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璇月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當今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就金融行業來說,社會信息化背景下,金融互聯網化問題受到了相關行業的關注,許多金融企業開始積極研究金融互聯網化發展問題,這種新的金融模式必然會對傳統的銀行業有所影響,該文主要就這一問題進行簡單的討論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模式 傳統銀行業 影響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7(c)-0084-02
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開始進入中國,21世紀初互聯網迅速發展,推動了眾多行業的進步,近年來支付寶、網上銀行、移動支付等新的金融業務蓬勃興起,相關數據顯示,當前支付寶用戶已經超過了8億,這些新的金融業務的出現,推動了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形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金融行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必然會對傳統的銀行業造成較多的影響,下文就此進行詳細分析。
1 互聯網金融概述
互聯網金融模式是在信息技術以及金融資本的基礎之上形成的一種新的融資模式,實際的工作過程中,主要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充分利用互聯網海量的數據信息,不斷地拓展其金融業務,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以及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都不一樣,但從本質上來說,它依然是一種直接的融資模式,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相比,互聯網融資時金融交易的信息量更大,信息更加透明,交易的成本較低,風險控制工作的效率、企業的運營效率更高,信息時代,互聯網向金融體系的滲透步伐在不斷加快,這必然會為金融體系帶來巨大的改變。
2 互聯網金融的特征以及功能
2.1 互聯網金融的特征
(1)金融排斥較少。人們在金融體系中會出現缺少分享金融服務的狀態,比如弱勢群體在實際的生活及工作中缺少接近金融機構的途徑及方式,在使用金融產品、利用金融服務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困難。這種金融排斥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傳統商業銀行在當前的經營模式下,難以滿足所有客戶的業務需求,尤其是小企業及一些個人客戶,而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受到的限制相對較少,金融排斥現象更少。
(2)信息投入與收益相對對稱。金融行業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在一定的時空以及群體間重新分配法定貨幣或者信用貨幣,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信用貨幣相關的一切經濟活動,金融業的發展基礎即信用,金融企業需要對投資企業的相關信息進行收集、整理,才能夠全面了解企業及個人的財力及信用情況,才能夠有效降低財務風險,保證企業的穩定發展,但在傳統的融資模式下,金融機構獲取信息的成本較高,尤其是在小微企業之中,經常會出現收益與投入的成本不對等的情況,互聯網金融活動中,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社交網絡生成以及傳播信息,交易雙方也能夠從網上收集企業及個人的財力、信息情況,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提高了信息交流的速度,拓寬了信息傳播的渠道、范圍,信息接入更加便捷,在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各種計算機軟件、網絡客戶端層出不窮,互聯網的后臺數據處理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信息處理的速度及效率明顯提高,金融市場的信息處理成本有效降低,收益與投入的成本相對對稱。
(3)資源配置去中介化。資金供求雙方信息不匹配是傳統融資模式的顯著特點,資金供給方難以及時了解需求方的相關信息,只有通過銀行、交易所等中介機構才能夠完成投資、融資活動,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金融交易雙方可以直接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的甄別、匹配。
2.2 互聯網金融的功能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金融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搭建一個金融平臺,用戶通過該平臺即可瀏覽各種金融產品的相關信息,然后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投資、貸款等金融活動,十分便捷高效。如上文所說,互聯網金融其實是一種直接融資方式,在這種模式下,客戶可以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移動客戶端進行金融交易,不再局限于銀行等辦公地點,且各種社交平臺的快速發展提高了信息的傳播速度,自媒體背景下,“自金融”的發展逐漸成為可能;新的金融模式下,資金的支付活動通過第三方進行,第三方支付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銀行等傳統支付平臺在金融交易中的影響,相關數據顯示,現階段已經有超過200家企業獲得了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支付業務許可證,第三方在線支付交易規模超過4億;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各種信息資源比較冗雜,傳統的金融模式下,數據處理比較復雜,成本較高,互聯網模式下,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后臺信息處理系統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實現了數據處理的標準化、結構化,信息的利用率更高,處理成本更低。
