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概述網絡輿情監測分析的基礎上,從輿情報告角度闡述輿情監測分析的主要工作內容與要求,探討輿情監測分析中待解決的問題與改進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 網絡輿情;輿情分析;輿情監測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1-0132-02
網絡輿情監測分析是實時掌握網絡輿情動態的一項基礎工作,也是妥善處理網絡有害信息,制訂有效宣傳策略,正確引導輿論導向的重要前提與依據。實踐中,網絡輿情監測分析實務包括預設主題實時監控采集,預警突發輿情事件,匯總整理分析輿情數據,抽取分析輿情樣本,預測掌握輿情趨勢動向,撰寫輿情簡報等工作[1]。這些決定了輿情監測分析需要從定性與定量兩個方面,結合人工分析與軟件應用,及時對某主題、單位、領域或行業輿情進行監測與研判。這是輿情監測分析工作的基本模式。
1 網絡輿情監測分析的主要工作內容
網絡輿情報告是針對某個主題或者某一時間段的輿論信息,以報告形式客觀真實地展現媒體與網民的評價看法與態度反饋。在輿情監測分析實務中,是輿情監測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類輿情中心常態化運行的重點工作內容,也是政府機關輔助決策咨詢,掌握輿情的重要依據與來源。從這一角度出發,輿情監測分析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1)選題方面。選題是輿情信息編寫有效成功的重要前提,選題范疇來源于監測分析的輿情信息。根據輿情工作任務目標,比如各領域、行業、單位關注的輿情側重點各有不同,選題對象的側重點必然有所區分。比如涉軍網絡輿情主要是針對有關軍隊、軍事、軍人的網絡信息,在選題上主要包括:有關黨、國家和軍隊戰略決策等重大問題。比如軍隊改革;部隊訓練及建設管理中的經常性或熱點問題。這些往往表現為圍繞涉軍新聞、事件、問題與個案,產生集中性、持續性或突發性的輿情信息。一般可以根據時間、數量、主題與關注程度等維度指數,結合社會與軍隊現實情況,從熱點、突發、預警等輿情統計信息中綜合分析,完成題目的選擇。
2)內容方面。(1)主題鮮明。網絡輿情信息非常龐雜,來源于新聞、論壇、微博、微信等,需要通過分類分層,提煉聚合輿情要點,在內容上做到主題鮮明、層次分明。(2)內容準確,全面客觀。輿情分析結果須客觀真實地反映網上言論狀況,有什么說什么,是什么說什么,輿情分析樣本盡量準確全面。輿情分析包括定量與定性分析,其中定性分析多依賴于人工主觀判斷,是對樣本中的態度、觀點等的分離、歸納和提煉。所以,監測分析對象應盡量全面廣泛,避免以偏概全、引入較多分析人員的主觀判斷,造成分析結果偏離實際。同時,在材料選擇上,可充分運用對比、說明、注釋性背景材料,解釋、烘托和深化輿情信息主題。(3)數據統計。輿情監測分析涉及大量數據統計。比如計算新聞評論的轉載量,統計帖文、新聞的回復數、點擊數,反映網民對某一事件的關注熱度;按照各個無交集觀點項計算網友言論分布。也可以利用“網上調查”進行數據統計。這些工作的關鍵環節是整理和分析大量輿情信息,通過一定的統計指標體系與技術方法,揭示評價輿情的特征與發展規律。
3)形式方面。堅持形式為內容服務,提高輿情報告的科學化、標準化與自動化水平。在輿情報告中,可以根據不同監測對象和特點,選擇文案結構和方式,包括輿情綜述輿情走勢與特征分析、媒體報道與網絡言論傾向性分析、關注度排行榜、輿情應對效果與經驗分析等。不同的監測分析對象,輿情報告的側重點也并不相同。在明確服務對象或確定選題后,選擇適當的報告形式。比如,全國性輿情分析強調全面性與深度,地方性輿情側重找準問題,鎖定網絡與媒體信息來源。同時,可以利用比較、分布、構成與關聯等圖表分析模型表現與印證輿情走勢、輿情來源分類和觀點分布等,提高網絡輿情數據的可理解與可視化程度。
2 網絡輿情監測分析的下一步工作與發展
充分利用新技術與新方法,增強網絡輿情監測的主動性,及時準確掌握網絡輿情信息動態,才能做好輿情監測分析工作。TRS、百度輿情等市場上的輿情系統具備一定功能,但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與問題改進完善,才能更好地滿足實踐需求。根據實際工作與經驗,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改進加強。
