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楠+劉玉虎+傅世強



摘 要:提出一種基于單片機控制的波束可切換WIFI頻段2.4 GHz開關天線。該天線基于微帶偶極子天線的結構變形,通過兩路天線同時工作使其在水平面上分別向六個方向呈60°輻射信號,實現均勻覆蓋,并增加引向單元來進一步提高天線的方向性與增益。利用單片機數控微波二極管的通斷,實現多波束輻射的靈活切換。仿真和實驗結果表明,該天線的輸入匹配良好,輻射特性明顯增強,可用于無線路由器終端以提升無線局域網的性能和速度。
關鍵詞:無線局域網 WIFI頻段 波束切換 微帶偶極子天線
中圖分類號:TN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7(c)-0089-02
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簡稱WLAN)是計算機網絡與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WLAN是相當便利的數據傳輸系統,它通過射頻技術,利用看不見的電磁波,取代了舊式冗長的雙絞銅線所構成的有線局域網絡,在空中進行無線通信連接。
天線處于WLAN無線通信系統最前端,其性能的好壞決定了整個系統的指標。影響WLAN信號的因素有很多,首當其沖的便是距離,其次則是障礙物的阻隔。為了獲得較大的信號增益,并抑制低需求方向的信號強度,同時削弱對所需求方向造成的潛在干擾,故設計具有波束可調功能的定向天線具有重要意義。
1 天線結構設計與功能實現
圖1為所設計的天線結構示意圖,該天線單元采用微帶偶極子變形結構,印制在普通FR4電路板的正反兩個面上。正面為深黑色填充部分,由一個半徑R1的中心銅片和其周圍的六個通過尺寸為L2×W2的饋線連接的尺寸為L3×W3的輻射單元組成,六條饋線均通過微波二極管與中心銅片連接,每一條支路都利用單片機數控微波二極管的通斷,來分別控制每路天線工作。輻射單元采用傾斜的微帶偶極子結構來增大波束寬度,為了提高增益,在兩路輻射單元前方加入了兩個尺寸為L4×W4的引向單元,其作用是通過引向器集聚能量來提高天線的方向性。背面為淺灰色填充部分,反射單元為兩條尺寸為L1×W1的V型微帶條結構,使電磁波能量收斂在一定角度,來進一步提高天線增益。在背面中心截出一個半徑為R2的環形孔,讓半徑為R3的饋電探針通過該孔與正面銅片實現匹配連接。利用80C52單片機控制數控微波二極管的通斷,使天線的任意相鄰兩路同時工作,并以水平面60°角向外輻射,實現了360°任意方向的波束切換。通過改變輻射單元、反射單元和引向單元尺寸來優化其方向性和提高增益。
2 天線仿真和實驗結果
利用專業的三維電磁場仿真軟件HFSS對天線結構進行了大量的優化分析,最終獲得的天線尺寸參數為:L1=28 mm,W1=4 mm;L2=50 mm,W2=2 mm;L3=20 mm,W3=3 mm;L4=33 mm,W4=3 mm;θ1=60°,θ2=30°;R1=3 mm,R2=1.2 mm,R3=0.5 mm。
仿真得到的天線輸入匹配S11曲線如圖2(a)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整個2.4 GHz無線局域網WIFI頻段內,天線輸入匹配較好,S11曲線均低于-18 dB,并且在2.45 GHz附近達到最佳。圖2(b)為兩個單元天線同時工作的輻射方向性圖曲線,通過仿真結果可以看出,該天線結構的方向性較好,增益可達5 dB,半功率波瓣寬度超過60°。為了驗證設計方案的可行性,最終進行了天線的實物加工測試,如圖3所示。利用矢量網絡分析儀測試天線在WIFI頻段駐波比小于1.5,實現了良好匹配,符合設計要求。
3 結語
基于微帶偶極子天線的結構變形,提出一種基于單片機控制的波束可切換WIFI頻段2.4 GHz開關天線。利用HFSS仿真軟件對天線進行優化設計,并進行了實物加工和測試。仿真和實驗結果表明,該天線的輸入匹配良好,輻射特性明顯增強,可用于無線路由器終端以提升無線局域網的性能和速度。
參考文獻
[1] 殷勤業,張瑩.無線局域網中的智能天線技術[J].電子學報,2004,32(12):141-147.
[2] 解文軍.小型化可控波束天線設計技術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0.
[3] 蔡曉濤,具有多波束選擇性的方向圖可重構天線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