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棟
(燈塔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遼寧 遼陽 111300)
淺析遼陽地區水稻機械化插秧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
李 棟
(燈塔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遼寧 遼陽 111300)
目前水稻機械化插秧已在遼陽地區普及,但生產實際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其潛力的發揮。將遼陽地區水稻機械化插秧過程中出現的秧苗質量、機插秧條件、大田前期管理的除草施肥等問題進行了歸納整理,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水稻;機械化插秧;存在問題;解決辦法
水稻機械化插秧省工、省力、節本增效,一般田塊可增產5%以上。目前,遼陽市水稻機插秧面積已經擴大到近5萬hm2,占全市水田面積的90%以上。全市擁有各類型插秧機近千臺,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勞動力短缺并且老齡化嚴重的問題。但也有個別農戶效益不高,沒有發揮出來這項技術的增產增收潛力,生產上還存在一些技術性問題。
床土準備匆忙,質量不高。由于機插秧苗多采用大棚育苗,對營養土需求量大,質量需求高。受氣候影響,遼陽地區營養土的選取地塊有限,一般選用溝旁土、旱田土,導致床土瘠薄,肥力水平較低,草籽較多,甚至會有旱田除草劑成份,造成床面雜草、雜質較多,出現旱田除草劑殘留藥害,影響秧苗正常生長和根系發育。由于降水等氣候原因,營養土數量準備不足,影響到育苗時間進度;匆忙準備的營養土濕度大,土壤與壯秧劑、肥料等混拌不均,地膜覆蓋后遇高溫分解,易造成爛種燒芽。
種子出苗不整齊。播種前選種不徹底,催芽不一致;蓋土不勻,土厚的地方出苗慢,生長滯后;苗床地勢不平,不能與秧盤充分結合,致使床面土壤水分不均勻,局部秧苗生長緩慢;種子質量差,發芽率低,造成種子出苗不整齊。
秧齡期過長。由于大田泡田耙地跟不上,不能及時栽插;插秧機故障,操作不熟悉,作業效率低;一次連片育秧面積過大,插秧機來不及栽插等原因,不能在計劃時間內進行插秧,使得秧苗徒長,葉齡過大,秧苗質量變差,嚴重影響插秧質量和秧苗返青。
秧苗期管理水平低。溫濕度控制不合理,揭膜過早或過遲造成出苗不整齊,影響到插秧質量;苗床地下害蟲活動頻繁,咬傷、咬斷根系造成秧苗死亡;氣候變化異常,青、立枯病時有發生,導致秧苗成片死亡,使插后本田漏秧率升高。
毯狀平盤植傷大,緩苗慢。遼陽地區目前應用的育秧盤大多是毯式平盤,播種量大,秧苗易纖細徒長,插秧后傷根率高,返青期長,減少了水稻營養生長時間。
大田整地不平,插秧難以保證質量,水深的地方容易產生藥害肥害,露地的地方雜草防除效果不好;滅茬不凈,殘茬漂浮水面,影響插秧機作業質量。
田間水層不容易掌握,水層太深,影響插秧速度,易造成漂秧、倒秧;水層太淺,增加插秧機運行阻力,容易堵塞取秧爪,造成漏秧。
雇傭形式的訂單育苗居多,企業主負責育苗、插秧,為了節省成本、搶農時,存在加大播種量、捂大苗現象,造成秧苗瘦弱。雖然插后看上去效果好,但是傷根率很高,返青時間普遍較長,補秧現象較普遍。
除草劑施用不當。機插苗屬于小苗移栽,普遍葉齡3.2~3.5片,遼陽地區一般采用“丁草胺本田封閉,48 h后再插秧”的辦法,但現實中很難達到這一時間要求,導致秧苗生長受抑制,返青期拉長。
普遍缺少送嫁肥、送嫁藥環節。送嫁肥的作用主要是使秧苗莖基部有一定的含氮量,促進根原基的發生和新老根交替,有利于移栽大田后的新根發生,使秧苗返青快、分蘗早。送嫁藥是指水稻移栽前在秧苗期使用的最后一次農藥,可確保秧苗健壯不帶病蟲害,推遲大田病蟲害發生時間。為了節約成本,雇傭形式的訂單育苗基本沒有這兩個環節。
選擇排灌良好、運秧方便的田塊作秧田,要求田面平整、土壤緊實。營養土要求精細、松散、無草籽,按照大田3 000kg/hm2備足,最好在上一年秋季備好,避免來年開春受氣候條件影響,導致無土可用。
播種前,種子要經過晾曬,一般2~3 d即可,要定時翻動,達到殺菌消毒、增加種皮透性的目的。用16%咪鮮·殺螟丹浸種消毒4~5 d,預防惡苗病、干尖線蟲病。大棚內30~32℃高溫破胸,25~28℃適溫催芽,當種子芽長2mm左右時,催芽結束,種芽溫度降到自然溫度時即可播種。利用“久保田”等自動播種機播種,根據目標穴數確定好落籽量,一般播濕籽100g/盤左右,覆土厚度0.3~0.5cm,確保無露種現象。防除床面雜草可在稗草2.0葉期采用2.5%稻杰40 ml/667m2進行莖葉處理。
