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涼
導語:在經歷了暑期檔和中秋檔的票房負增長后,作為今年年內最后一個長假,國慶檔對于全年600億的票房總目標來說,可謂任務艱巨。
正文:不過,在馮小剛的話題之作《我不是潘金蓮》傳聞因審查問題暫時退市之后,今年國慶檔只剩下的四部大片對戰,盡管今年的四部影片《爵跡》、《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湄公河行動》、《王牌逗王牌》類型不一,各有所長,但無論從話題性上,還是品牌熱度上來看,都無法與去年同期的《港囧》、《九層妖塔》相提并論,就更不用說出現去年《夏洛特煩惱》那樣的“黑馬”。以至于多位業內人士都表示,在整體顯頹勢的影市,今年國慶檔恐怕難以達到去年18.5億元的票房成績,更不可能出現單片破10億的現象級影片。
沒了“潘金蓮” 誰都不是“救市主”?
雖然今年國慶檔前前后后將會有15部影片挨個上映,且在類型分布上有動作警匪、特效奇幻、文藝劇情、以及最受節假日青睞的喜劇和動畫,但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對于今年的國慶檔戰局,業內人士都普遍直言:雖然影片各有優勢,但實力平均,缺少爆款。隨著《爵跡》占據著小說IP、郭敬明本人IP價值,以及范冰冰、吳亦凡、楊冪、陳偉霆、郭采潔等明星卡司上的優勢,借助于粉絲的追捧,毫無意外會是該檔期中爆發力最好的一部影片,尤其在首日會有個亮眼的票房表現。但今年以來,IP電影成為吐槽密集的“多發地”,在劇本、制作、主演演技等方面引發了爭議,《爵跡》的多款預告片此前也遭遇了類似的口誅筆伐,這些無疑會成為它在該檔期的票房阻力。
作為國慶檔唯一一部喜劇片,由王晶執導,劉德華、黃曉明、沈騰主演的《王牌逗王牌》也有著適合于假期需要的娛樂優勢。但鑒于郭敬明與王晶前作的基礎,觀眾對他們的影片會有一個先期的認識和判斷,如果沒有良好的口碑保駕護航,這兩部影片必然會很快遭遇后續乏力的局面。
雖然張嘉佳原著小說改編、張一白執導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集合了鄧超、白百何、張天愛,以及片方光線影業信心來源“我們有楊洋”,但現實情況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在類型上頗為模糊,偏文藝范兒的氣質令其受眾并不明確。而林超賢執導,張涵予和彭于晏主演的《湄公河行動》雖然有警匪動作等男性化標簽的受限,但因其點映口碑的發酵,會是票房持久性和后勁上最具優勢的影片。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馮小剛新片《我不是潘金蓮》退出國慶檔,無論在影市的關注度上,還是票房影響力上,都會為該檔期帶來較大影響,相當于少了一部有望達到10億量級的影片。除了《我不是潘金蓮》之外,國慶檔雖尚有四部強片《爵跡》、《湄公河行動》、《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王牌逗王牌》,但它們各自在類型受眾上或口碑后勁上的局限,也讓業內人士判定——誰都不會是今年國慶檔的“救市主”。
不會出現單片超10億票房影片
很多人可能還記得去年國慶檔的票房盛況,在《港囧》、《九層妖塔》、《夏洛特煩惱》等大IP影片和黑馬影片的助力下,2015年國慶檔11部影片總票房產出高達18.5億元,相較2014年該檔期的10.84億同比增71%。
實際上,自2008年以來,隨著銀幕數的增加,觀影熱情的高漲,國慶檔的票房一直保持階梯式逐年增長,成為被業內寄予厚望的繼春節檔之后又一個可以達到單片破10億元的檔期。如果按照常規的逐年遞增來推算,2016年的國慶檔票房容量至少會達到30億,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個票房數字對于今年國慶檔來說基本不可能,即便是保持和去年18.5億相當的票房成績,也“岌岌可危”。
今年的國慶檔以9月29日上映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率先開局,隨后,為占得先機,原定于9月30日和10月1日上映的《爵跡》和《王牌逗王牌》也紛紛提檔,分別于9月29日22:00和9月30日18:00公映。《湄公河行動》則如期9月30日正式上映。
從先期排片來看,《全世界》上映首日獲得高達72.14%的排片,30日當天隨著《爵跡》以34.77%的排片入市,《全世界》下滑至24.1%,而《湄公河行動》的排片率則為23.99%。到10月1日當天,四部影片正式相遇,《爵跡》仍以30.11%占比拔得頭籌,而《王牌》、《湄公河》、《全世界》則分別以29.95%、19.11%、16.47%的預排片緊隨其后。業內人士認為,去年的《港囧》和《夏洛特煩惱》作為喜劇在題材上有先天優勢,而今年國慶檔唯一一部喜劇片《王牌逗王牌》,無論在影響力上,還是創造票房的可能性上,都無法與去年的《港囧》相提并論。《湄公河》《全世界》《爵跡》其他各影片也都有題材上的限制,并非老少通吃的“合家歡電影”。原本《爵跡》是國慶檔唯一一部3D電影,但為了在排片上取得優勢,樂視日前發布的《爵跡》發行說明中,IMAX3D版A類城市40元,B、C類城市35元,中國巨幕3D版A類城市35元,B、C類城市25元,巨幕價格幾乎接近普通銀幕,也令其在票價上無法獲得優勢。此外,《爵跡》故事的西化,以及采取動作捕捉的動畫形式呈現,也讓這部“粉絲電影”在全民落地性上產生一定的距離感。
綜合今年的電影市場來看,自春節檔之后,市場逐漸進入冷卻期,暑期檔相比去年出現了0.33%的小幅下滑,中秋檔更是有近16%的跌幅。縱觀以上表現,有分析稱在今年全國票房市場整體呈現出頹勢的背景之下,雖然新片扎堆,但國慶檔票房會比去年有所下降,同時也不會出現單片超10億票房的影片。
“三無”小片照舊扎堆都會是炮灰?
