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陶涵/著 林添貴/譯
馬歇爾調停任務的首要目標是促使國共停火。他再次提議,有一個方法可以“承認”中共目前占領土地、控制地方政府的部隊,那就是“讓他們和政府軍混合”,換言之,納編入政府部隊。蔣介石一直都想要這樣的安排,又大為振奮,認為他“必可信賴”馬歇爾主持“三人小組”來交涉停火協議。馬歇爾提議的這個三人小組,將包括國共各一位高級干部(分別為張群和周恩來),以及馬歇爾本人。1946年元月初只經過少數幾次會議,三人小組就令人驚詫地達成有關軍隊整合、聯合政府以及停火的協議,而且條件全有利于國民黨政府。
盡管停火條件在東北明顯有利于國民黨政府,蔣和他的將領卻認為整體而言,停火對政府“不利”。例如,閻錫山就警告說,停火只會使中共有時間重新編組和擴張。但是,蔣覺得他別無選擇——要保護他和美國的關系,并鼓勵蘇聯在東北與重慶當局合作,他需要堅守此一協議。三人小組的執行本部(包括美國人士)遷往北平監督停火狀況。
停火協議一生效,蔣就接到紛至沓來的報告,指控共軍在華北、東北都有攻擊政府軍行徑,而且有些交戰狀況據說蘇聯紅軍有間接協助共軍。馬歇爾呈給華盛頓的報告并沒提到營口被共軍占領,這一點令蔣相當不安,因此蔣在日記中寫下:“此時不能不作最后之決心與方針也。”讓蔣更棘手的是,共產黨反過來指控國民黨違反停火協議。蔣在美國人面前失去可信度,因為他拒絕馬歇爾的提議:派監察員到東北調查事件經過,而中共一口就答應它。蔣擔心調查團對他的限制會大過對毛的限制,毛在東北迅速發展的軍力和活動在外面絕大部分是看不到的。
盡管雙方互控違反停火協議,但和平進程(包括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都順利進行。2月4日,馬歇爾向杜魯門報告:“事情進展相當順利。”可是,私底下,蔣對馬歇爾越來越不放心。馬歇爾認為中共用心良苦的評語,特別使蔣不安,蔣開始擔心情勢又像史迪威時期一般。
2月25日,馬歇爾、張治中(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和周恩來協議分階段裁減國共大軍,包括明訂在完成部隊重新整編之前的臨時階段,國民政府將可在東北派駐十四個師的兵力,中共只能有一個師。根據中共這一大讓步,毛必須把當時已進入東北的三十個師的共軍部隊,減少到只剩一個師;這個計劃根本執行不來。另外一個不太可能實現的規定是,在第一階段政府軍于全國范圍居于五比一的優勢——也就是國軍有九十個師的兵力,共軍只有十八個師。根據這項整軍方案,這些調整將在十八個月內予以完成,然后再開始人員全面整編成為兼容國共部隊的中央軍隊。這支新部隊將是不涉政治的軍事體制——禁止一切黨派的黨團活動,并以蔣介石為最高統帥。蔣介石有一切的動力去執行這些軍事安排,但是他認為中共絕不會這么做,希望馬歇爾能察覺他們的“欺人之手法”。可是,事實上馬歇爾對事態的發展立刻覺得很高興。他相信他的計劃會奏效——他認為中共會放棄他們龐大的軍隊和占領地區(包括他們在東北已取得的巨大優勢),接受蔣介石領導的政府,從政治上爭取全國的權力,只要這位國民黨領袖能夠讓中國朝美式民主的道路前進。
中國政府旋即正式要求蘇聯紅軍立刻全部撤出東北,但是馬林諾夫斯基拖了二十天,硬是不答復。在這關鍵的二十天里,蘇聯秘密通知中共:蘇聯紅軍即將開始撤出沈陽、哈爾濱和其他城市——而且又表示,中共部隊應緊隨在后開進這些城市。斯大林希望在蘇軍最后一輛坦克跨過蘇中邊界之前,毛澤東至少要牢牢掌握住東北北部地區。馬歇爾離開之前,周曾說明,共軍部隊在東北的一切調動都只是為了維系鄉村地區的安定。
當蘇聯紅軍迅速從東北南部地區撤軍、林彪部隊進入之際,杜聿明所在部隊也在空中支持下迅速推進,在若干大城市和鐵路沿線建立政府監管。國共第一次大規模交戰,孫立人率領的新一軍把共軍逐離沈陽市郊,于3月13日進城——前一天蘇聯紅軍才剛退出沈陽。蔣認為情勢將“今后艱難更大”,他必須“不慌不忙,循序漸進”耐心地推動他的目標。
與此同時,毛澤東交代林彪,中共必須制止蔣介石必會做出的光復長春之舉;長春現在只有聊備一格的國軍部隊,以及若干殘余的蘇聯部隊。4月14日,馬林諾夫斯基率領最后一支部隊退出長春;約有兩萬名八路軍(當時已配備新型日式槍械,也有一些大炮),立刻攻打長春城七千名國軍。東北實質上已分裂為兩部分:南部名義上由國民黨治理,但遭中共大量滲透;北部則完全由共產黨主宰。蔣命令孫立人立刻向北推進,搶回長春。
4月18日,馬歇爾偕妻子凱瑟琳一起回到重慶。回到重慶后次日,馬歇爾就和蔣介石長談四小時,對話十分坦率,次日在黃山官邸又繼續談。馬歇爾責怪蔣及其政府使和平進程困難重重,他也指責說,南京政府原本有機會在東北建立和平,但沒有好好把握機會。馬歇爾確切地提出警告,中共會利用局勢占便宜,日益強大,而國民政府軍事實上處于很危險的地位,防線拉得太長,兵力越來越分散。蔣也提出一長串中共違反停火的事證,指控1月13日停火以來,中共已發動287次攻擊,占領十三個縣、二十九個城鎮。他說,占領長春、造成數千名政府軍陣亡,是非常嚴重的違反協議之舉動。但是,蔣無法說服馬歇爾相信,中共也應該為和談破裂負起部分責任。
在后來的會面中,蔣告訴馬歇爾,如果中共悍然違反三邊協議之后美國還曲意寬容它,就不可能達成妥協。他說,他愿意談判和東北有關的問題,但條件是中共先退出長春。這代表在國共和談中,他第一次透露愿意討論在長春以北設下停火線,讓中共實質上可以控制東北一半以上的地域。
這一次談話,尤其是蔣暗示愿意把東北北部讓給中共,對馬歇爾起了作用。他重回住所以來,第一次跟周恩來說硬話,告訴周:委員長有關交回長春后可恢復談判的提議,可使中共占領東北北部,乃是一項“重大讓步”,但是中共的行動卻“嚴重妨害”他說服蔣合作的努力。他暗示,倘若中共不接受蔣的提議退出長春,他將認為自己再也無能為力做調停人。馬歇爾向蔣敘述這番對話經過,蔣聽了十分高興。4月28日,蘇聯把哈爾濱交給中共;次日,蘇聯紅軍派到東北的正規部隊正式退回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