秧苗1.5葉期前,以增溫保濕為主,大棚內溫度控制在28~32℃;1.5~2.5葉期,溫度控制在25~30℃;2.5~3.5葉期,溫度控制在 20~25℃。氣溫穩定通過10℃時,底部棚膜可完全打開。采用垂吊式微噴,原則上當盤面明顯發白發干,秧苗葉片中午出現卷曲,早上葉尖無水珠吐出時澆水。要澆透水,秧盤底部有水稍微滲出。機插前5~7 d,結合氣象條件適時控水煉苗。
1葉1心期及時澆施30%惡甲水劑2000倍液等藥劑防治立枯病。機插前7 d噴施阿克泰防治稻水象甲和前期稻飛虱蟲害。機插前3~5 d噴施1%硫胺水做送嫁肥,并及時噴清水清洗秧苗。
水稻缽形毯狀秧盤是由中國水稻研究所發明的新型育秧盤,它綜合了拋栽秧盤和機插秧盤的特點,上毯下缽,實現了缽苗機插。該秧盤長為58cm,寬28cm,下部缽體為倒梯型,縱向36行,橫向18行,缽體總數648個。插秧前調整插秧機每行取秧數18下,與秧盤橫向行數相符,保證取秧后缽體自然斷開成缽塊狀,苗數均勻,傷根斷苗少,秧苗成苗率高,生長健壯,素質好,漏秧率低。取秧量相對均勻,保證了田間秧苗生長整齊一致;機插傷根率低,使得緩苗時間縮短,甚至能達到沒有緩苗期的效果。
各企業主在與農戶簽訂育苗協議時,應充分考慮到自己育苗基地的氣候條件、農資貯備、設備運轉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播種時間和進度,最大限度做到秧苗3.2~3.5葉齡下地,長勢整齊一致,無雜草、無病株,株高 10~12cm,插前 3~5 d百株干重高于3 g的壯秧標準。
經過多年調查發現,遼陽市的機插秧以株行距 16.5cm×30.0cm,19.5 萬~20.5 萬穴/hm2,3~4苗/穴為宜。底肥施硫胺330kg/hm2、二胺150kg/hm2、氯化鉀 100kg/hm2、硅肥 450kg/hm2;分蘗肥施用硫胺330kg/hm2、氯化鉀75kg/hm2、鋅肥22.5kg/hm2;調整肥施用硫胺 330kg/hm2。
[1]陳溫福.北方水稻生產技術問答[M].第三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2]趙加生,趙永波,孫 紅,等.水稻機械化插秧存在問題及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03(2):6-7.
[3]李新軍,高向達,柴 楠.水稻缽體毯狀育秧機插新技術應用試驗報告[J].北方水稻,2012,42(5):37-40.
[4]毛振榮,李世興,王 君.蘇北地區目前水稻機械化插秧存在問題與對策分析[J].北方水稻,2015,45(5):40-42.
(責任編輯:李明)
Existing Problem and Solution on Mechanization of Rice Planting in Liaoyang
LI Dong
(Dengt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Liaoyang Liaoning 111300,China)
The mechanization of rice planting was popularized in Liaoyang at present,bu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prevented its development.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questions on seedling quality,condition of machinery transplants rice seedling,pre-management of weeding and fertilizing among the course of machinery transplants in Liaoyang and put forward practical solutions.
Rice;Mechanization of rice planting;Existing problem;Solution
S5-33
A
1673-6737(2016)05-0049-03
2016-03-18
李棟(1975-),男,高級農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