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峰
古語云:“君子始冠,必祝成禮,加冠以勵其心。”也許有的同學還沒有到18周歲,卻也有成人的喜悅,有一份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也對成長、責任、擔當有更多的理解。成人禮作為高二成人年系列活動之一,是我校高二年級不斷求索、創新,全力打造最優教育的印證。
同學們:
2014年至今,沙城中學級部以一系列教育活動為抓手,讓大家在學習和活動中承擔責任,勇于擔當,不斷砥礪成長,力爭打造最好的自己,讓每個學生獲得最好的發展。
高一時,我們的教育主題是“習慣養成和行為規范”。我們經歷了跑操訓練、會操評比,進行了早宣誓、午唱歌評比,組織了“習慣養成和行為規范”系列班會以及系列評比活動,成功舉辦了歌詠比賽。
升入高二后,我們圍繞“高二,我的成長年”舉行了“成長·責任·擔當”系列班會和“學長勵志”系列班會。成功舉辦了體育節,觀看了團中央青年網絡公開課,認真籌劃并成功舉辦十八歲成人儀式。
“德之本立,而學之道生”。品德是立身處世、成熟進步的根本保障,這一系列教育活動以“成長·責任·擔當”為主題,為高二學子營造了更加清靜的學習環境,也保證了同學們能更投入的學習。
人生的飛渡,當時百般艱難;驀然間回首,早已飛渡千山。從最初的不適應,到樂于接受,而后熱情參與,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做人與成長方面,都有了較為明顯進步。而還有一些更積極的作用,也許今后十年或二十年,你們才能充分體會到。
高二的你還在奮斗的路上,同學們處在人生成長的最關鍵時期,為避免走入誤區,為更快更好的發展,希望你們能培養以下幾種意識:
一、健康陽光的品行意識
最好的教育、最優質的教育就是品行教育。“上智者,習于善而已矣”。最上的智慧無非就是習慣于善,通俗地講,就是“為人不善,行動艱難”,只有品與行都達到最好的狀態,才會為你們的成功助力。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是否太過精心的呵護,增加了孩子們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機會?是否太過單一的應試期許,局限了孩子們自我磨礪的眼界和領域?是否‘爸爸去哪兒的社會困惑,媽媽和女性教師環繞的陰柔氛圍,弱化了男孩們的陽剛之氣、獨立意識和責任擔當?”
這段文字告誡我們,倘若沒有大志向,就沒有大作為;沒有大抱負,就沒有大發展;沒有大情懷,就沒有大貢獻;沒有大和諧,就沒有大境界、大成就。人的發展,需要許許多多的歷練,需要健康陽光的品質做基礎。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接受品德教育,更好地助力成長呢?很簡單,就是心誠則靈,關鍵是要做到“心”“誠”兩點,用心接受正能量,用心踐行正能量;誠于內心,待人誠心誠意,愿望就會實現。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燃起善良和智慧之火。將周圍世界的正能量注入他的頭腦和心靈,然后發酵、醞釀成善良和智慧。去沉淀萬物之中的善良,去解放和引領靈魂中的美麗和高貴。
二、嚴格執行的自律意識
自律,比智商更重要,因為它是實現任何夢想的前提。“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取代自律。才干不可以,懷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無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滿了學而無用的人。只有自律和決心無往而不勝”。人要成熟,先要自律,連自己都管不好,連修身都做不到,如何齊家,治國,平天下呢?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勇于擔當,讓自己的目標單純而明確,用足夠強烈的成功意愿去掃除那些未知的障礙和挫折。
自律,內心的堅強,心智的成熟是沙中送給每個學子的受益一生的禮物。不要放縱自己,不給自己找懶惰的借口。對自己嚴格一點兒,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為一種習慣。形成一種習慣,變成一種信仰,也就擁有了無限的信心和勇氣。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許多學生是很少能保持原來名次不動的,要么前進,要么后退。按照墨菲定律,一個事情如果可能變壞,它一定會變到最壞的程度。唯有自律,才會持續進步,因為自律里有規范,規范中有聚焦,有聚焦就有突破性的成長。
三、優良習慣的養成意識
“有三種東西能使人善良而有德行,那就是習慣、天性和理性”。好習慣是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壞習慣是一生糾纏、揮之不去的債務。習慣的作用顯而易見:人在習慣下學習、生活,沒有不安、煩惱、憂傷、負累。睡的時候,不辜負床,忙的時候,不辜負路,餓的時候,不辜負胃……這樣的日子,很好。習慣是保證理想的必要措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年級、班級自有規范。
