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熹 羅德慶
摘要: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對相關部門獲取準確的氣象數據,對天氣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可提供有效依據,但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和擴大,或多或少對氣象探測環境造成影響,從而影響氣象探測的可靠性。本文對氣象探測環境的現狀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氣象探測;環境;措施
氣象探測環境是指為避開各種干擾,保證氣象探測設施準確獲得氣象探測資料所必需的最小距離構成的環境空間。準確可靠的氣象探測資料能夠反映出一定區域內氣象要素的歷史變遷,長期穩定的氣象探測數據,是分析氣候變化趨勢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科學依據。利用氣象探測數據對天氣的晴、陰、雨、雪、刮風、風向、溫度、濕度或氣壓等氣象進行準確判斷,如果氣象探測環境受影響,探測數據會發生偏差,不能正確判斷天氣的變化,影響氣象部門天氣報道的效率,降低人們對天氣信息的實際掌握,減低人們對不良天氣的防御能力。隨著工業革命的蓬勃興起和近年來城市化的進程,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受到了嚴重破壞,導致與之相關可利用資源急劇減少。同時,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氣象臺站不斷被各類建(構)筑群所包圍,致使監測結果具有局限性,已不能客觀反映實際天氣變化情況。因此在城市化建設蓬勃發展的今天,如何實現城市建設通環境保護共同發展是氣象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氣象探測環境現狀和難題
1.監管部門重視程度不高。盡管世界氣象組織、國家級各省市相關監管部門,對于氣象探測技術、氣象探測工作、氣象探測保護等出臺了較多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辦法》、《關于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等,但在實際的氣象探測工作中,真正落到實處的或者說對于氣象探測工作有影響的卻少之又少。國內各地方監管部門在進行城市規劃、城市建設、環境保護時,極少考慮到這些對于氣象探測環境的影響程度,對于已有氣象探測站的保護措施也極其稀少,歸根究底還是因為對于氣象探測環境工作不夠重視,沒有充分認識到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緊迫性和影響力。此外,由于監管部門重視程度不高的原因,所導致的對于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不到位、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也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各地方基層,老百姓普遍對于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問題都不了解、甚至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都不知道,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盲點較多,無法主動、積極地去進行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
2.氣象探測環境遭到破壞。有相關法律規定氣象觀測站周邊環境不可以有影響設備探測的樹木、建筑物或其他物體,如果有必須與觀測站圍欄之間保持規定的距離。以前氣象觀測站都是建立在城郊或偏遠的地方,雖然條件較差,但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比較有效。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的建設也在日益快速增建,造成城市規劃向郊區擴建的情況,導致觀測站周邊出現了工業公司、建筑高樓等,這些建筑項目日益劇增,嚴重影響氣象探測數據的準確性。它們不僅影響了氣象觀測數據,而且搶占氣象觀測站的占地位置,將氣象觀測站包圍在群樓之內,嚴重影響探測器對天氣溫濕度、降雨、風向等的探測,所以說氣象探測環境嚴重遭到破壞。
3.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被動性。政府隨城市經濟發展,不斷進行城市規劃和擴建,同時也符合人民心意。而氣象臺占據位置比較寬闊,在規定范圍內不可以有工業、高樓或其他能夠影響探測器探測數據的物體,要想確保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那么政府在規劃時需要給氣象臺留有較大位置和空間,這樣不僅影響政府與城建部門、工業單位和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且會影響城市的發展,因此在這種狀態下,政府一定會讓氣象臺移走,在城市發展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中,政府會考慮發展的重要性,忽視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從而將其置于被動和尷尬的局面。
二、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措施
1.轉變觀念,依法保護探測環境?!稓庀笤O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第四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將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法律、法規明確了各級政府在保護氣象探測環境中的職責。為此,各級氣象部門和建設規劃部門要充分認識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的重要性、緊迫性,要強化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大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的力度。
2.加強部門合作,建立完善相關的備案制度和溝通機制。各級氣象部門和建設規劃部門要繼續發揚密切合作、互相配合的優良傳統,建立完善協作溝通機制和相應的工作程序。各級氣象部門要主動加強與當地建設規劃部門聯系,及時將該單位的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保護范圍和保護標準報當地政府和建設規劃部門備案,及時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最新信息傳遞到當地建設規劃部門。同時,以臺站名稱變更為契機,進一步細化探測環境保護的備案工作,重新到國土、規劃、建設部門進行備案,并在當地政府網站公示備案內容。
3.強化監督檢查,提高應急處置能力。要完善探測環境保護執法的監督機制,采取專項執法檢查等形式,逐步加大對影響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違法案件的執法力度。要一邊加強執法監督、加大執法力度,一邊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全社會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緊迫性的認識,形成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良好氛圍。各級氣象臺站也應明確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責任,逐級落實責任制,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開展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的監督檢查。對于氣象探測環境達不到保護標準的,要組織有關部門對其進行治理。當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壞時,當地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緊急措施,組織力量修復,以確保氣象設施正常運行。
三、結語
總之,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可為天氣報道提供正確、有效的氣象數據,確保人們生產、生活的順利進行。長期穩定的氣象探測數據,也是分析氣候變化趨勢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科學依據。因此,無論是國家還是普通群眾都要充分認識到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重視,提高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切實提高氣象業務服務水平,依法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切實加大工作力度,確保氣象探測工作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