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向群
集束化護理干預在燒傷患者中的應用
童向群
目的:探討集束化護理干預對燒傷患者康復的作用。方法:將我科收治的40例燒傷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給予常規燒傷科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取集束化護理干預。結果:干預1周后,研究組燒傷患者專用健康量表各領域包括心理狀況、軀體功能及一般健康狀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集束化護理干預有效改善了燒傷患者的心理、生理,對促進患者恢復具有積極的意義。
集束化護理;燒傷;恢復
集束化護理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護理措施來處理某種臨床疾病,每個元素都經臨床證實能提高患者結局,它們的共同實施比單獨執行更能提高患者結局[1]。近年來有很多臨床實踐肯定了集束化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使集束化護理迅速應用到各科臨床中。燒傷康復包含兩個含義,即創面的修復和功能的修復,對于患者創面愈合后不留瘢痕,受傷創面得到有效恢復,減輕患者精神負擔,使其盡早回歸社會至關重要。本研究對我科近年來收治的燒傷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在患者心理及生理改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12月我科收治的燒傷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男23例,女17例。年齡17~52歲,平均(34.7±11.3)歲。根據燒傷程度判定標準[2],深Ⅱ度燒傷28例,Ⅲ度燒傷8例,Ⅳ度燒傷4例。采用APACHE-Ⅱ評分系統[3],全組患者得分20~35分,平均(26.7±6.5)分。隨機將患者等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燒傷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燒傷科護理,如遵醫囑用藥、換藥和記錄患者生命體征等,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取集束護理干預。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總結提取一些列有循證基礎的護理措施,確定燒傷患者集束護理干預措施方案。
1.2.1 預防感染燒傷創面感染細菌主要源自于空氣、創面接觸物直接或間接傳播[4]。因此,我們加強病房空氣細菌防控,保持病房室溫維持在26°~30°,濕度50%~60%為宜,這樣有利于患者創面的愈合。同時,嚴格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制度的落實,預防細菌感染。
1.2.2 預見告知李映來[5]研究報道,燒傷是對人體破壞性較大的傷害,且治療過程長,傷后留有瘢痕,大部分患者存在焦慮和抑郁的心理障礙,從而影響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因此,責任護士應多與患者溝通,態度熱情,對于無法說話的患者可通過畫板或手勢等方式與患者耐心交流,鼓勵患者表達出內心的想法,宣泄其心中焦慮。同時,責任護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患者治療的方法、過程及各種可能的治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對疾病求好、求快的不良心理要求。
1.2.3 健康指導告知患者的健康指導內容應簡明扼要,概括起來為“飲”“臥”“保”三個字。“飲”指飲食,飲食應由少量試餐開始,逐漸增加,避免飲食不當造成感染,燒傷后期患者應多進食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增加蛋類、魚類、肉類等食物的攝入,有益傷口愈合;“臥”指臥床休息,疾病處于急性期應以臥床休息為主,保證睡眠質量;“保”指保暖,預防感冒。
1.2.4 康復鍛煉有研究報道[6],燒傷創面治愈不是最終的目的,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復原有功能,盡量不留有瘢痕和攣縮畸形,不影響患者以后的學習工作。采取適當的早期康復鍛煉,能有效減輕上述情況發生。因此我們對患者實施了早期康復鍛煉,方法包括:(1)注意皮膚清潔衛生。當燒傷創面開始愈合時,仍然有少量分泌物,細菌容易快速繁殖,易導致感染、破潰等發生,此時,可用中性清潔劑進行清洗,然后使用抗瘢痕藥物治療。(2)避免過度摩擦。由于瘢痕表皮結構和功能不完善,表皮容易受到損害,因此,在給患者治療和護理過程中,不宜過度用力摩擦,同時指導患者穿寬松的衣服,并避免關節部位過度活動,以免加重瘢痕損傷。(3)下肢燒傷者不宜過早下床活動。對于下肢燒傷的患者,其下肢血管結構和功能不夠完善,不能抵抗重力的內壓,因此,對于下肢燒傷的患者,一般建議在3個月后下床活動,此外在下地前應做好壓力套保護措施,這樣可減輕瘢痕充血。
1.3 觀察指標干預1周后,分別采用燒傷患者專用健康量表(BSHS-A)[7]對其進行效果觀察。該量表包括心理狀況、軀體功能、社會關系及一般健康狀況,采用5點計分法,分別為0~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健康水平越好。該量表經臨床驗證具有較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923。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1周后兩組患者BSHS-A量表各領域得分比較(分,)

表1 1周后兩組患者BSHS-A量表各領域得分比較(分,)
組別例數心理狀況軀體功能社會關系一般健康狀況對照組2044.5±6.323.8±4.346.8±8.232.9±5.4研究組2052.6±8.531.7±5.353.7±9.438.7±6.3 t值0.001<0.0010.0250.003 3.4235.1762.4313.126 P值
燒傷屬于一種突然傷害性損傷,機體對突如其來的生理改變,其心理和生理均處于應激狀態,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對燒傷患者的治療主要著眼于創面的恢復,而未能廣泛地應用于心理、生理及社會醫學對待疾病。本研究通過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不僅關注了患者心理情緒,而且通過心理教育、健康指導,穩定情緒來改善心理應急狀態,對患者肢體功能也加強了護理。結果表明,干預1周后,研究組心理狀況、軀體功能及一般健康狀況各領域評價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采取集束化護理干預,對燒傷患者的心理、生理改變效果是肯定的,有效促進了患者恢復,提高護理質量,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黃彩云,龐杰媚.集束化干預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研究[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22):2978-2979,2984.
[2]李文靜,周莎莎,韓小紅.膀胱溫度監測在直視主動脈夾層手術中的應用及管理[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10):1102-1103.
[3]鄧新恒,王利民.APACHEⅢ評分系統在評估重度燒傷患者病情及預后中的意義[J].臨床醫藥實踐,2015,24(3):166-170.
[4]孫文科.燒傷感染細菌分布及耐藥情況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8):78-79.
[5]李映來.針對納米醫用抗菌敷料在燒傷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及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1):56-57.
[6]李兵,趙賢忠,孫記燕,等.皮膚再生復原技術治療面部燒傷的回顧分析[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10,22(6):428-433.
[7]袁琴芳,宋厚梅,張茵華,等.重度燒傷患者生存質量的調查及干預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8):85-87.
2016-08-26)
(本文編輯肖向莉)
210008南京市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整形燒傷科
童向群:女,本科,護師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