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茶為國飲”。茶有益于健康并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茶是中華民族走向世界的一張精神名片。廬山云霧茶,這一獨具特色的地方茶種是我國傳統名茶,因產自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而得名,宋代時期被列為貢茶。廬山云霧茶由于長年受到廬山流泉飛瀑的親潤、行云走霧的熏陶,從而形成了其獨特的醇香品質,芽壯葉肥、葉厚毫多、滋味濃厚、香幽如蘭。然而,這樣一支名茶卻由于種種原因一度沉寂多年。2008年,地道的廬山人羅建明帶領一支隊伍,成立了江西燕山青茶業有限公司,通過創新改革,將廬山云霧茶復興壯大,為廬山云霧茶產業、茶文化發展帶來了新氣象。本刊記者有幸采訪了江西燕山青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建明,一睹了這位深山種茶人的風采。
記者:羅總,請您介紹一下江西燕山青茶業有限公司的發展情況。
羅建明:江西燕山青茶業有限公司坐落于風景秀麗的九嶺山脈東南端——江西永修云山集團林業公司燕山境內,公司所在的燕山境內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是一個生態保護十分完好的風景農林山區,為國家AAA級自然林保護區及出產名優綠茶的理想產茶區。燕山青茶業有限公司經科學論證,于2008年懷著對歷史名茶的恢復與發展熱情,同時抱著將這一特色農產品推廣種植,發展山區經濟,致富茶農的愿望,將公司落戶燕山,從種植、改造、加工、營銷、宣傳等方面開展有序的工作。公司現擁有改造好的野生茶園1684畝,有機立體茶園800畝,“公司+農戶”的種植基地2841畝。有員工82人,技術人員17人,擁有經國家QS認證的清潔化綠茶生產線。幾年來,公司先后榮獲多項榮譽,2010年榮獲第十七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中國名茶金獎、中國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優秀展示獎、江西綠茶杯首屆茶文化知識大賽一等獎;2011年獲江西制茶十大能手企業、江西九江市十佳名優農產品、第四屆中國茶業博覽會優秀展示獎、江西十佳茶企;2012年獲中國(上海)國際茶業博覽會“中國名茶”評比金獎、江西“浮瑤仙芝”杯名優茶評比金獎、第九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2013年獲“中茶懷”優質獎,被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授予“優質茶園”稱號;2014年獲中國(上海)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第二名;2015年獲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駱駝獎。
2012年,“燕山青”注冊商標被認定為“江西省著名商標”;2012年,公司被認定為中國農業部農產品追溯建設單位。2014年,公司被評為省級龍頭企業。
記者:請問廬山云霧茶與廬山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呢?
羅建明:廬山云霧茶古稱“聞林茶”,據《廬山志》記載,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當時廬山梵宮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侶云集。他們攀危崖,冒飛泉,競采野茶;在白云深處,劈崖填峪,栽種茶樹,采制茶葉。東晉時廬山已成為佛教中心之一,據載,當時名僧慧遠,在山上居住三十余年,聚集僧徒,講授佛學,在山中廣泛種茶。唐朝時廬山茶已很著名。到了明代,廬山云霧茶名稱已出現在《廬山志》中。1971年,廬山云霧茶被列入中國綠茶類的特種名茶,并以“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這“六絕”一舉揚名中外;1989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牌獎。
廬山云霧茶的主要產區在廬山海拔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漢陽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廬山地區多霧,云霧天氣全年多達190 余天,霧氣滋潤能提高茶葉品質。廬山屬亞熱帶濕潤山地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這種氣候白天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所以廬山茶樹合成和積累的光合產物較多,夜間溫度又相對較低,茶樹的呼吸作用自然也較弱,消耗的光合產物少,積累的有機物質也就多。廬山云霧茶中氨基酸、咖啡堿、維生素C、芳香類有效成分含量高,鮮葉嫩度好,品質高。
廬山的茶樹萌發多在谷雨后,即4月下旬至5月初,萌芽期正值霧日最多的時期,因此,造就了廬山云霧茶獨特的品質特征:嫩綠顯毫、湯色翠綠明亮、香氣幽蘭清新、滋味醇厚甘涼,茶湯具有獨特的米湯味。
記者:我了解到廬山云霧茶由于歷史的原因,這支名茶沉寂了多年,落得茶園荒蕪,無人改造,隨意采摘,毫無名優茶的霸氣。您是怎樣復興這支名茶的呢?
