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錦(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閩南分院影像科 泉州 262800)
CT引導下臭氧消融聯合復方倍他米松局部封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郭宗錦(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閩南分院影像科泉州262800)
目的:觀察CT引導下臭氧消融聯合復方倍他米松局部封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CT及MRI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癥并保守治療3個月以上無效患者36例,局麻下以21G穿刺針在CT引導下經皮穿刺,實施病變椎間盤臭氧消融術,同時于神經根周圍注入復方倍他米松1mL局部封閉,術畢撤針。術后6個月評定療效,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結果:所有病例于CT引導下穿刺成功,未發生明顯并發癥;術后6個月療效:顯效率為30.6%(11/36),有效率為47.2%(17/36),無效率22.2%(8/36)。結論:CT引導下臭氧消融聯合復方倍他米松局部封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定位準確、療效良好、安全性高等優點,是一種有效的微創治療方法。
CT引導 腰椎間盤突出癥 臭氧消融 復方倍他米松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目前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微創治療方法較多,有臭氧消融術[1~2]、激光消融術、髓核切吸術、膠原酶溶盤術等。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運用CT引導下臭氧消融聯合復方倍他米松局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6例,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36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45.8±20.2)歲,所有患者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典型臨床表現且臨床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術前均經CT及MRI確診,同時排除臭氧治療不能改變神經根機械壓迫的病例。本組36例患者共49節病變椎間盤,其中L3-4椎間盤6例、L4-5椎間盤10例,L5-S1椎間盤7例。L3-4、L4-5椎間盤7例、L4-5、L5-S1椎間盤6例。
1.2設備與器械:Siemens Somatom Emotion單排CT;悅華依德康CHY-31型臭氧治療儀、醫用純氧,術前連接臭氧治療儀與醫用純氧并調試工作狀態;日本八光21G-PTC穿刺針;一次性無菌腰穿包;自制柵格定位器。
1.3操作方法:患者俯臥于CT檢查床上,腹部墊一適當高度的軟枕以增加椎間隙后部寬度,有利于穿刺進針;術區腰背部放置自制柵格定位器,常規CT平掃,層厚2mm,必要時三維重建,明確病變椎間盤的形態及程度,利用CT掃描顯示器上的測量軟件設計穿刺路徑;將掃描床移至擬進針層面,打開激光定位燈,確定皮膚進針點。常規消毒皮膚進針點、鋪巾,以l%利多卡因局麻;按術前設計的穿刺路徑,以21G穿刺針在CT引導下經后外側安全三角入路逐步緩慢進針,針尖達椎間盤時穿刺阻力增大且有韌性感,通常針尖最佳靶點為椎間盤后1/3中心點。對于椎間盤膨出、中央型或旁中央型突出者以及后外側安全三角入路很難達到者可采用關節突關節內緣入路進針,以21G穿刺針從腰背正中旁開合適位置進針,針尖突破黃韌帶后,回抽無腦脊液及血液流出,CT掃描確認針尖未在蛛網膜下腔,注入醫用純氧5~10mL將硬膜囊推向一側,避開硬膜囊及神經根逐步緩慢進針,將穿刺針刺入突出物及病變椎間盤。
穿刺成功后,用碘酒消毒臭氧治療儀臭氧出口處,用5mL注射器抽取濃度為60μg/mL的臭氧,以脈沖式、分次、反復向椎間盤髓核內及椎間盤突出部注入臭氧10~30mL,注射過程中適時行CT掃描觀察臭氧彌散情況,臭氧總用量根據臭氧彌散情況而定。臭氧彌散良好時,退針至椎間孔脊神經周圍,注入濃度為35μg/mL的臭氧5~15mL,同時注入復方倍他米松1mL局部封閉。術畢撤針,體表穿刺點貼無菌敷料。術后臥床休息3d,常規予甘露醇脫水、神經營養藥及抗生素靜滴3d,出院后按計劃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6個月內禁止過度負重、避免劇烈活動。1.4療效評定:術后6個月評定療效。采用Macnab腰腿痛手術評價標準[3]:①顯效:恢復工作能力,偶有腿痛,對止痛藥物無依賴性,體能活動良好,無神經根損傷體征;②有效:工作能力基本恢復,間歇性輕度腰痛或放射痛,對止痛藥物無依賴性,體能活動良好,無神經根損傷體征;③無效:無工作能力,持續疼痛,不能停止使用止痛藥,體能活動受限,神經根損傷體征陽性。
