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 然
復興路上的多彩中國
躍然
國慶長假期間,央視新聞推出了主題系列報道《江山多嬌》,記者登上名山之巔,探尋大川之源,深入大海之中,拍攝山河壯美的中國,記錄走向復興的中國,抒發筑夢路上的愛國情懷。報道點燃我愛國豪情的同時,也讓我無限感慨:今天的中國是多彩的!
今天的中國是紅色的,紅色是永恒的基因,紅色是綿延的傳承。中國共產黨95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紅色精神”,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北大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與歷史任何時期一樣,今天,紅色精神依然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使中國走在了時代最前沿,實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一次次偉大飛躍。
今天的中國是金色的,金色象征著收獲,金色代表著輝煌。近年來,中國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不少重大成就令世界驚嘆: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被外媒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歷時22年設計和建造的世界最大單體射電望遠鏡在貴州正式啟用,和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的綜合性能相比提高了10倍;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在世界經濟發展面臨困難的情況下,我國用實際行動撐起世界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今天的中國是綠色的,綠色充滿著生機,綠色意味著永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體現。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綠色”上升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強調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綠色生產,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綠色發展理念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今天的中國,人在綠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綠在心中,把得住方向、掂得出分量——綠色已不只僅僅映入眼簾,更已沉淀在人們心中。
今天的中國,是多彩的,更是強大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一個相對封閉、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時代,急速調頭實現了開放包容、自由平等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嬗變,實現了多元化與多樣性的回歸。正因為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領域內存在的多元化與多樣性,使得中國人的創造才能和激情得以盡情施展和釋放。多元多樣的個體得到承認與尊重、自由與解放,并能平等地享有應得的機會,這必然使整個社會充滿活力與張力,整個國家的運行機制更具動態穩定性和自我凈化力。
今天的中國,不僅是由祖國大地燦爛的色彩組成,更是由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智慧之光組成,由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的堅定信念組成。讀懂了中國色彩,也就讀懂了今天的中國——這更堅定了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蕩開如椽巨筆、寫下嶄新篇章的決心和自信。
(作者單位:實踐雜志社)
責任編輯:田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