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青龍+劉雪強
羔羊痢疾是由產氣莢膜梭菌B型魏氏梭菌引起初生羔羊的一種急性毒血癥,以劇烈腹瀉和小腸發生潰瘍為特征,一旦發病,死亡率很高,將給養羊業帶來重大損失。
1.流行特點
該病主要發生于7日齡以內的羔羊,尤以2~3日齡羊發病最多。病羊及帶菌母羊為重要的傳染源,可通過羔羊吮乳、羊糞和飼養人員手指進入消化道,也可通過臍帶或創傷感染。在不良因素的作用下,病菌在小腸內大量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發病。該病的誘因有孕羊營養不良、羔羊體質瘦弱、臍帶消毒不嚴、急劇降溫、羊舍潮濕、哺乳不當和饑飽不均等。羊群一旦發病,可導致羔羊大批死亡,尤其是草質差或氣候寒冷多變的年份,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2.臨床癥狀
該病的潛伏期為1~2天,有的只有幾個小時。病羊表現為體溫、心跳和呼吸無顯著變化,病初羔羊精神沉郁,頭垂背弓,停止吮乳,不久即下痢,糞便惡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顏色呈黃綠、黃白甚至灰白,部分病羔后期糞便帶血成為血便。病羔虛弱,臥地不起,常于1~2天內死亡。個別病羔腹脹而不下痢,或只排少量稀糞,主要表現為神經癥狀,四肢癱軟,臥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終昏迷。體溫降至常溫以下,多在數小時或十幾小時內死亡。
3.病例剖解
真胃內有未消化的乳凝塊;小腸尤其是回腸黏膜充血發紅,經常可見直徑1~2毫米的潰瘍灶,周圍有充血和出血帶環繞;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充血或出血;心包積液,心內膜可見出血點;肺臟常有充血區或瘀斑。
4.防治措施
(1)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加強飼養管理,做好夏、秋抓膘和冬、春保膘工作,尤其是母羊懷孕后期的6周,羔羊發育迅速,要注意營養平衡,供給優質日糧,保證羔羊健壯,乳汁充足,增強羔羊的抗病能力;合理安排產羔期,避開最寒冷的季節,要注意保暖,防止羔羊受凍,保持地面干燥,通風良好,光照充足;產羔前和接產過程中注意衛生,做好消毒和防護工作,保證母羊的體表、乳房、產地及用具衛生清潔;對羔羊臍帶嚴格消毒,讓羔羊及早吃到初乳,合理哺乳,避免饑飽不均。
(2)抓好疫苗免疫工作。 春、秋兩季定期接種“羊三聯四防疫苗”(快疫、猝狙、腸毒血癥、羔羊痢疾)或“羊多聯梭菌疫苗”,也可接種羔羊痢疾滅活疫苗。孕羊分娩前2~3周再注射1次,可使羔羊獲得被動免疫力。疫苗使用可按照說明書嚴格操作,包裝破損或過期疫苗不得使用。
(3)抓好治療護理工作。對發病羔羊要做到早發現、早隔離,認真護理,積極治療。藥物預防可在羔羊出生后12小時每天灌服一次土霉素 0.15~0.2克,連用3~5天。對發病較慢、排稀糞的羔羊,可灌服1%鎂乳10~20毫升,6~8小時后灌服1%高錳酸鉀溶液10~20毫升,必要時再服灌高錳酸鉀溶液2~3次;肌肉注射牛羊快康(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每公斤體重0.1毫升,每日1~2次,連用2~3天;肌肉注射牛羊精典 (乳酸環丙沙星)每天每公斤體重0.1~0.15毫升,連用2~3天;肌肉注射復合型毒痢殺星(乙酰甲喹注射液)每公斤體重0.05~0.1毫升,每天1次,連用2~3天。以上方法可任選其一。綜合防治可口服百龍散(白頭翁末2份、龍膽末1份,混合研細)每天1次,每次3克。或將大蒜搗爛取汁與醋混合灌服15~20毫升/只,每日兩次,同時肌肉注射青霉素20萬國際單位,每日3次。對癥施治需結合病情,采取強心補液、解痙鎮靜、調理胃腸功能和保持電解質平衡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