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 王芳芳 黃欽
不同植入部位的靜脈輸液港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
劉美 王芳芳 黃欽
目的:探討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經頸內靜脈置管和經貴要靜脈置管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在我科接受輸液港植入術的患者72例,將其隨機分為經頸內靜脈置管組38例和經貴要靜脈置管組34例,采用自行設計的輸液港并發癥觀察記錄表,由經過培訓的護士在患者置管當日、置管后1周、置管后1個月分別評估并記錄患者的疼痛程度、舒適程度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兩組患者在置管后1周的舒適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經貴要靜脈植入的患者舒適程度優于經頸內靜脈植入的患者(P<0.05)。在置管后1個月,經頸內靜脈置管組患者的輸液港存在抽回血困難的情況,與經貴要靜脈置管組患者的并發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植入式靜脈輸液港作為一種全密閉式的輸液通路,經上臂貴要靜脈置管的患者在舒適程度高抽回血障礙的發生率低于經頸內靜脈置管的患者,更易為患者接受。
輸液港;靜脈輸液;腫瘤
化學治療做為腫瘤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在臨床已有廣泛應用。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各種新型的抗腫瘤藥物不斷的研發和應用于臨床。由于抗腫瘤藥物生化特性的特殊性,容易對血管內膜造成化學性損傷,外滲后甚至導致局部組織的壞死。因此,選擇合適的靜脈通路對于保護患者的血管,保證藥物治療的有效落實有著重要意義。主動靜脈治療做為一種新的理念已在臨床逐步推廣,通過對抗腫瘤藥物的生化特性、患者的靜脈條件、患者的接受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評估,主動為患者選擇合適的靜脈通道和靜脈管理方案。植入式靜脈輸液港是一種植入體內的完全密閉式的輸液系統,它有著保護靜脈,防止輸液外滲的優點,同時因其完全植入體內,明顯提高了治療間歇期間患者的生活質量[1]。我科于2014年9月開始進行輸液港植入技術,由取得資格的醫師進行操作,經培訓并考核合格的護士進行使用及維護。醫師根據患者腫瘤的部位、上肢肢體的運動情況以及靜脈條件,分別選擇經上臂貴要靜脈及頸內靜脈兩種不同途徑進行穿刺,而注射座則分別埋于上臂內側和胸前。我們將兩種不同植入部位的輸液港的臨床應用情況進行比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4年9月~2015年9月靜脈輸液港穿刺術患者72例。經頸內靜脈植入38例,男18例,女20例;平均年齡(45.22±11.69)歲;其中乳腺癌9例,肺癌15例,淋巴瘤8例,結腸癌6例;選擇的是6Fr末端開口式導管,輸液港座埋置于穿刺靜脈同側的前胸壁。經上臂貴要靜脈植入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齡(44.43±7.21)歲;其中肺癌13例,乳腺癌7例,胃癌4例,淋巴瘤6例,結腸癌4例;導管為6Fr單腔三向瓣膜式靜脈留置導管,輸液港座埋置于上臂內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種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經頸內靜脈置管評估患者病情及血管條件后,確定置管部位。患者平臥,頭偏向對側。常規消毒后局部麻醉,在B超引導下進行穿刺,穿刺點位于胸鎖乳突肌下端分叉和鎖骨所形成的三角區域內。穿刺成功后,通過插管鞘放置導管,放入預定長度,抽回血確定導管在血管內。在穿刺點同側鎖骨下方偏外側的位置做一切口,分離囊袋。使用隧道針從囊袋處向穿刺點做一皮下隧道,將導管引入囊袋內,修剪導管,并連接到輸液港座,固定于囊袋內,縫合切口。后進行胸部X線檢查,確定導管尖端位置。
1.2.2 經貴要靜脈置管充分評估患者病情及血管條件后,選擇合適的上肢進行置管。患者平臥,上肢外展,測量置管深度。常規消毒鋪巾后局部麻醉,于B超引導下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通過插管鞘放置導管,放入預定長度后,抽回血確定導管在血管內;在穿刺點下方,上臂偏內側的部位做一橫切口,分離出囊袋;修剪導管長度,并將其引入囊袋內與輸液港座連接后進行固定,縫合切口。后進行胸部X線檢查,確定導管尖端位置。
1.3 評價方法為所有置管患者建立檔案,采用自制的觀察記錄表,分別在置管當日、置管后1周及1個月評估并記錄患者的疼痛、舒適程度、并發癥情況等。疼痛評估主要采用數字評分法,針對患者的理解能力采取面部表情評分法和主訴疼痛程度分級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分數越高,疼痛越重。舒適程度的評估根據線性視覺模擬評分標尺方法[2]設計評分表,用0~10分表示,0分表示無不適癥狀;1~4分為輕度不舒適;5~7分為中度不舒適;8~10分為重度不舒適(無法忍受)。同時采用自制的觀察記錄表記錄患者不舒適的出現時間和具體表現。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穿刺部位疼痛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穿刺部位疼痛情況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穿刺部位疼痛情況比較(分,)
注: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例數置管當日置管1周置管1月經頸內靜脈置管344.61±1.04 1.88±0.68 0.28±0.85 384.64±1.07 1.79±1.05 0.43±0.85經貴要靜脈置管
