:農村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在農村的重要紐成部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對于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鞏固執政基礎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是新形勢下農村工作的新課題,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增強服務功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就我鎮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現況及如何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關鍵詞:抓;基層;組織;建設;壯;集體;經濟;
一、當前我鎮農村集體經濟狀況
我鎮共有13個村(居),其中7個村改居社區、6個村民委員會。根據調查統計,以村民委員會為組織單位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基本不容樂觀,村財薄弱村較多,社區居委會的集體經濟相對較好。主要表現出以下四個特點:
1.農村集體經濟底子薄弱且兩級分化明顯。2015年全鎮集體經濟收入1500萬元。其中:6個村委會集體經濟收入均在10萬元以下;集體經濟收入10-30萬元的有5個村改居社區,30萬元以上有2個村改居社區。
2.農村集體經濟呈衰退態勢。與2010年相比,集體無收益的村(居)由8個增加到12個,收入在10萬元以下的村由2個增加到6個。
3.債權債務嚴重且呈擴大趨勢。2015年底統計,全鎮村(居)債務總額15.16億元,債權總額3.07億元,凈債務總額12.1億元,平均每個村(居)凈債務36.2萬元,農民人均凈債務291.6元。村(居)債務逐年增加,2015年的債務總額比2010年底的8.39億元增長了44.9%。
4.農村集體經濟來源比較單一。主要來源包括發包收入、集體資產租賃收入、征地補償費收入和財政補助收入等。2015年全鎮村財收入1500萬元,其中發包收入約50萬元,比2010年減少約230萬元,集體資產租賃收入1060萬元,比2010年增加約1000萬元,財政補助收入1230萬元,比2010年增加約60萬元。
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基層班子整體班素質低,思想觀念落后,創新發展能力不強。集體經濟薄弱村干部整體素質較低,文化、年齡欠佳,有的班子不協調、渙散,有的只顧搞家庭經濟,無暇于村集體。
2.村級集體經濟底子薄,缺乏發展后勁。主要表現為:一是資金缺乏。二是資產有限且沒有管好,有的村資產被占用、流失等。三是村集體產權不明晰,缺乏抵押物,融資困難。
3.村集體負債越來越嚴峻。新村建設,農村環境提升,村容村貌整治等項目增加了集體資金的投入,無形中給經濟薄弱的村增加了財政負擔。
4.沒有良好的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環境。之前地方政府缺乏重視,沒有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各級領導沒有將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三、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措施和對策
1.要選好、建好一個強有力的基層領導班子。主要做到:1.配好配強村級班子。重點是把那些有事業心、懂經營、會管理、具有開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辦事的人選進班子。2.加強對班子成員的培養和教育。我們接觸的村干部大都是想干一番事業的人,對他們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培訓,或到集體經濟發展較快的典型地方進行考察學習,提高他們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質。3.完善激勵機制。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納入村干部目標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作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據。建立完善村干部任用管理機制。
2.要因地制宜,要實事求是,采取多種形式,確定不同的發展路子。
(1)324國道以南的村(居)要依托地處工業集中區園區范圍的地理優勢,走商業興村的路子,開發建設工業園區、標準化廠房、倉儲設施和商用樓等二、三產業,走物業經營的路子,還可以利用餐飲、娛樂等服務業進行集體資金的積累。
(2)324國道以北的村(居)要依托土地資源,走產業興村的路子。結合生豬退養轉產轉業,可引進傳統的農業貯藏、加工、營銷等項目,建企業、拓市場,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搞好村集體預留地開發利用,改善投資環境,招商引資,千方百計壯大集體經濟。
3.探索一套好機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要在體制機制上創新,在管理制度上完善。
(1)大力發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經濟。股份合作制經濟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一種有效的實現形式,可以加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
(2)加強農村集體經濟資產的管理。村級集體資產管理水平弱,是制約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講,管好盤活存量資產,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資產投入更為重要。要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積累機制,增強集體經濟發展后勁。要加強資產核查,盤活集體存量資產,構筑集體資產增值機制。要制定《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辦法》,對集體資產的占有、經營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確規定,并定期公開賬目。
4.營造一個好環境。在目前發展集體經濟舉步維艱的情況下,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顯得尤為重要。從外部環境來看,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都要關心和支持集體經濟的發展。從鄉村來看,要通路、通水,改善基礎條件,并加強對村民的教育,形成純樸的民風來招商引資,壯大集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