3 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
3.1 為中小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影響銀行的經營模式及盈利方式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必然會給當前的金融市場帶來更多的挑戰,互聯網金融時代,金融行業的競爭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小銀行如果能夠把握這一契機,改變自身的業務模式,積極創新,很有可能在某一方面的業務之中趕超一些大銀行,形成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部分互聯網企業在與金融企業合作過程中,充分利用互聯網用戶的客戶群開展業務,逐漸開始向小微企業信貸等領域擴張,利用自身在C2C、B2B等領域所占市場份額的優勢,使得金融產品更具個性化,降低網絡銷售的風險。在小額貸款領域,互聯網公司利用自身的數據以及客戶優勢,已經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果,投放貸款的總金額在不斷地增長,這些變化可能會對傳統銀行造成一定的沖擊,促進銀行傳統經營模式以及盈利方式的改變。
3.2 拓展銀行業務的客戶和渠道
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量已經超過9億,其發展速度以及發展規模都呈現出超過常規的態勢,從網購人數上來說,相關預測顯示,2016年中國網購人數將超過3.8億,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這些網絡用戶都可能會成為企業的客戶基礎,商業銀行可以結合自身的發展戰略,積極利用各種互聯網平臺推動金融產品,吸引及挖掘新的客戶,同時通過互聯網加強與客戶之間的聯系,拉近業務關系。此外,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傳統的物理網點優勢會被逐漸弱化,一些追求個性化、多樣化服務的客戶更愿意通過互聯網金融交易,這可能會改變銀行傳統的目標客戶群,傳統的高成本、大金額、低效率的金融模式會逐漸被智能化、精準化的金融模式取代。
3.3 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在互聯網的支持下,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夠充分利用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微貸技術全面挖掘客戶的信用記錄、消費行為、網絡行為等活動,了解企業及個人客戶的財務狀況,信用等級,并建立一個網絡信用系統,其可以為企業的信貸審核提供參考,為風險管理、信用管理等相關工作提供數據保障。一旦發現貸款對象出現違約行為,企業能夠利用網絡平臺發布相關的違約信息,提高違約的成本,這對于提升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十分有利。
3.4 推動利率市場化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市場供求雙方的價格偏好能夠通過網絡客觀地反映出來,這一現象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應對利率市場化的現象,通過互聯網這一交易平臺,借貸方可以對貸款對象的相關情況進行詳細分析,綜合考慮風險、流動性等因素決定是否借貸,以及借貸利率,實現交易利率的市場化。現階段,金融機構的資金交易活動不能完全按照央行的基準利率進行工作,應該對市場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進而找到一個合理的利率基準。互聯網模式下,金融機構通過分析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利率走勢,對一些客戶群體的利率水平進行判斷,完善當前的貸款定價基礎。
3.5 加速金融脫媒
傳統的融資交易中,銀行主要充當資金中介的作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金融交易雙方可以通過互聯網企業提供的網絡平臺完成交易,融資活動可以逐漸脫離資金中介,商業銀行媒介的這一功能會逐漸淡化,由金融搜索平臺承擔資金信息中介的工作,目前來說,大多數第三方支付平臺都已經可以為客戶提供轉賬匯款、自動分賬、支付服務等服務,金融脫媒成為未來一段時間金融交易的主要趨勢之一。
4 結語
面對當前金融行業互聯網化的趨勢,傳統銀行業應及時轉變以往的發展觀念,對行業動態進行實時監測,適當調整企業的戰略部署,將銀行的核心業務與互聯網技術進行整合,拓展自身的業務服務渠道及內容,積極謀求新的發展方法。該文就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進行了簡單的歸納,希望能夠為銀行企業的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張礫.分析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發展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管理觀察,2014(30):56-58.
[2] 楊磊玉.淺談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中國商論,2016(11):88-90.
[3] 高婭.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對外經貿,2016(4):85-88.
[4] 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3(5):86-88.
[5] 楊柳明.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研究[J].商,2014(18):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