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榮 崔建國 李春花 高麗娜 公芙萍
摘要: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只有掌握農業氣象災害的特點和規律,才能有效地防御氣象災害,趨利避害,保障農業的增產增收。
關鍵詞:氣象災害;農業;影響;研究
一、氣象災害的特征
1.氣象災害的群發性:氣象災害往往不是孤立發生的,它會在某一地點或某一時間內集中出現。一般情況下,由于臺風的襲擊還會導致洪澇災害的發生,造成糧食的大幅度減產以及對房屋交通都有很嚴重的影響。最近幾年內我國南北方又受到不同災害的影響。例如在同一時期內,一些地區受到干旱災害威脅的同時某些地區正在遭受著洪澇災害的侵襲;
2.氣象災害的連鎖性:在一些災害頻發的地區或者是強度大的災害發生以后,往往會誘發一系列的次生災害。有些災害的發生之間是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的,就算某些沒有因果關系的災害,在其成因與空間分布上都會有密切的關系。在干旱之后的次生災害表現比較明顯,農作物在遭受干旱以后會出現大面積的病蟲害,兩種災害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造成了糧食產量嚴重減產;
3.氣象災害的區域性:氣象災害在形成過程中受地理位置和地形條件的直接影響,使氣象災害有了明顯的地域性,就像西北內陸地區容易受干旱災害的影響,而東部沿海地區則容易受到臺風海嘯的侵襲一樣。在同屬于吉林地區的東西部地區也一樣,雖然所處的緯度是一樣的,但是氣象災害種類和性質卻大不相同。西部地區是干旱的高發區,低溫冷害在延吉的發生率則在全省是最高的,而洪澇災害多發生在中部地區;
4.氣象災害的突發性:有些災害的強度比較大,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突發性災害,主要有暴雨、臺風、冰雹等,還有一些災害就是要經過長時間的醞釀才能顯現成災,例如低溫凍害和干旱等;
5.氣象災害的可預測性:盡管最近幾年災害時有發生,災情也比較嚴重,但是各級政府已充分的利用了災害的可預測性,使決策更加科學可靠,在抗災救災過程中有了很大的超前性,使災害造成的社會經濟效益損失降到最低,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干旱:干旱是指因久晴無雨或少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而形成的一種氣象災害;首先,春天早些時候恰好是小春農作物開始返青、成長以及大春農作物播種和育苗的時間段,春季少雨會造成大春作物播種、育苗的延緩,從而后出苗困難以及幼苗生長、發育不良;其次,由于夏天天氣炎熱,水分蒸發速度極快,因而田地里土壤的水分不足,難以滿足農作物的旺盛生長需求,最終導致玉米等作物枯萎,甚至死亡;
2.寒潮:是一種嚴重的災害性天氣過程。由于冷空氣的入侵,使氣溫在24h內劇降8℃以上,而且在這一天內最低溫度又在4℃以下;或48h降溫10℃,最低氣溫在4℃以下,稱為寒潮。寒潮過境時,常伴隨6~8級的偏北大風,使沿途氣溫驟降,容易引發凍害,對農業、畜牧業造成危害。
3.冰雹:冰雹是指由積雨云中降落的、一般呈圓球形透明與半透明冰層相間的固體降水,形如蔥頭,俗稱“冷子”。冰雹發生時經常伴隨著狂風暴雨和電閃雷鳴。冰雹極易砸傷人畜、毀壞禾木,造成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
4.連陰雨:連陰雨之所以能形成危害,主要是因為長時間的陰雨天氣,不僅使農作物因水分過剩形成澇災,同時使農作物的光照不足而引起爛種、爛秧、三麥赤霉病、棉花幼鈴脫落、大鈴霉爛和霉絮。由于它持續時間長、影響面積大,特別是春秋季連陰雨發生在農業關鍵時節,其形成的災害極為嚴重。
5.大風:風速≥17.1m/s、風力≥8級的風稱為大風,常分為北方冷空氣南下大風、雷雨大風、臺風侵襲大風3種,又以北方冷空氣南下大風為最多。大風不僅能摧毀農房、莊稼、樹木和通信設施,而且能引起飛沙走石,傷害人畜。
6.高溫:高溫會使水、電等的需求量急劇上升,造成供需矛盾,嚴重影響生活和生產。持續性高溫還會給人們的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7.低溫凍害:是指某一時段、某一地域內出現的氣溫明顯偏低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的一種天氣現象,可分為冷害、寒害、霜凍和凍害4種類型。因此,防御凍害即使麥苗與越冬生態條件相適應。
三、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影響的防御措施
1.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及時收聽收看氣象部門發布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檢查維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及時組織搶收或排除田間積水,防止內澇淹死作物;維護房屋農舍,防止大雨沖灌致使房屋或圍墻垮塌;避開容易發生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的危險地段。
2.冰雹的主要防御措施:對成熟的作物要及時搶收;在多雹地帶,植樹造林,增加綠化面積,改善地貌環境,破壞雹云的形成條件;多雹災季節,農民下地勞作時要隨身攜帶防雹工具,同時氣象部門要適時開展人工消雹作業,以降低災害損失。
3.干熱風的主要防御措施:選用抗干熱風的小麥品種;營造農田防護林,改善田間小氣候,降低麥田氣溫,減小風力,抑制水分蒸發;在小麥灌漿前視墑情澆水;在小麥孕穗至灌漿期,適時噴灑磷酸二氫鉀或石油助長劑。
4.大風的主要防御措施:及時加固蔬菜大棚和果樹;切斷戶外危險電源;減少戶外活動,盡量不到田間勞作。
5.連陰雨的主要防御措施:根據氣象預報,及時做好糧食搶收搶曬工作;同時做好隔濕防潮,以防霉變;連陰雨期間做好清溝排水,防止內澇和漬害;為農作物噴灑農藥時在藥液中增加粘著劑,如把適量的植物油、豆粉、淀粉等加到藥液中,以保證施藥效果。
6.寒潮的主要防御措施:在寒潮來臨前,對于已澆越冬水的麥田,要劃鋤、松土、通氣;對于未澆越冬水的麥田,要及時鎮壓、保溫、保墑;寒潮來臨時大棚內溫度下降,造成棚內作物生長放緩,因此要增大肥水供應;對大棚進行加固,防止大風掀棚。
7.防御凍害可采取以下措施:培育和選用抗寒品種,搞好品種合理布局,并根據品種春化特性,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提高整地質量和播種質量,培育壯苗越冬;可采取灌水、中耕保墑、鎮壓防凍;增施磷鉀肥,做好越冬覆蓋。
四、結語
農作物產量的高低與氣象災害有著直接的關系,氣象災害有很多種,其中干旱、洪澇和低溫冷凍災害的影響最為嚴重。因此要加強對氣象災害的防災減災能力的研究,以有效地減少作物受災情況的發生,保障作物的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