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田海燕*
(1.兵團第五師八十六團10連,新疆博樂833400;2.新疆農墾科學院)
兵團農牧團場基層農業連隊文化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
王霞1,田海燕2*
(1.兵團第五師八十六團10連,新疆博樂833400;2.新疆農墾科學院)

團場文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領導不夠重視,團場連隊文化生活貧乏;文化基礎設置薄弱,現有文化設施閑置;連隊基層組織隊伍缺乏文化人才;資金投入少。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提高認識,把團場文化工作與其他工作等同起來,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用好現有基礎設施;注重文化人才的培養;積極引導,開展活動,讓職工群眾的文化生活豐富起來。
團場文化;問題;對策
最近幾年,新疆建設兵團團場的各項事業取得了迅速發展,但與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相比,文化事業的建設嚴重滯后。團場職工群眾物質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卻得不到滿足。推進團場文化建設,對于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講道德、有覺悟的新型職工,保障職工基本文化權益,鞏固團場連隊基層黨支部的社會群眾基礎,具有重要意義。[1]團場文化內容豐富,本文所指的團場文化特指團場實體性文化,也是我們國家當前推進農村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為推動團場文化事業建設,促進團場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駕齊驅,對團場文化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提出加強團場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農村文化包括實體性文化、規范性文化、信仰性文化,所謂農村實體性文化是指在農村特有的生產生活環境之下形成的農民參與的、鄉土性質的文化娛樂活動形式。它包括日常娛樂活動、節日劇場化表演以及各種民間儀式。實體文化包括文化設施、文化人才、文化組織、文化活動等等[2]。
目前,團場文化建設存在諸多不利因素和突出問題。
2.1領導不夠重視,團場連隊文化生活貧乏
目前,大部分團場連隊領導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抓經濟建設上,沒有把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等同起來,把文化建設工作視為可有可無。陳昌云[3]認為,一些團場領導同志對團場連隊文化建設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出現“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團場職工文化生活貧乏,大部分職工是會種地的“農民”。有的團場近兩年每年搞一兩次文藝活動,但職工的參與面很少,收效甚微。在冬季農閑時,大部分職工生活懶散,整天無所事事,以至于有的團場連隊出現了賭博文化、黃色文化等一些不健康的文化。
2.2文化基礎設置薄弱,現有文化設施閑置
近年來,兵團日益重視團場連隊文化建設,在團場連隊已經加大了文化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但文化基礎設置依然很薄弱,并且很多團場連隊的文化設施閑置或已癱瘓,農家書屋幾乎無人問津,職工公共活動室也成了“倉庫”,遠程教育設備早已癱瘓,投影儀等設備成了“庫藏品”,甚至一些活動器材成了“垃圾”。
2.3連隊基層組織隊伍缺乏文化人才,對連隊文化活動缺少應有的組織
文化活動要有人去組織,去開展,要開展起來,必須要有文化素質的人,去策劃、開展,才能收到好的成效,連隊基層黨支部班子中缺乏文化能人,基本沒有能力組織職工群眾的公共文化生活。
2.4財政投入少,團場基層黨組織公共文化活動的經費少
朱軍[4]認為,近年來農村文化滑坡的核心原因是公共文化財政制度出了偏差,政府對農村文化的投入嚴重不足,公共文化財政為農村所提供的服務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缺失現象。鄉鎮普遍缺少興辦公益文化,為農民做好文化服務的本能和動力。
同樣,連隊基層黨組織沒有專項的文化活動經費,一些公共文化活動也因此取消了。活動搞不起來,支部與職工群眾之間缺乏互動的平臺,職工群眾也就很難圍繞在黨組織周圍,基層黨組織也就缺乏凝聚力,偶爾的公共文化活動,也要通過行政手段強迫職工群眾參與。
上述問題是連隊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不能并駕齊驅的主要原因,只有及時解決這些問題,消除不利因素,研究對策,才能使當前的連隊文化工作有效的開展起來,從而帶動連隊的精神文明建設。
3.1提高認識,把團場文化工作與其他工作等同起來
馬晨輝[5]認為,重視團場連隊文化工作有助于造就連隊現代化新型職工,文化作為精神力量和軟實力,不僅直接為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而且具有極強的滲透力,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強大的推動作用。為了使團場文化快速發展,迎頭趕上,領導干部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和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高度認識文化工作,快速行動起來。特別是連隊基層黨支部,對連隊文化建設要有高度的認識,用公共文化生活去凝聚人心,更好的去管理職工。
3.2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用好現有基礎設施
開展活動必須要有一些基礎設施,沒有這些基礎設施作為載體,很多公共文化活動就無法開展,而文化活動的主要體現就是開展活動。有活動才有參與,職工群眾才能在活動中思想得到啟迪,情操得到陶冶,素質得到鍛煉。強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擴建團場連隊職工活動室,增添音響等基本設施,連隊現有的一些基礎設施讓他們“活起來”,如完善農家書屋管理制度,正常開放,在書屋經常舉辦讀書、看報活動;一些體育設施重新修好,投入使用。
3.3注重文化人才的培養,大學生連官的招聘向文化人才傾斜
文化活動必須要有文化素質的人,去策劃、開展,團場在大學生連官的招聘中,應該向有文化素質的人傾斜,加大文化能人的引進,再者,對現有的有潛力的人才進行著重培養,組建一支有素質有能力的文化能人,力爭每個連隊都有一名“文化連官”。基層連隊黨支部有了文化能人專門負責文化建設工作,借助“三八”婦女節、“五一”、“七一”、國慶節等節假日,多開展公共文化活動,培養職工群眾的娛樂文化愛好,形成健康積極的連隊文化,讓職工群眾緊緊圍繞在黨支部周圍。
3.4積極引導,開展活動,讓職工群眾的文化生活豐富起來
目前來看,大多數團場的職工的生活比較富裕,與農村農民不同,對文化活動有較強烈的渴望,有利于團場連隊公共文化活動的開展。(1)團黨委要切實結合本團實際,因地制宜的制定發展文化事業規劃及相關的規章制度,將職工群眾的文化生活引向健康、正確的軌道。(2)狠抓落實。團黨委要對連隊基層黨支部文化活動狠抓落實。鼓勵連黨支部抓好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幫助連隊基層黨支部制定切實有效的開展文化活動的計劃,并嚴格執行,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形成人人參與文化活動的良好局面。(3)加大投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于團場文化建設,團場文化建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應增加對團場連隊精神文明建設的投入,落實和完善相關政策,離開增加投入這一條,加強連隊精神文明建設就是一句空話[6]。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和深化各項改革的時代背景下,發展團場連隊的公共文化事業迫在眉睫。
[1]鄧顯超,幺翔宇.農村文化軟實力的內涵及構成要素探析[J].長白學刊,2013(1):17.
[2]張良.農村文化的內涵分析[J].理論與現代化,2010(1):17-18.
[3]陳昌云.當前農村文化建設有“五難”[J].村鎮雜談,1998(4):43.
[4]朱軍.對公共文化財政制度的一點認識[A].文化與時代同行[C].南京:南京出版社,2005.
[5]馬晨輝.淺談新時期農村文化存在的問題及政策[J].黑河學刊,2005(3):50.
[6]鄭杭生.村民自治面臨的社會焦點問題透析——對全國第一個村民自治示范縣的追蹤考察[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
2016—10—21
田海燕(1979-),女,副研究員,主要專業農學,E-mail:11140775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