羅建明:隨著社會的發展,有機、綠色、無公害產品已成為消費的主流,市場前景十分廣闊。2008年,江西燕山青茶業有限公司成立,開始了重新打造燕山茶葉的新篇章。我們首先從茶園的標準化生產開始,并在農業部農墾總局的指導下進行有機茶園改造和建園。建立了標準化加工的自動(單機)生產線,制定了工藝技術規程。
產品的質量是企業永續經營和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命線,我們公司以QS認證質量管理體系為標準,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增強全體員工的質量觀念與意識。由管理者代表負責指揮與協調,堅持“全員參與、科學管理、持續改進、顧客滿意”的質量方針,制定了檢驗合格率超過98%、客戶投訴每年不超過3次、顧客滿意率達到98%的質量目標。同時加強產品的檢測,要求每一環節、每一道工序都必須嚴格執行質量標準,實行不定期抽查與定期的檢查相統一,在各車間的關鍵和重點工序設置關鍵控制點,對生產現場進行動態控制,千方百計地保證產品的質量。
“燕山青”牌廬山云霧茶結合農業部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項目建設,真正實現了綠茶產品的可追溯性,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質量管理制度和質量保證體系。
此外,“燕山青”牌廬山云霧茶的包裝也非常考究,九江制茶產業協會對廬山云霧茶包裝標識做了明確規范:“廬山云霧”字樣、拇指紋、云紋圖、“人文圣山,天生好茶”字樣四大元素統一,突出了廬山云霧茶的包裝個性。
“燕山青”牌廬山云霧茶已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要保持和發揚這一優勢,就必須調整結構、提升品質,依托資源、技術和品牌等基礎優勢,適應消費需求,大力發展有機茶葉種植,為茶葉加工提供優質原料,提升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也為企業將來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記者:羅總,我還了解到您在燕山青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永修燕山青茶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請您介紹一下合作社的運作情況以及社員的收益情況。
羅建明:永修燕山青茶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已于2014年被認定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社員160戶左右,合作社組織結構完整,實行的是“個性化”“軍事化”的管理。在茶園生產管理方面,堅持茶園主要生產活動由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布置、統一時間實施,合作社組織驗收,對達不到質量要求的茶園限期返工。茶園分片、定產,實行班組承包責任制,由專人負責生產用工的組織及安排承包茶園鮮葉采摘,生產班組負責茶葉加工、包裝、茶園秩序維護等工作。合作社提供加工設施,實行集中統一加工、統一技術指導,產品全部上交,合作社統一銷售。茶園撫育、肥料等所需生產資料由合作社統一組織采購,統一標準、統一使用。
合作社每名社員都是種茶、制茶能手,茶葉質量也與社員利益綁在一起,所以社員之間也就自然形成了一種隱性的互相監督機制,為保證茶葉的品質起到了較好的作用。目前,合作社茶葉種植基地平均每畝最低純收入達2200元。
記者:羅總,“燕山青”牌廬山云霧茶現已遠銷上海、廣東、深圳各大城市,其品牌知名度也越來越高,您認為成功的關建因素有哪些?
羅建明:注重科學發展是“燕山青”成功的最關建因素。公司在自身及農戶種植發展過程中,根據山區特色,按照“頭帶帽(樹),腳踩田(糧食作物),環腰茶樹連成片”的原則進行規劃,保護了生態平衡。科學的規劃使我們的茶葉不需施化肥,不需用農藥,基本沒有病蟲害發生,生產的高檔有機茶供不應求。
公司在發展廬山云霧茶產業的同時,全力打造品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帶領當地茶農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把燕山青品牌打造成優秀的民族茶品牌,為中國茶葉復興之路努力奮斗。
(本刊記者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