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媒體的強勢沖擊之下,傳統都市報面臨巨大的挑戰。《華西都市報》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采取的打造華西傳媒集群、實施“i戰略”、尋求跨界合作的轉型方式,為都市報轉型指明了新方向。文章以《華西都市報》的轉型為例,梳理其轉型戰略,為都市報未來的發展提供合理建議。
【關鍵詞】《華西都市報》;媒體轉型;互聯網媒體
【作者單位】邵羽西,重慶大學新聞學院。
新媒體繁榮發展帶來的傳播革命,其意義可與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工業革命,古登堡印刷機代替刻版、手抄相媲美,極大地改變甚至顛覆了傳統媒體時代的許多規律、規則[1]?;ヂ摼W構建了當代社會運行和發展的基本網絡體系,在互聯網思維主導的媒介生態環境中,如何生存和發展,是傳統都市報亟須思考的問題?!度A西都市報》(華西傳媒集群)在其誕生20周年的新起點上,實施“i戰略”,開啟了基于互聯網的全面轉型之路。本文以《華西都市報》的轉型實踐為例,梳理其轉型戰略,為都市報未來的發展提供合理建議。
一、《華西都市報》轉型實踐
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由此,全行業的“媒介融合熱”爆發。中國都市報經過20年的發展,面對互聯網媒體的強勢沖擊,經歷了“行業之冬”?!度A西都市報》是傳統都市報中的優秀品牌,為了應對新媒介生態環境的考驗,它開始了全面擁抱互聯網的轉型發展征程。
1.傳播平臺集群化發展
所謂集群,就是通過創造、拓展、融合華西都市報旗下各類型媒介的方式,實現報紙由平面到平臺、由單一到多元、由傳統媒體到現代傳媒的整體轉型升級[2]。傳播平臺的集群化發展也稱為傳播平臺的融合發展,即整合各傳播平臺的優勢資源,打造立體化的傳播模式?!度A西都市報》于1995年創刊,是中國第一家都市報。自創刊以來,它一路創新,一路跨越,在傳媒變革和轉型的新起點上,率先提出了“打造一流傳播平臺、建成一流營銷體系和構筑一流傳媒集群,實現‘一核三極N帶跨越”的戰略目標。近年來,《華西都市報》構建了一個集紙質媒體、網絡媒體、移動媒體、視聽媒體、社區文化傳媒、城市公共服務平臺和電商平臺為一體的華西傳媒集群(WMG)。紙質媒體包括《華西城市讀本》《華西社區報》;網絡媒體包括華西都市網、8小時購物網;移動媒體包括華西都市報“兩微一端”,掌上四川“兩微一端”,愛喲客戶端,成都紅娘微信公眾號等核心產品、垂直產品和眾籌產品矩陣;視聽媒體包括FM90.0廣播頻率、天府旅游電視;社區文化傳媒包括LED、社區文化墻;城市公眾服務平臺主要為華西傳媒呼叫中心96111。在文化產業領域,《華西都市報》通過舉辦書畫藝術展覽、格萊美明星演唱會等,深度拓展文化娛樂演藝產業[3]。由此,《華西都市報》由傳統媒體時代以提供新聞內容為主的發展模式轉變為協同多傳播平臺的集群化發展模式。
2.注入互聯網思維,實施“i戰略”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了“互聯網+”的行動計劃?!盎ヂ摼W+”戰略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和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新的生態。這個戰略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我們要明確的是,互聯網不是工具,而是傳媒產業的框架基礎。傳統媒體在轉型的過程中應當先將傳統思維清零,在戰略制訂和實施的過程中注入新的互聯網思維,整合各方資源,而不是單純地將內容搬上互聯網。2014年12月18日,《華西都市報》提出了媒體融合的“i戰略”,即從開放合作(i-cooperation)理念,向資訊(i-media)、社交(i-link)、電商(i-EB)、互聯網金融(i-Finance)四個方向突破,推出全新的新媒體精準投放廣告系統(i-delivery),實現指數增長(induced exponential growth),著力構建“小前端、大平臺、富生態”的傳媒融合發展新格局[4],見圖1。
二、對都市報未來發展的建議
1.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全媒體人才
