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敏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 甘肅蘭州 730060
“雙聯”機制驅動下甘肅省特色農牧產品品牌戰略研究
趙 敏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 甘肅蘭州 730060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牧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基礎設施日漸完善,科學技術也不斷發展,產業水平大大提高,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的農牧業早已突破傳統農業的束縛,邁入了現代農牧業發展的大門,而特色農牧業的發展更是勢頭迅猛。雖然甘肅地處內陸地區,自然條件相對嚴酷,基礎設施條件也遠遠不足,但是多樣的氣候條件以及極具特色的農牧業資源造就了該地區發展特色農牧業的優勢。如今,該地區特色農牧業已經初具規模,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的背景下,發展甘肅省特色農牧產品品牌已經是時事所需,本文便對“雙聯”機制驅動下甘肅省特色農牧產品品牌戰略做出了探索和研究。
“雙聯”機制;甘肅省;特色農牧產品;品牌戰略
隨著我國新農村的建設發展和現代農牧業的飛速發展,我國的農牧業早已突破傳統農業的束縛,邁入了現代農牧業發展的大門,而特色農牧業的發展更是勢頭迅猛。雖然甘肅地處內陸地區,自然條件相對嚴酷,基礎設施條件也遠遠不夠,但是多樣的氣候條件以及該地區的農牧業資源極具特色造就了該地區發展特色農牧業的優勢。然而該地區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的背景下,發展甘肅省特色農牧產品品牌已經是時事所需,以下便對“雙聯”機制驅動下甘肅省特色農牧產品品牌戰略做了探索和研究。
甘肅省位于我國的中心部位,地形地貌復雜,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土地面積較廣,人均占有的土地量居全國前列,全省的地表水資源相對稀缺,分布也相對不平衡。在長江流域附近的水源較為豐富,而黃河流域的水源則比較稀缺,在黃土高原地區水資源更是極度稀缺,飲水問題極度嚴重。甘肅省屬于溫帶季風區,晝夜溫差大,降雨量少,降雪少,氣溫變化極大且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氣候的變化有著經度變化特點和緯度變化特點,同時還隨著海拔有著垂直性的海拔變化[1]。各個區域溫度差別大,光照充足且溫差較大。而甘肅的西部地區水熱資源不足,光能豐富,差異條件較大,從農牧業發展的角度分析,甘肅省西部是發展農牧業氣候資源較好的地區。
(一)優勢產業帶初具規模
如今,甘肅省把發展特色的農牧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突出區域優勢,結合“聯村聯戶、為民富民”,采取措施全面推進農牧業的發展,如今,農產品的產量大大提高,農牧業規模也初具規模。同時,由于甘肅省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生產層次和特色農業在國內的地位也有了大大的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化向優勢地區集中發展。近幾年來,農產品以及牛羊養殖及畜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
(二)農牧業體系逐漸完善
隨著農牧業生產的標準化和規模化,技術推廣以及社會化的服務也隨之展開,各地區按照國家政策以及地區原則。建立起發揮充分作用的農業技術的推廣體系,同時日漸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農牧業發展多元化,服務體系法制化基本形成。
(三)品牌影響力逐漸擴大
隨著特色農牧業的發展,甘肅省按照市場需求,將生產與市場的需要相結合。積極培育適應大型市場以及窗口式終端市場銷售體系。大力扶持農牧業合作的發展,形成獨具特色的農牧業生產經營模式。如今,一大批的特色產品已經在國內外市場上獲得好口碑。銷售渠道在不斷的拓寬發展,許多產品遠銷國外,出口量占到其產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許多農牧產品品牌已經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產地保護以及認證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成效。
目前甘肅地區特色農牧產品發展的總體情況樂觀,但是其農牧業發展與發達地區的發展情況依舊差距明顯,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而制約其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類。
(一)生產方式和技術相對落后
相對于農業發達地區,甘肅地區的農業生產方式相對落后,資源的利用以及土地的產出率遠遠不夠,效益較低的問題依舊突出,牛羊的飼養分散,規模不大,集中化程度低,畜牧的出欄還難以達到大型加工企業以及大型市場的需求。多數農戶的養殖生產方式落后,導致了商品的量少,效率低的同時也無法保證畜牧產品的質量安全,加大了防疫工作的難度。而由于如今草原的退化問題,許多農牧民大大提高牲畜的數量,這就直接導致了超載過牧,進一步加劇了草場的退化。同時由于其規模化,標準化水平較低,產后的保存設施也相對簡陋,導致其與市場的需求不相適應。
(二)經營方式的落后
有利于規模化生產以及專業化管理的經營管理機制還未完全形成,土地的運營發展仍然處于初步階段。大多數的區域生產仍然存在生產規模小,經營的區域方式分散,勞動力不足等情況,產業的集中化規模化發展緩慢,農業項目引進難,產業的承接以及產業轉移的能力條件不足。急需資源的整合以及規模化的發展來提高土地的生產輸出率。實現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的管理方式,產業的延伸性拓展,才能增加收入。
(三)特色人才的短缺
由于甘肅地理條件較差,城市發展也相對緩慢,許多高層次的人才也不愿意到甘肅進行發展,這也就導致了缺乏技術類的人才以及管理經營方面的人才,特別是基層技術推廣能力的不足,導致了開發能力不足,研新應用也相對落后,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牧業的發展。
(一)培育發展特色農牧產業龍頭企業
通過申報重點龍頭企業,通過國家補貼以及針對性的培訓進行扶持,借此擴大龍頭企業的規模。同時指導龍頭企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進行精加工以及延長產業鏈來增值創值,同時集成技術型人才以及設施來解決發展遇到的問題和障礙。引導龍頭企業建立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完善機制,保障農牧民的利益,在實現龍頭企業增效的同時為農牧民增收,實現共贏。
(二)提高特色農牧產業技術保障及服務能力
加強科技研發體系的建設,充實基層技術推廣的能力水平。同時以良種良法為核心,大力推廣研發實用的特色農業節本增效技術[3]。組織專家以及科技人員進行示范和培訓,通過促進新技術來提高產量。同時完善服務體系,開展相關的咨詢,促進新技術的應用,充分挖掘特色產業發展潛力。
(三)進一步優化特色農牧產業格局
通過進行特色產業的區域布局和規劃,指導進行不同層次的產業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支持和培育品牌農業的建設發展,使基地布局更加合理。同時管理階層實施好出臺的政策和規劃,推進產業的建設。做好信息服務,引導建立投資預警機制,避免重復投資以及不合理的競爭。大力發展培育龍頭企業集群。
農牧業是甘肅地區經濟發展的命脈。在“雙聯”機制驅動下,甘肅省特色農牧產品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改變以往傳統的經營方式,向現代化經營方式轉變,重視發展具有區域特點的優質高效的農業。
[1]楊敬宇.甘肅區域特色農業現代化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1.
[2]周翔.甘肅特色農產品產業化實證研究[D].蘭州大學,2008.
[3]朱慧英.甘肅省特色農業產業競爭力提升問題研究[D].甘肅農業大學,2011.
趙敏(1977.3—),女,籍貫:河南鄭州,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副教授,單位名稱: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與管理、區域經濟。
課題項目
項目課題名稱:2014年度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項目《在“雙聯”機制推動下,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特色農牧產品品牌研究》(項目編號:2014B-128),審批部門:甘肅省教育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