除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爵跡》《湄公河行動》《王牌逗王牌》幾部重點影片,國慶檔還有不少沒有大投資、沒有名導演明星和沒有什么宣傳動靜的“三無”小片扎堆。在節前,原定于國慶檔上映的賈乃亮、馬麗、王迅主演的喜劇電影《東北往事之破馬張飛》不聲不響消失在該檔期,而黃圣依、保劍鋒主演的喜劇電影《活寶》也宣布改檔11月。
而那些沒有“逃離”選擇“死磕”的小片,比如王嵐、牛犇主演的講述留守兒童題材的《愛的鐘聲》,遲帥、顏丹晨主演的講述盲女和“植物人”之間故事的《愛情不等式》,基本都會因為排片空間太小而遭遇“打醬油”的命運。而《我是哪吒》《新東方神娃》《螢火奇兵》《鎧甲勇士捕王》等幾部動畫電影雖然沒有太多排片空間,可能不會產出特別好的成績,但因為和幾部大片岔開了類型,觀影人群錯開,還是能拿到一定份額。當然,比起這些“三無”國產動畫,影院在排片上更青睞于中秋檔的《櫻桃小丸子 來自意大利的少年》和好萊塢動畫《逗鳥外傳》,兩片目前仍有一定熱度,票房后勁或許還會延續到國慶節期間。
票補將在國慶檔回潮達到今年巔峰
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40.69億元, 如果按照40%的增速計算,2016年全國電影票房將突破600億元。600億的憧憬自然成了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的“主旋律”,但隨著春節之后五一檔、暑期檔、中秋檔等各個檔期的遇冷,也讓國慶檔的票房負擔變得“亞歷山大”。
此前,有不少業內人士談到,票房呈遞減趨勢,是中國電影市場整體票補退潮帶來的輻射影響。電影產業研究者蔣勇提到,經過去年的補貼大戰后,今年在線購票市場格局初現,電商不再主動進行大規模票補,中小影片又沒有足夠的費用進行補貼。電影票價的“飆升”,大大超出了普通觀眾的可接受范圍,習慣了低價看電影的觀眾進入觀望狀態,造成上座率的下降。據透露,去年的票補,不僅票補面積大,還有上座率的保證,電商參與發行,票補金額落地影院效應比較高。具體到今年來說,票補規模減小,實際轉到影院的轉化率上也沒有那么高。不過,蔣勇認為,票補在今年國慶檔會重新回潮,并且在今年的維度里會達到票補的巔峰。當然,將票房的乏力盡數“甩鍋”給票補,也顯得十分武斷。畢竟,明眼人都能看出,今年至今,雖有大IP,大明星,粉絲護航,賣場面,打情懷牌的各種電影,但整體質量普遍堪憂。此外,今年《葉問3》被證實票房造假,也讓監管部門重視起票房作弊問題,泡沫也在被慢慢擠出,影市則在一定程度上褪去浮腫,呈現出相對正常態的競爭環境。
以上種種都決定著,今年國慶檔的票房不太可能實現如前幾年的遞增式成績,缺少現象級影片的引領,宏觀經濟形勢、票補退潮和今年國慶檔影片類型和品質的受限,也使得今年電影市場出現了大的拐點。
原本或許可以期待馮小剛的話題之作《我不是潘金蓮》帶來票房反彈的可能性,但諷刺的是,中國電影市場一面需要國慶檔的熱票房給全年的冷市場提一提氣,一面卻因可能存在的審查問題“阻礙”了一部有賣相的“潘金蓮”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