你們長大了,首先要高度認可,要特別好地去理解和遵守學校和年級的各項規定,心里不抵觸,這樣全心投入,一直堅持才會真正變成習慣,才能改變命運。這樣的行為,如上課喝水、說閑話、坐姿隨意、借東西、上課瞌睡、接話茬、女生綁頭發、桌面擺放混亂、班干部收錢課代表收作業不嚴肅等都是低級錯誤,是不能出現的。更不要出現接觸過密、頂撞教師等對自己極不負責的愚蠢行為。
每天做應該做的事,養成反思的習慣。如每天反思、周周反思、每次考試都反思,既包括學習上的,也包括個人成長中的,這是非常有用的習慣。亨利福特說:“我現在的一切都是反思的結果。”反思既能不斷發現自己的問題,又能根據自己的問題更好地對癥下藥。
每天做應該做的事,養成勤奮的習慣。只有天生的好動,沒有天生的勤奮。勤奮,往往都是逼出來的。
希望你們能為沙中創下一個個奮斗的傳奇,從沙中帶走吃苦耐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好習慣為你們打下最好的底子,從容面對一切苦難,也能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的大氣。
四、求真務實的細節意識
先哲圣師為什么能取得那么偉大的成就?只不過是做好懶惰者不愿做而聰明人不屑做的事,能走完一般人不想走或不能走到底的路。有人總想著學絕招,走捷徑,但是根本找不到,因而失望傷心,感嘆懷才不遇、生不逢時。其實,生命是一個緩慢而優雅的過程,學習與接受教育更是一個艱難而曲折過程,放大這一過程,對學習和成長做一個系統梳理。會發現有許多重要的節點,把握住許許多多個節點,才可以說把握住了青春。
人人都希望不枉這最美的青春,如果你希望得到最好的結果,首先要盡可能去改變過程。對自己的錯誤行為及時補救,高中知識龐雜,如果學得快,往往也忘得快,因此,必須不斷地逐漸強化它。要及時總結錯題,不斷積累,經常翻看。孔子有“一以貫之”的人生哲學。“一”便是目標。“貫之”便是行動。這就是“知行合一”。一時一事,若不專心,我們就極容易失敗;若專心,我們就會更接近成功。
五、敢于擔當的責任意識
“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擔當負責,是德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責任,是有所擔當,也是因為有愛與善良,負責者、擔當者,幾乎沒有干不好工作的。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會對工作認真負責、精益求精。
有了責任心,許多問題會迎刃而解。學校的一切與我有關,學習的一切都是我的責任。青春只有一次,高中也只有一次。走吧,走吧,學會長大,學會承擔,終會苦盡甘來。很喜歡這句話:“不再為求而不得的東西歇斯底里,也不再為那些與自己真實人生并無太多關系的人事糾結。學會了自己去承擔,懷揣著年輕時的一點憧憬,勇敢趕路,不負余生”。
六、理解與惜福的感恩意識
為什么要理解、惜福和感恩?不是每個人都能來到省屬重點高中學習,不是每個人都有改變命運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可敬可愛的老師們,不是每個人都有青春和健康,我們擁有這一切,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呢?
感恩父母:他們承擔生活的重擔,使你在這個年齡,可以衣食無憂,可以幸福地坐在這里,全力學習。有一天長大成人,你們遠離父母,才知曉人情冷暖,體味到生活的艱辛不容易。也知道父母就是你們一生的福祉。
感恩教師:教師不像師傅,要留一手;教師既教學問又教做人。人如樹,成長不能僅靠自己,是整個世界在呵護它,在涵養著它,在凝望,等待它撐開另一個青春的世界。
感恩同學:有些枯燥的學習生活,為什么總能讓自己重新充滿力量?團隊精神,同學們的鼓舞給予了自己無限的力量。班級的和諧是高二和高三生活的支點,我們擁有最好的一切,怎能不感恩?
曾國藩說過,當我幸運的時候,我常覺得“天過厚于我”,就是老天對我過于仁厚。倘若,你月考不到550分,會很失意,但仔細想想,有多少別的學校的學生,可能連350分都不到。
常懷感恩,銘記別人對自己的好,你會不斷得到別人的幫助,就等于為自己筑起一個避難所,幾乎可以避開生命中所有大的災難。
七、付出與吃苦的高考意識
人人都想考上一個好大學,但好大學不是空想出來的,不是碰運氣碰來的,而是學出來的,苦出來的,拼出來的。高中,尤其是很快到來的高三,很苦,很累,但沒有風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痛苦和磨難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走過這一段歷程發現,坎坷,艱難而快樂,它們的另一個名字叫奮斗,還叫青春。
希望大家多點低調和從容,少點浮躁和焦慮。“虎行似病,鷹立如睡”,是說老虎走路的時候,它就像病了似的,鷹在捕食前,好像在打盹。就是告訴每個學生,沒事兒的時候,不要喳喳呼呼的,把精力都耗散了;平常時候,力量都是內隱的,蓄藏的。
最后送給大家兩段話,以之共勉。
三毛說:“做人、做事,重要的不是一時的快慢,而是持久的發展力。把握命運,如果手里捏著屬于自己的泥土,看見青禾在晴空下微風里緩緩生長,算計著一年的收獲,那份踏實的心情,才是余生最好的答案。”
汪峰的《向陽花》:如果你可以,如果你能夠,希望這一段起起落落又沉沉默默的固執生活,但又滿是收獲的日子,成為你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希望你是那純潔的向陽花,在這美麗的生命中,堅強地、燦爛地綻放。
(作者單位:河北懷來縣沙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