隨著數字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媒體行業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內容為王”時代成長起來的媒體從業人員已經不能滿足“信息過載”時代受眾的需求,信息本身已經不是受眾接觸媒體的主要動機。媒體應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將“受眾思維”轉變為“用戶思維”,重視用戶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對全媒體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當前的媒體從業人員應摒棄內容提供者的定式思維,注重提供精細化的、定位準確的、有深度的信息內容,同時應具備基本的互聯網技術操作能力,注重培養互聯網開放性思維。
2.保持自身優勢,堅持以內容為本
劉奇葆在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講話中指出:“對于新聞媒體來說,內容永遠是根本,是決定其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要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在強調技術引領和驅動的同時,必須始終堅持‘內容為王,把內容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倍际袌笤趯嶋H的轉型發展過程中,要保持自身的優勢,堅持以內容為本,但同時要注意全媒體時代的內容生產與傳統媒體時代內容生產的差異。全媒體時代的內容生產是借助各種技術手段將內容多樣化地呈現出來,如大數據輸出可視化新聞、數據新聞等。此外,網絡時代用戶對信息和新聞的需求也發生了改變,都市報的內容生產應當與時俱進,更強調時效性。2014年2月20日,《華西都市報》提出了打造“大眾化高級報紙”的新定位,通過打造“24小時為出版周期的雜志”,推動報紙由信息的記錄者、聲音的傳遞者轉變為資訊的整合者、社會的洞察者、思想的引領者、平臺的融合者,讓新聞報道“從快速對新聞做出反應”向“探尋新聞事件的深層意義”轉變。
3.打破行業屏障,整合傳媒資源
互聯網背景下,“舊木桶效應”已經轉變為“新木桶效應”。媒體應當在一個廣域的市場空間內搜尋、檢索、匹配、激活和整合適合自己的相關資源,不要把所有的短板都修齊,而是利用自身所長,尋找與自己匹配的外部強勢資源,強強聯手,創造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產品和服務,這就是“新木桶效應”[5]。在互聯網環境下,“受眾”思維向“用戶”思維轉變,意味著傳統媒體在轉型的過程中要整合更多的傳媒資源,為用戶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對于都市報來說,報紙不應該僅具有傳統意義上的新聞屬性,也不應該局限于自身的媒體平臺范圍,而應尋求多樣化的跨界合作。2014年8月,《華西都市報》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西南電商基地。2014年12月,《華西都市報》與百度公司合作,成為西部唯一一家首批入駐百度傳媒平臺的傳統媒體。此外,《華西都市報》還與中國移動閱讀基地合作,打造“掌上四川”客戶端。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都市報紙要如何在互聯網媒體的沖擊下獨辟蹊徑,樹立自身的品牌,保持優勢地位呢?《華西都市報》的實踐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其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采取的打造華西傳媒集群、實施“i戰略”、尋求跨界合作的轉型方式,為都市報轉型指明了新方向??傮w而言,都市報作為社會組織,其追求的仍然是生產有價值、被受眾認可的信息內容。因此,在互聯網主導的媒介生態環境中,注重培養互聯網思維,加強對全媒體人才的培養,整合跨行業資源是都市報轉型的關鍵所在。
[1] 劉鵬. 傳統媒體融合轉型的若干趨勢[J]. 新聞記者,2015(4).
[2]孫明.媒介融合趨勢下紙媒的升級與突圍[J]. 新聞戰線,2015(3).
[3] 李鵬. 全面擁抱移動互聯網——《華西都市報》啟動實施“i戰略”[J]. 傳媒,2015(1).
[4]孫明. 媒介融合趨勢下紙媒的升級與突圍[J]. 新聞戰線,2015(3).
[5]喻國明. 媒介融合時代,不要把自己所有的短板都修齊[EB/OL]. http://www.rti.cn/focus/2156.html,201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