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
模擬炸點、對講機、背包繩……
軍事訓練和演習,歷來是和平年代部隊展示軍威的舞臺。近來多家媒體披露,我軍高層強調要把“操場化”“隊列化”的僵硬訓練模式趕出訓練場。由此,一大批演練場上的“神器”正在逐漸退出舞臺。

“神器”與實戰脫節
演練場“神器”指的是那些能夠在訓練、演習中便捷操作、提高成績、增強觀賞性的設備、設施和機制,過去很多部隊演練時都喜歡采用。然而,軍隊的根本任務,是在戰場上打敗敵人;而訓練演習的主要任務,則是促進官兵適應戰場,為未來可能爆發的戰場沖突積累經驗。因此,那些“有利于演練而有害于戰爭”的“神器”,只會歪曲官兵對真實戰爭的認識,進而影響實戰技能的提升,還是早些淘汰為妙。
大致來說,應該被淘汰的“演練神器”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確實有助于演練場或戰場的某些行動,但在當代戰爭背景下會帶來深層次的風險;第二類有助于應付演練中的某些考核項目,卻會在實戰中帶來顯著的危害;第三類則純粹是表演性質的設備或機制,雖然能讓演練變得有觀賞性,對實戰卻有害無益。
當然,對于“演練場神器”的淘汰,也不能簡單一刀切。很多“神器”的產生,尤其是第一類、第二類設施的產生,也是官兵針對某一方面戰術動作、行動需求而“鉆研”出來的。淘汰掉“神器”,應該考慮有相應的既能解決問題、滿足需要,同時又對戰場有利的新設施、機制作為替代。這樣,才能真正把演練場與戰場結合起來。
“神器”之一:坦克上的小旗
數十年來,我軍演習中經常出現大規模坦克部隊。廣袤原野上,數十輛乃至數百輛坦克,分別插著紅藍兩色小旗,鋼甲交錯,馳騁鏖戰,好不威風,戰場形勢也一目了然。這樣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演習雙方識別敵我,二是讓演習的裁判和觀摩領導能夠看得更清楚。
退出原因
然而在實戰中,敵方坦克怎么可能插上旗幟讓人分辨?甚至敵方偽裝成我方都是可能的。而我方坦克如果插上小旗,則無疑為敵軍提供了最好的瞄準目標。因此,近來不少演習,都逐漸拔掉了坦克上的小旗。如2013年5月蘭州軍區某集團軍的實兵演習,就專門明確要求,一切按打仗的標準來,形成真打實練的鮮明導向。參演部隊都沒有插小旗。
沒了小旗,就是迫使參戰雙方自行識別敵我坦克,甚至識破敵軍的偽裝,這也更符合戰場實際情況。而對評估、觀摩演習的部門而言,過去是用肉眼觀察雙方,如今已經有了實時監控系統,通過計算機屏幕,演習導演部對參演的紅藍雙方一目了然,戰場上坦克當然不必再插紅藍旗了。
“神器”之二:標語和口號
我軍素來講究宣傳鼓動。有些部隊在實戰演習中,營門插彩旗,到處懸掛戰斗口號的鮮艷條幅,甚至還有大型標語牌。兵器模型、主題雕塑等也屢見不鮮。部隊口號震天,軍歌嘹亮……

退出原因
這些活動,平日里確實可以豐富軍營文化,然而在演習中還這么搞,看似士氣如虹,其實不但耽誤了戰斗時間,還給對手提供了豐富信息。面對藍軍上到飛機、無人機,下到間諜,甚至可能調用衛星的多種偵查手段,旗幟、標語、橫幅還有隊列口號,都成為暴露目標的最好標志。
因此,現在很多部隊已經學會低調。在演練時,官兵一律住進野戰帳篷,標語、橫幅,統統撤下,以免暴露目標。至于我軍慣用的政治宣傳工作,則可以搬移到經過偽裝的軍用帳篷之下。在帳篷之內,用書報、書畫、文藝作品乃至多媒體進行宣傳教育,便捷實用。
“神器”之三:模擬炸點
過去演習中,為了渲染戰場氛圍,往往會在射擊目標的附近,預先設置一些“模擬炸點”。這樣,一旦演習中向著這些目標射擊,模擬炸點將同時引爆,只見爆炸震天,火光四起,硝煙彌漫,確實好看。
退出原因
這種模擬炸點的設計,效果僅僅是“好看”而已。真實戰場上,敵人當然不會在自家的設施和裝備附近預埋炸藥。同時模擬炸點很多是由導演部操控的,部分炸點設置的位置不合理,爆炸的時機不準確,反而會對演習的進程造成破壞,或者誤導。
如今的演練場,電子化、信息化手段已經普及。需要關注的唯一因素就是結合武器性能、距離、射術和天氣地貌等,判斷射擊是否命中,至于命中之后的爆炸火光,完全不必再去刻意模擬。這樣,也可以避免精力和財力分散到不必要的表演上。
“神器”之四:對講機