2.2 兩組患者置管后舒適程度比較關于舒適程度,置管當日因疼痛及初次留置導管,兩組患者均表示有不適感覺,程度基本一致。置管1周后的舒適程度表現出統計學差異(P<0.01),經頸內靜脈置管組的患者不舒適程度明顯高于經貴要靜脈置管的患者。研究者在置管1周后調查中發現,5例經頸內靜脈置管的患者表示頸部有明顯的牽扯感,因擔心頸部活動會影響導管的位置而限制了頸部活動;2例患者則表示異物感明顯。但在置管后1個月患者適應了導管后,不舒適的癥狀減輕。兩組患者置管后舒適程度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置管后舒適程度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置管后舒適程度評分比較(分,)
注:兩組患者置管后舒適程度比較,置管后1周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置管1個月后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個月經頸內靜脈置管組別例數置管當日置管1周置管1 344.72±1.07 2.28±0.83 1.16±0.62 384.86±1.10 3.86±1.23 1.21±1.12經貴要靜脈置管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在兩組患者留置輸液港期間主要并發癥表現為置管當日輸液港座留置部位較多滲血。而在置管后1個月的并發癥統計中,經頸內靜脈置管的患者出現了6例抽回血困難,經貴要靜脈置管未出現此現象,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置管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使用減少了反復穿刺為患者帶來的痛苦,避免了化療藥物及刺激性藥物對血管的刺激,降低了化療藥物外滲及靜脈炎的發生率,其感染發生率、安全性、患者對輸液裝置的接受程度和生活質量都明顯優于其他中心靜脈置管[1]。置管醫師會根據腫瘤患者的具體病情不同,置管部位是否有淋巴結腫大,預埋輸液港座部位的皮膚情況等,選擇經不同的靜脈進行置管,因而輸液港座的位置也有不同的區別,患者的感受及使用過程中的并發癥亦有不同。患者的并發癥多包含即刻并發癥、早期并發癥和遠期并發癥。
3.1 穿刺部位疼痛疼痛是輸液港置管時常見的并發癥,多為即刻和早期并發癥。本研究中,不同置管部位,在穿刺時均使用到局部麻醉,患者主訴置管當日的疼痛程度處于中度疼痛水平,但是可以耐受,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隨著置管時間的延長,疼痛逐漸減輕并完全緩解。
3.2 帶管期間的舒適程度在穿刺置管當日和置管后1個月,輸液港不同植入方式的患者在舒適程度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然而在置管后1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經貴要靜脈植入式患者的舒適程度明顯優于經頸內靜脈置管的患者,這與吳勝菊等[2]的調查結果相一致。經頸內靜脈置管的患者主訴在活動頸部時有牽扯感,這與管道在頸部反折有關,而且患者在翻身、睡覺時擔心牽扯、置管部位受壓而限制活動,進而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在維護時,經貴要靜脈植入者在維護和輸液時無需露出軀干部位,更易為患者接受。而且有報道[2]指出,經貴要靜脈植入的患者在長期輸液期間,洗澡時可直接使用保鮮膜等將外露蝶形針包裹起來便可進行淋浴,而經頸內靜脈置管的患者則較為不方便。
3.3 并發癥的觀察輸液港帶港期間的主要并發癥有出血、無法抽回血、感染、導管堵塞、導管夾閉綜合征、血栓、導管與輸液港座分離等[3-6]。在本研究中,經貴要靜脈置管的患者均未出現無法抽回血的情況,而經頸內置管的患者在穿刺后1個月時發生了6例抽回血困難的情況。據文獻報道[7],發生抽回血障礙的原因多與患者體位改變、導管尖端纖維蛋白鞘形成有關,也可能與抽回血時導管尖端側壁孔貼緊血管壁有關。此6例患者在通過調整體位,使用生理鹽水邊沖管邊回抽的方法后可抽出回血。其他并發癥在本研究中尚未發現,這與隨訪時間較短,樣本量較少有關,這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處。
[1]趙潔.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與PICC導管在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4):126-127.
[2]吳勝菊,全小明,趙文韜,等.上臂植入式輸液港與中央靜脈植入式輸液港的應用比較[J].護理學報,2014,21(12):55-57.
[3]鄒靜荷,嚴小紅,梁素嵐.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4): 1329-1330.
[4]喬曉雪.集束化護理預防對乳腺癌患者輸液港并發癥的效果[J].癌癥進展,2016,14(5):483-485.
[5]王佳,郝飛,付詩.微信平臺在乳腺癌術后輸液港化療患者延伸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6,31(8):91-93.
[6]石果,羅鳳,張玲.172例乳腺癌輸液港靜脈血栓相關因素分析[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6,41(5):530-532.
[7]張元紅,張潔,曹蘇生,等.輸液港植入患者出院后輸液港維護現狀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2):96-98.
2016-06-19)
(本文編輯崔蘭英)
430030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腫瘤科
劉美: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