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政策紅利豐厚,第五屆中國-亞歐博覽會9月開
3月17日,由中國-亞歐博覽會秘書處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主辦的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暨第五屆中國-亞歐博覽會紡織品服裝展推介會與上海春季紡織五展同期舉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劉建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文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梁勇、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張錫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謝青、新疆紡織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黨委書記劉燕寧,以及中國-亞歐博覽會副秘書長阿德江·達吾提等參加推介會。
劉建新表示,新疆加快服裝產業發展具有4大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區域優勢和政策優勢。新疆棉花產量約占全國的60%,是全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除了質量上乘的棉花,這里還有優質的羊毛(絨)、駝絨、亞麻、羅布麻等天然紡織原料。新疆每年有近60萬人的城鎮勞動力需就業,約300萬人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勞動力成本較低。經過多年發展,這里的棉紡產能已達700萬錠,居西部前列;粘膠纖維產能67萬噸;具備打造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的產業基礎。此外,去年新疆已經開通了130余列到中亞、歐洲的西行國際貨運班列。據初步預測,新疆本地及周邊中亞、俄羅斯等紡織品服裝內外銷市場容量高達8500余億元人民幣,為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梁勇在會上介紹道:“2015年,中央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支持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專項資金達32.8億元,全疆新增紡織服裝企業382家,其中內地紡織服裝企業來疆投資設廠103家,計劃投資額達400億元。 金昇、天虹、紅豆、即發等國內知名紡織服裝企業紛紛赴疆投資,已在疆投資的華孚、如意、新野、華茂等企業也加速擴充產能,全年實現新增就業9.7萬人。”
2016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紡織服裝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目標是455億元,實現新增就業11萬人。為落實這一目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已出臺了8項新的優惠政策。
一、將紡織服裝企業貸款貼息、出疆運費補貼等補貼周期從一年縮短到一季度,進一步提高補貼資金使用效益,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二、設立規模100億元左右的紡織服裝產業引導基金,對國內知名紡織服裝企業在疆投資企業開展股權投資,降低融資成本。國家發改委產業專項建設基金也向紡織服裝產業項目傾斜,今年第一批已支持紡織服裝項目7個,共計4.42億元,今年還將有三批。
三、由政府所屬國有資產投資公司在重點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及南疆四地州人口集聚的鄉鎮建設標準廠房,三年免租金給內地來疆投資的服裝、家紡等勞動密集型企業使用。
四、設立紡織服裝產業國際市場拓展專項資金,對于在新疆設廠的服裝、家紡等出口型企業給予專項支持,支持生產型企業開拓中西亞、俄羅斯和歐洲等向西市場。
五、建立軍隊被裝生產技術培訓基地,完成好軍隊被裝物資在新疆定向采購任務。實施區內校服、制服和工裝等在區內優先采購的臨時措施。
六、在阿克蘇紡織工業城開展紡織服裝設備租賃給予貸款貼息政策試點,2017年在南疆四地州全面推廣。
七、對于南疆四地州紡織服裝企業從內地引進專業人才給予專項補貼。
八、開展服裝企業專項診斷服務工作,組織疆內外有經驗的專業人才到南疆四地州小微企業進行輔導,幫助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
徐文英分析了未來新疆紡織服裝的發展機遇,他說:“毗鄰新疆的中亞五國面積是新疆的2.4倍,人口是新疆的2.8倍,年進口服裝達500億元人民幣以上。俄羅斯紡織服裝產業僅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20%,主要依賴進口,中國服裝占俄羅斯進口服裝的50%以上。目前,從新疆口岸出口的服裝產品主要是以制服、針織品、毛衣、襪品等低端產品為主,時尚化、品牌化的中高端產品占比甚微,其中90%是內地企業加工生產,新疆本地生產服裝占比不到10%。因此,新疆拓展中亞、西亞和俄羅斯等市場潛力巨大。近年來,依托新疆資源、區位等優勢和政府政策、資金的扶持,該地紡織服裝產業成為全國增速最快的地區。”
中國-亞歐博覽會現已成為推動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重要活動。第五屆中國- 亞歐博覽會將于今年9月20-25日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辦,主題為“共商、共建、共享·絲路: 機遇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