過去很長時間,無線電對講機在真正的戰場上也得到了應用。它體積小,攜帶方便,操作簡單,在一定距離內通信便捷,很適合于連排級指揮官與下屬戰士或友軍聯絡使用。因此在演練場上,其很長一段時間也是基層指揮員的寶貝。
退出原因
對講機也存在致命的弱點:正因為結構簡單,它沒有安裝保密措施,極易造成泄密隱患,若被敵特竊取情報,將導致戰場失利。在某部一次紅藍對抗演習中,紅軍營長使用對講機對下發布作戰指令,結果情報被藍軍竊取,藍軍得以針對性地在紅軍通過的道路上加大打擊力度,致使紅軍損失慘重。在信息化戰爭的當代,這款落后的通訊設備,已經不再符合實戰需要。
因此,對講機也逐漸被趕出了演練場。此舉不僅是對一款通訊設備的淘汰,也是讓全體官兵適應高科技時代,建立信息安全的意識,適應當代戰爭的一舉。部隊通信需要有更加高端的設備。在原有的無線電對講機中加裝信息加密、解密模塊,使得敵軍即使截獲到無線電信號也無法破譯,這是思路之一。而如今使用較多的,則是通過帶有加密功能的專用手持式電臺。
“神器”之五:石灰粉線路
演習中的長距離行軍,包括集合等,有時候會用石灰粉、粉筆或者其他工具留下簡單的指路標,為后續部隊和友軍提供指引。
退出原因
這種明顯的標記,在方便隊友的同時,也方便了敵軍。某部一次實戰演練中,某連長帶領部隊進行50公里拉練。由于其派遣在前的尖刀班,在路上用石灰粉留下了指路標,被藍軍偵察到。于是該部主力還在中途休息時,就被突如其來的藍軍一舉圍殲。
石灰指路這種方式,是在過去裝備簡陋、通訊與偵查手段落后的情況下才用的。而現在偵查技術已經與過去有了天壤之別,再玩這個顯然是自找麻煩。好在,相應的技術發展也提供了替代手段,比如北斗系統的上線,使得我軍部隊可以采用衛星定位的方式,通過手持設備指引正確道路,快速前進。
“神器”之六:軍民聯歡
我軍是人民子弟兵,素來講究“軍民魚水情”,不但平日在駐地雙擁共建,甚至演習中也不忘與群眾搞好關系。
退出原因
軍民關系當然要搞好,然而在戰時環境下,部隊本身的安全和保密卻十分重要。部隊與當地民眾互動過多,難免泄露軍情。近年演習中,藍軍化裝成民眾,對行軍中的紅軍進行擾襲的戰例比比皆是。
“神器”之七:劇本、錄像、演講稿
在過去的不少演習中,演習進程的部署是導演部早已安排好的,雙方將士只要按照“劇本”按部就班表演就好了。演習結果,一定是紅勝藍負。而演習后的資料,通常以演練場錄像為主。
退出原因
戰場上豈能有劇本?演習中,應該是設定雙方的初始狀態后,讓雙方放開發揮,各出奇謀,斗智斗勇。不管是紅軍倚強凌弱,還是以弱抗強,都得讓雙方有真刀真槍對抗的機會??偨Y時,應該拋棄劇本臺詞,結合真實出現的問題,有描述,有分析,有經驗,有教訓,更有對未來的改進建議,才能演習一次、提高一次。
至于錄像資料,真實戰場上兵器根本沒那么密集,也不會那么好看。演習也要擯棄“拍電影”思維,盡可能逼近實戰。有人參觀以色列軍隊的夜間演習后,抱怨什么也沒有看到。以軍則認為,夜間行動本來就是隱蔽行動,如果連參觀者都能看到,就說明演習徹底失敗了。一位多次參加演練的美空軍飛行員也談到:空軍演習當然不能讓你們看到了,要是被看到,恐怕已經被擊落了!
“神器”之八:背包繩
背包繩是我軍的越野神器。過去在每次武裝越野考核前,官兵們都把攜帶的各種武器、物資,全部用背包繩捆緊在身上,免得在越野行軍中途影響速度,甚至散架,耽誤時間。然而產生的一個新問題是:把東西全部緊緊捆在身上,一旦遇敵怎么辦?在某次演習拉練途中,考核組設定在最后一公里時遭到小股敵軍擾襲,結果,因為武器彈藥都被緊緊捆在身上,官兵們只能手忙腳亂解開繩結,取槍反擊。這要是實戰中,早就造成傷亡了。
退出原因
用背包繩捆緊武器再越野跑,這對于單純的應試提速確實有好處,但卻影響了復雜情況下的戰斗展開,理應被擯棄。
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單純責怪官兵“應試”。隨著我軍單兵裝備的復雜化,針對這些裝備,應該有更科學合理的收納機制和設備,讓官兵能把武器、彈藥和其他物品既緊湊又方便地帶著行軍。否則,按老兵的話說,單是手榴彈在腿邊甩來甩去,就能把身上剮出血來。我軍的06式特種兵防彈衣,上面有MOLLE(模塊化輕量負載裝備)系統,可以加掛各種附件。
資料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