術中36例共49節病變椎間盤在CT引導下穿刺成功,均未出現穿刺針穿入硬膜囊、損傷神經根、損傷腹腔臟器及大血管等并發癥。注射臭氧后CT良好顯示臭氧在病變椎間盤內的彌散情況,49節病變椎間盤中18節呈髓核內積聚狀、10節呈裂隙狀、12節呈彌漫分布狀、9節呈大部分溢出盤外狀。臭氧于椎間盤外主要分布于椎管內、椎體旁、椎間孔、腰大肌內。術中2例注射臭氧后出現輕度過敏反應,肌注非那根并觀察10min后緩解。術后3~8d 13例出現癥狀反跳,疼痛加重,予對癥處理,2~3周逐漸緩解。術后6個月隨訪:顯效率為30.6%(11/36),有效率為47.2%(17/36),無效率為22.2%(8/36)。
臭氧消融椎間盤的作用機制[4]:臭氧是一種極強的氧化劑,注入椎間盤后迅速氧化髓核內的蛋白多糖,破壞髓核細胞,使髓核脫水、固縮,達到減壓的效果;而對纖維環、神經根及其他組織結構無明顯損傷。臭氧可促進水腫消散,抑制神經根炎性反應,達到鎮痛的效果。
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寶松)是一種可溶性倍他米松酯與微溶性倍他米松酯的復方制劑,可在治療對糖皮質激素奏效的疾病中發揮強力的抗炎、抗風濕和抗過敏作用。可溶性倍他米松磷酸鈉在注射后很快吸收而迅速起效[5~6]。微溶性的二丙酸倍他米松注射后,成為一個供緩慢吸收的貯庫,持續產生作用,從而長時間控制癥狀。可用于骨關節炎、脊神經根炎、筋膜炎、坐骨神經痛、腰痛等疾病治療。
影響椎間盤突出癥臭氧消融術療效的因素較多,筆者認為主要與以下幾方面有關:①病例篩選:病史較長、年齡較大、突出較重、纖維環破裂、伴有小關節增生的患者治療效果差。②臭氧濃度和劑量:臭氧氧化能力與濃度呈正相關,本組臭氧濃度采用椎間盤內60μg/mL、椎間盤外35μg/mL;臭氧總用量根據臭氧彌散情況而定。③穿刺針尖位置:穿刺針尖越接近椎間盤突出物,髓核消融越完全,術中應選擇合適的穿刺入路。④臭氧在病變椎間盤內外的彌散情況:要盡量使臭氧在椎間盤內、突出物內以及椎間盤外均有良好彌散。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力和空間分辨力:可清晰顯示解剖結構,可精確引導穿刺過程,穿刺針容易到達理想的穿刺靶點;易于顯示椎間盤內外臭氧的彌散情況,能有效評定術中治療效果。本組病例于CT引導下均穿刺成功,術中均未出現明顯并發癥。CT引導的不足之處是輻射劑量較大,對此筆者采用較低劑量(110-130KV/35-60MAS)掃描的方法減少輻射。穿刺針選用日本八光21G-PTC穿刺針:外徑小,不易刺傷神經根;帶刻度,術中可精確監測進針距離;柔韌性良好、剛性適中,術中可實現小S形彎曲,能滿足穿刺需要。
綜上所述,CT引導下臭氧消融聯合復方倍他米松局部封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定位準確、療效良好、安全性高等優點,是一種有效的微創治療方法。
[1]何曉峰,俞志堅,滕皋軍,等.經皮穿刺02-03混合氣體注射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3,37(9):827-830.
[2]祁新生.微創臭氧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20):423.
[3]姜文彥,趙春嶺,趙韶春,等.CT導向下醫療用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4):94.
[4]趙青,楊惠良,寧選波,等.CT導向注射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7):20-22.
[5]向道友,陳小龍,陳德龍,等.CT引導下臭氧盤內盤外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2例[J].西部醫學,2010,22(4):681-682.
[6]俞志堅,何曉峰,楊波,等.醫用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癥狀“反跳”的分析及處理[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4,23(10):897-899.
R681.5+3
B
1672-8351(2016)09-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