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虎,蔣玉芳,張 楠,曾 誠,侯 濤,張秦國
(陜西省防雷中心,西安 710014)
?
陜西省防雷業務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高武虎,蔣玉芳,張 楠,曾 誠,侯 濤,張秦國
(陜西省防雷中心,西安 710014)
結合陜西省防雷業務特點、業務流程,設計陜西省防雷業務信息管理系統。系統的主要功能和模塊有檢測管理、移動檢測、地理信息、質量控制管理、雷災事故調查、工作量化管理等。新形勢下全省推廣應用該業務系統,可實現數據信息的數據庫管理和共享,從而提升防雷業務質量、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務能力。
防雷業務;信息管理系統;設計
防雷裝置檢測工作經歷20多年的發展,隨著常規檢測業務的擴增,以及社會公眾對防雷技術服務的要求逐步提高,傳統的技術手段和工作模式逐漸成為制約行業持續化發展的阻礙。存在著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模式陳舊、過程監管度不足、人力資源和辦公資源利用率低、決策的制定和實施周期長等問題。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陜西省防雷中心通過業務信息系統的建設,為業務管理、協作、決策、運營分析等日常防雷工作提供科技支撐,并逐步推廣至全省各地市級防雷技術服務機構,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與推廣,促進了全省防雷業務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水平。
通過構建一條從檢測申請、現場檢測、過程監控到服務反饋的信息化閉環處理通路,設計一個適用于全省連接檢測客戶、檢測機構和管理部門的多用戶防雷業務信息化協作平臺(見圖1)。通過該系統可實現檢測安排自動化、外出記錄實時化、報告通知規范化、申請審批流程化、調價收費智能化、目標績效數字化。全省在統一的技術架構、操作方式、數據結構和信息接口的基礎上,結合各地防雷檢測業務的發展和管理現狀,針對各地實際管理模式和檢測業務狀況,開發滿足各地特色的信息管理軟件系統,為各地市防雷機構提供基于web的信息化解決方案。
陜西省防雷業務信息管理系統包括檢測管理模塊、移動檢測系統模塊、地理信息系統模塊、質量控制管理模塊、雷災事故調查模塊、工作量化管理模塊。系統主要采用了Http長連接技術、Web圖表技術、數據倉庫技術、GIS及標記渲染技術、分布式服務技術、Javascript富UI技術等實現。

圖1 防雷業務信息化協作平臺示意
2.1 檢測管理
防雷檢測業務包括新建項目防雷檢測、首次檢測、定期檢測、改擴建項目檢測四種,覆蓋了從受檢單位信息管理、檢測預約和受理、檢測計劃書、檢測報告、報告和合格證發放到轉定期檢測的整套防雷業務流程。各檢測類型的查詢界面均可按多個檢索條件進行篩查,并對查詢的各信息列進行正、倒序排序,幫助用戶方便快捷地查找信息。實現了所有環節產生的數據信息集中式數據庫管理,數據統計實時監控、共享,以單據、表格和word等不同方式提供用戶訪問[1]。審批過程采用流水化審批流程作業,待辦工作自動推送和辦理過程自動記錄。管理人員隨時掌握第一手業務工作資料,直觀了解項目的進度。檢測報告、檢測計劃書、檢測協議向導式生成,實現了文檔內容、項目、格式的規范統一。
2.2 移動檢測系統
移動檢測模塊應用物聯、智能算法、移動互聯等技術手段,利用現代移動終端,通過實測數據現場錄入、隱患拍照記錄、客戶手簽確認生成原始記錄表和草稿狀態的檢測報告,將現有防雷信息業務管理系統的數據管理功能同外場防雷檢測相銜接,內部管理與外部服務相結合,信息及時共享,極大地提高了防雷檢測信息化操作水平,同時改變了過去手工填寫原始記錄表的方式,減輕防雷從業人員工作量,通過無紙化作業,實現了現代智能的工作模式。
2.3 地理信息系統
利用GIS技術實現了管理信息的地理位置可視化,功能包括單位分布、場所分布、檢測定位等。通過精確定位地理坐標基點位置、半徑、時間等信息,可有效展示服務項目所在地周圍的閃電、積澇、暴雨、大風等氣象信息,特別是利用閃電定位儀數據分析的地閃密度[2]。結合業務車輛GPS管理系統,實現車輛信息查看、定位、軌跡回放等功能,達到外出業務的全程有效管控。
2.4 質量控制管理
系統質量控制管理主要包括質量抽查、質量征詢、不合格記錄等內容,主要功能是衡量員工日常業務的準確性和規范性水平。當發現某一業務板塊,如:檢測計劃書、檢測報告、整改意見、雷災鑒定報告等信息錯誤時,系統提供了警示處理機制,靈活的警示參數設置及完善的錯情記錄,幫助用戶對相關數據進行管理。一旦有警示工作待辦或者出現錯情,系統會依據權限不同給相關用戶發布信息推送,方便用戶及時處理。同時錯情人員可對有異議的違規記錄進行申訴,申訴通過則注銷相關違規記錄,申訴未通過則違規記錄信息將進入公示并納入考核,進而提高業務質量。
