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叮
食物真玩變色
◆丁叮
綠綠的油麥菜、黃色的土豆、青綠色的蝦蟹……食物多彩的顏色令人胃口大開。可是,一旦與某些物質“邂逅”,一些食物就玩起了變色。
清炒油麥菜是很多人愛吃的一道菜,那青翠欲滴的菜色讓人忍不住幾口就吃完。不過,有些人在翻炒油麥菜時,喜歡往鍋里倒些醋,殊不知這樣會“害了”油麥菜。不用多久,油麥菜就會變成“灰頭土臉”的一團,“蜷縮”在鐵鍋底部,慘不忍睹。
為什么油麥菜會變成這樣呢?
原來是“嬌氣咖”葉綠素在作祟。葉綠素十分嬌氣,性質很不穩定,怕光怕熱怕氧氣,更怕醋。鍋內溫度逐步升高,已經令它倍感煎熬了,倒入醋后,葉綠素幾近崩潰:醋中的醋酸破壞了它的結構,將其變成脫鎂葉綠素,喪失了原本的綠色,于是,油麥菜逐漸變成了黃褐色。
鐵鍋中的“搗亂咖”鐵離子也趁機火上澆油。它們溜進湯汁,與葉綠素里的鎂發生置換反應,令油麥菜黃中又帶了一層黑。
都說雞翅與蜂蜜最配,其實不然。
在腌制好的雞翅上面刷一層厚厚的蜂蜜后,將雞翅放入鍋中煎制。剛開始,雞翅的色澤變得紅潤,非常誘人,聞起來又香又甜,可一會兒功夫,雞翅竟被煎糊了。
蜜汁雞翅怎么就成了黑雞翅?
這是果糖惹的禍。蜂蜜里富含果糖,當油的溫度達到150℃以上時,糖分子間就會發生脫水及縮合反應,揮發出某些醛酮類物質,產生焦香味。煎的時間越長,縮合的分子越多,糖色就越深,焦香味也越大,這就是焦糖化反應。
這種反應使得肉類好看又好吃,比如著名的北京烤鴨,但如果一直煎下去,焦味會越來越濃,最終全部被煎糊,賣相全無。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晚上切了一盤土豆,準備第二天炒,結果發現土豆片上竟然長了黑褐色的斑點?無論你怎么沖洗,黑斑都洗不掉。
這是叫“酚”和“醌”的家伙在搞鬼!酚在土豆、山藥、蓮藕、紅薯等富含淀粉類的蔬菜中含量豐富,它有點調皮,只要一接觸空氣,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就會變成醌。醌更頑皮,喜歡和淀粉結合形成一種黑色聚合物,讓土豆面目全非。土豆片上遍布的黑點就是這種黑色聚合物。
如果想避免這種“慘劇”發生,只需將酚與空氣隔離開來,比如將土豆切好后立刻浸泡在放有醋的水里。
在變色食物世界里,紫甘藍是有名的變色龍。它加了醋后,顏色會變成較為鮮亮的紅色,而遇到堿面的時候,則會變成藍色。不知情的人往往懷疑這是農藥殘留導致的,其實是紫甘藍在玩變色魔術。
它體內有一種被稱為花青素的色素,這種色素在酸性條件下顯紅色,在堿性條件下顯藍色,因此,不同環境中的紫甘藍會變換顏色。
雖然會變色,但紫甘藍完全無毒害,我們可以放心地食用它。類似的,當紫薯與雞蛋一起煮時,雞蛋會變綠,原因在于紫薯中的花青素受到了雞蛋堿性蛋白的影響,從而將雞蛋染綠。
活蹦亂跳、青綠色的蝦蟹一遇到高溫,就變成了紅色,讓人稱奇的同時,食欲也大增。
蝦蟹身上沒一點紅色,怎么突然就全身通紅了呢?
其實人家本來就是一片“丹心”。它們外骨骼的色素區內含有一種蝦紅素,屬于類胡蘿卜素,本來是橙紅色,但可與不同種類的蛋白質相結合,變成紅、橙、黃、綠、藍、紫等其他顏色。當蛋白質被破壞、變性或與蝦紅素分離時,顏色變為原來的橙紅色。
一般情況下,活生生的螃蟹、蝦的外殼都是青綠色的,但當螃蟹、蝦下鍋后,大部分的色素遇到高溫分解掉了,只有蝦紅素不怕熱,遇到高溫不會分解,反而顯現出鮮艷奪目的橙紅色,所以,煮熟的螃蟹、蝦就變成橙紅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