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葉倩
摘 要 隨著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開放,我國與其他各國之間的經貿往來越來越頻繁,這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也對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帶來了一些影響。本文通過分析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開放對于我國農產品貿易出口的影響,提出了幾點優化分析,希望能夠穩固我國農產品在自由貿易區域的地位。
關鍵詞 中日韓 自由貿易區 農產品貿易
當前,自由貿易區對于中日韓的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農產品貿易因為其特殊地位和各個國家的保護政策,一直處在談判的核心位置。
一、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意義
中日韓三國為了推動東亞地區的經濟發展,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自由貿易區域的建設可行性研究,最終在2012年正式啟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建設能夠實現一個15億人口、年GDP收入超過15億美元的大型經濟區。中日韓貿易區產生的經濟效益將會占據全世界經濟總量的20%,是與北美、歐盟相并肩的三大經濟圈之一。
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是中國、日本和韓國合作的歷史性一幕,對于三國的發展和后期合作具備了非常積極的意義。一方面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能夠鞏固和加強中國與日韓兩國的友好合作關系,減少各國之間的矛盾,緩和中日韓國家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來說,建立自由貿易區能降低關稅,三個國家的經濟市場融合為一個大型國際經濟市場,有利于彼此之間的經濟發展。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也推動了地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對于世界經濟增長有著重要作用。
二、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建設后我國農產品貿易的變化
(一)農產品出口量暴增
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計劃成立開始,2004~2009年的早期計劃一直到2010年中國自由貿易市場的開放,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量一直呈現波浪式的增長趨勢,早期收獲計劃實行之后,農產品的貿易出口量更是明顯增多。從2010年開始,我國針對農產品出口實行零關稅政策,關稅降低使我國的農產品出口量大幅度增長,到了2010年我國自由國際貿易市場農產品的出口量就到達了14.6億美元。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國家給予農產品出口非常大的政策支持,而自由貿易區的開放也對于我國農產品出口量的增長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這不僅能夠提升我國農產品市場的占有率,還能有效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二)農產品貿易結構不平衡
我國在大量的農產品出口中,不同種類的農產品占據的份額也是有區別的。農產品可以按照不同的加工程度和要素密集度等分為不同的種類:第一種是大型農產品,包括糧食作物、種子和天然纖維等;第二種是加工之后的,如面粉、飼料、動物油脂、動物纖維等;第三種是園藝產品、水果、蔬菜和鮮花;第四種是直接用于消費的鮮奶、洗干凈的蔬菜還有加工好的肉類等。可見,在我國農產品出口中,直接消費產品和大型農產品比其他兩樣的出口比例要大得多,主要是由于這兩項占據的優勢較大,非常受歡迎,而相比之前我國的水果等產品,在與其他國家的對比中處于劣勢,所以呈現出出口比例不平衡的現象。
(三)不同的地區出現不同的農產品出口差異
由于我國的土地面積較大,各個地區受到不同的氣候、土壤、光照等天然因素的影響,所以農產品的種類也有明顯的差別。例如,在我國東北地區,主要生產大米、小麥,而南方地區主要生產茶葉等農產品,所以才會出現不同地區農產品貿易不同的現象。農產品具有保質時間短的特點,所以不適合長途運輸,而在我國南方的云南、廣西等地區交通比較便利,所以農產品貿易出口比較頻繁,既能保證新鮮度,又能降低運輸成本。
三、擴大我國農產品出口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優化策略
(一)加大政府之間的合作力度
在自由貿易市場中,我國的農產品具備技術優勢,技術含量高,加工程度高,所以要積極跟日韓國家開展農業合作,把我國的農業技術跟其他國家的優越自然條件相結合,實現產業合作共贏。如果能把我國的早教水稻先進技術傳播到適合稻米生長的國家,就能夠大大的提升稻米的產量和質量,為我國帶來更大的利潤。
(二)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
出口產品中包括很多精深加工的初級農產品,為了避免與其他國家的激烈競爭,在農產品出口中可以調整產品接口,鼓勵和支持產品深加工,有效地體現出我國的技術優勢,增加出口農產品的價值。同時,我國政府需要加強科研資源和人力資源建設,圍繞農產品不斷創新技術,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發展提供科技支持。
(三)擴大產品出口量,提升出口競爭力
目前,我國的農產品在自由貿易市場上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政府部門應大力扶持國內企業的農產品出口,擴大我國農產品的出口規模,在國際市場上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品牌。只有得到市場認可,我國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才能得到提高。
(四)在日韓建立農業生產基地
除了對外政策之外,對于國內出口企業也要有相應的要求。我國企業可以在日韓國家建立農業生產基地,進行農產品的中級加工,這樣不僅能夠擴大生產量,還能降低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
(五)加強產品深加工,強化品牌建設
目前農產品市場競爭激烈,我國農產品企業需要把眼光放長遠,加強對于農產品的深加工,提升農產品自身的價值,才能提升在出口市場的競爭力。同時為了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我國的農產品企業還必須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提升自身產品的競爭優勢,提升利潤空間,這就要求了我國農產品質量過關、價格公道,這樣才能在自由貿易市場得到認可。一旦在市場上確立了企業品牌,那么隨之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會是非常巨大的。
四、結語
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開放,對我國農產品帶來的影響有利有弊,我國農產品要想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就必須要認清楚當前的困難和阻礙,努力根據自身優勢建立戰略性堡壘,積極促進與日韓兩國的合作關系,促進自由貿易區的經濟一體化發展。我國的農產品出口研究目前還處于觀望階段,但隨著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和完善,我國也需要不斷地更新和改善農產品出口策略,拓展我國農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推動我國農產品出口不斷進步,進一步提升我國農產品的經濟市場競爭力。
(作者單位為廣東省肇慶市農業學校)
參考文獻
[1] 仇煥廣,楊軍,黃季焜.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我國農產品貿易和區域農業發展的影響[J].管理世界,2007 (09):56-61+75+171-172.
[2] 黃正平.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分析[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4): 42-45.
[3] 白勇.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我國農產品出口影響研究[J].時代經貿,2015 (19):52-55.
[4] 陳曉梅,李然.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102-109.
[5] 王川,趙俊曄,王克.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印自由貿易區對雙邊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分析[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9(0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