2.5 雷災事故調查
此模塊包括涵蓋從事故接報登記、成立雷災調查組、制定調查計劃、進行現場調查、分析評估、編寫調查報告、資料歸檔等整套雷災調查鑒定業務流程。設置氣象、環境、歷史、建筑物及設備、事故現場數據信息采集錄入等必備環節,以保證調查報告的科學、公正以及證據的完整性,嚴謹的業務流程控制實現了雷電災害事故調查鑒定工作的信息化[3]。
2.6 工作量化管理
工作量化管理模塊包括量化活動管理、量化管理分析(量化統計、分析報告)、個人量化等功能,可以有效對工作人員的工作負荷進行圖形化分析,為后續工作的分配提供決策依據,有效改變過去工作量無法實現數字化統計的落后狀態??舍槍v史檢測工作進行年度檢測高峰期分布和發展趨勢分析,輔助決策者提前進行工作安排和資源計劃等。
(1)標準化結合個性化。該系統充分利用各市已有的網絡和軟硬件資源,科學組織防雷檢測業務數據結構,在檢測組、檢測所、各職能部門之間搭建起一套跨部門、多崗位的協同工作平臺。
(2)軟件平臺統一化。系統采用統一技術架構、操作方式、數據結構和信息接口;通過質量監控管理模塊對各市防雷機構業務狀態進行實時集中監控,在第一時間發現各地系統運行故障并進行干預處理。
(3)各地管理個性化。在平臺技術統一化的基礎上保障各地管理個性化需求。各市通過權限管理進行各自組織機構和崗位職能的自定義設置,配置系統開啟和定制本地業務功能及流程,通過本地報表和統計公式系統完成各市防雷報表內容設置。
(4)業務流程自動化。業務流程建模完成后,系統自動根據流程定義步驟和處理人進行待辦工作推送,處理完成后根據處理結果選擇不同分支進行下一步工作處理推送。工作處理以自動流水化方式進行任務傳遞,全面保障業務標準化和規范化,業務處理周期大大縮短,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5)工作記錄信息化。防雷檢測、技術評價、雷災鑒定等所有業務處理實現無紙化辦公,數據經過傳送→存儲→加工等環節最終形成基礎臺帳和可滿足各崗位共享需求的業務決策和參考信息。
(6)決策管理智能化。業務處理記錄、歷史同期數據、趨勢變化方向等決策基礎數據通過圖形系統以曲線圖、環形圖、時序圖和區域圖等方式進行決策信息直觀顯示;同時通過各種圖表方式進行業務管理閾值顯示,避免海量基礎數據對核心管理信息的淹沒和隱藏。
(7)數據實時監控,全程留痕。通過對信息的歸檔、記錄管理,達到了廉政風險防控目的,也為主管部門的日常查看、管理、監管、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對遍布全省的防雷業務客戶端進行聯網,進行遠程訪問,實時了解各地防雷工作進展、業務質量等信息,實現遠程監控,集中管理。
陜西省防雷業務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大大加快了防雷檢測業務從登記到檢測各環節工作的處理速度,將相關人員從大量重復的數據處理過程中解放出來,業務流程規范合理、檢測數據及時準確、數據檢索統計高效,業務質量明顯提升,協同工作方式流暢,縮短工作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陜西省防雷檢測機構信息化水平,保障防雷檢測業務的及時性和全面性。改變了傳統經營管理模式,提高了監管質量,改善了資源利用,獲得了較明顯的成本管理技術優勢。系統實現了動態監控,全程留痕,有效地降低了廉政風險。通過業務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與推廣,整合資源,增強相關部門橫向溝通與協作,實現業務信息的有效管理與共享,將客戶資源、服務過程、資金流動、人力資源等信息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防雷業務集約化、規?;?、專業化、信息化。
[1] 閻景東.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濟南,山東大學,2012.
[2] 路明月,張其林,甘文強,等.基于GIS的雷電數據可視化地圖組件設計與實現[J].氣象科技,2011,39(6):823-827.
[3] 繆偉斌,孟祥飛,孫金華.雷電災害調查鑒定軟件系統及其應用[J].氣象科技,2010,38(6):794-796.
高武虎,蔣玉芳,張楠,等.陜西省防雷業務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J].陜西氣象,2016(6):34-36.
1006-4354(2016)06-0034-03
2016-06-23
高武虎(1979—),男,漢族,陜西安康人,學士,工程師,主要從事防雷檢測工作。
陜西省市級防雷業務信息管理系統推廣建設項目( 2014T-3)
P429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