1)增進輿情數據指標的科學化。指標是在評價某些研究對象所確定的評價依據和標準,包括指標名稱和數值[2]。比如,對某一話題、事件進行某階段的統計,包括信息出現的總量、瀏覽數量、回帖數量、來源站點數量等。以此為基礎監測分析某話題的關注熱度。網絡輿情指標構建需要綜合以下方面:(1)主題性。具體的輿情工作有較明確的服務對象,一般具有特定主題、行業或領域性質[3]。比如,涉警輿情、醫藥行業輿情等。網絡輿情監測的目的是及時識別問題與風險,因此設定的指標應對各類信息做出靈敏的響應。同時,利用主題詞表、知識庫等提高既定監控目標信息的篩選分析效果。(2)可靠性。指標的選取要有相對可靠性與穩定性,保證指標的使用在時間上有延續性。(3)系統性。網絡輿情監測分析工作十分復雜,涉及多個方面,構建指標一定要全面完整,彼此有機地形成整體,覆蓋工作流程,從多層次多角度揭示網絡輿情的特征。(4)可理解性。數據指標要盡量便于理解與說明,為工作簡報撰寫等工作提供必備的數據支持。
2)擴展輿情信息的廣度與深度。輿情信息來源不斷趨于多樣化,從傳統的新聞網站、論壇,發展到微博、微信等社會化網絡應用。網絡輿情監測不可能捕獲全網信息,但零星而起的網絡言論會在不同網站、網頁、網民群體之間迅速釀成熱點。準確把握輿情態勢,防止監測分析片面化,需要增加信息來源范圍,不斷擴展信息采集的廣度與深度。在信息來源的廣度上,網絡應用類型與站點數量就顯得非常重要。比如,涉軍網絡輿情采集包括,軍事網站及主流媒體軍事頻道發布的軍事新聞及網民跟帖;軍事論壇中,網民的各類貼文;軍事博客與網民回帖;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體應用。其中,微博相對數據開放,與傳統博客類似選擇其中部分微博。微信主要限制在個人通訊范疇,但可以采集微信公眾號信息。擴大采集范圍可能會帶來大量無關數據,可以在采集器上做出一定限制和過濾規則,減少采集到過多無關信息。在信息深度上,解決一些網站需要用戶登錄、頁面分頁分層、網頁自動探測、用戶密碼、驗證碼等問題。
3)提高輿情監測分析的自動化程度。一般輿情系統都包含自動聚類、分類等數據挖掘通用功能,提高了輿情分析的自動化程度[4],但各類功能的針對性不強,大量工作在實際中仍需繁瑣的手工完成,難以滿足輿情報告撰寫等實際需求。所以,需要結合實踐特點,制定和拓展結構化的模板和定制化的功能,提高輿情分析工作的效率。比如,利用輿情報告模板、圖形圖表模板、觀點分類功能等進一步減少手工工作。同時,可以利用不同站點、不同類型的網頁信息,交叉驗證輿情信息,增強網絡信息的自動融合,提高輿情分析的準確性與及時性。在工作流程上,實現網絡輿情信息采集、整理和分析自動化,才能從繁雜的信息收集和整理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進行輿情分析和報告撰寫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
4)提升輿情信息內容分析的語義化與技術水平。信息內容分析是網絡輿情工作的關鍵。大多系統都是基于詞語匹配完成聚分類任務,以此實現既定的輿情內容分析功能。但意義關聯的近義詞、同義詞與相關詞的詞形不同,必然在準確率與召回率方面存在不足,比如輿情話題追蹤、觀點分類的性能會受到明顯限制。而且內容相同或相近的新聞、帖文必然出現在不同網站頁面。準確關聯匯聚這些信息,是全面準確把握輿情整體狀況的重點前提。廣泛利用信息,需要開發利用一定的算法,整合語義知識庫,才能綜合提高輿情信息的語義關聯化程度,加強對網絡輿情狀況的判斷。所以,輿情監測分析的語義與智能化水平亟待加強。一個方法是基于語義知識提高分析的準確程度;再一個是利用當前的最新技術。比如,深度學習方法在很多領域已經證明了其有效性,綜合利用word2wector、深度神經網絡等提升內容分析的準確程度。
參考文獻
[1]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網絡輿情分析師手冊[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1.
[2]張玉亮.基于發生周期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風險評價指標體系[J].情報科學,2012(7):1034-1037.
[3]于新揚.中國網絡輿情監測發展現狀及不足[J].傳媒觀察,2015(1):8-9.
[4]張瑜,李兵,劉晨玥.面向主題的微博熱門話題輿情監測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15,29(5):143-151.
作者簡介:劉曉亮,講師,研究方向為數據挖掘、輿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