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迎,藍登明,尚昆山,劉禹廷,劉俊良
(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原與資源環境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9)
?
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植物區系特征分析
王迎迎,藍登明*,尚昆山,劉禹廷,劉俊良
(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原與資源環境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9)
[目的]分析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植物區系特征。[方法]采用定點輻射狀普查、線路普查、特殊地區重點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運用植物區系地理學的基本原理,對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植物進行地理分布類型、生活型、水分生態類型分析。[結果]研究區有野生植物40科110屬161種,其中蕨類植物1科1屬1種,雙子葉植物35科92屬138種,單子葉植物4科17屬22種。從地理成分來看,溫帶成分占絕對優勢;生活型以草本植物為主,占植物總種數的80%以上;從水分生態類型來看,中生和旱生(包括中旱生、強旱生)都占據相當大的比例,分別占植物總數的49.70%和48.46%,說明該地區水分條件較差。[結論]該研究為今后鼠疫疫源區鼠疫的預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礎。
鼠疫疫源區;植物區系;特征分析
烏拉特前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河套平原東端,屬于陰山山脈的西延部分,是典型的外流流域灌溉區,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存在土地退化、鹽堿化等問題。該地區曾有過9次人間鼠疫的流行,均是由長爪沙鼠傳播的鼠疫菌[1]。長爪沙鼠是一種危害較大的鼠類,它以草本植物的種子、葉、莖為食,嚴重影響草地植被更新和牧草繁衍。攜帶鼠疫菌的長爪沙鼠很有可能通過植物將病菌間接傳染給人類,或直接傳染給人類。為了預防和控制疫鼠病菌的傳染,減少對人類健康和財產的威脅以及對植物生境的破壞,筆者從植物區系基本組成、植物區系分布類型、植物生活型、植物水分生態類型等方面研究了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植物區系特征,以期為當地疾控防疫中心提供鼠疫疫源區的植物名錄,探究鼠疫疫源區長爪沙鼠活動規律與植物分布的關系,為今后鼠疫的預防和控制奠定基礎。
1.1 研究區概況 烏拉特前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平原的東部,行政區劃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東與包頭市郊區及固陽縣接壤,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杭錦旗相望,西與五原縣相毗鄰,北至查石太山分水嶺,與烏拉特中旗相連。該研究區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積溫較高,晝夜溫差大,雨水集中,雨熱同期。該研究區的地理坐標為108°11′~ 109°54′ E,40°28′~ 41°16′ N。全旗東西長約143 km,南北寬約86 km,總土地面積為7 476 km2。研究區下轄8個鎮(烏拉山鎮、白彥花鎮、新安鎮、大佘太鎮、西小召鎮、小佘太鎮、先鋒鎮、明安鎮)和1個蘇木(額爾登布拉格蘇木),共有34.30萬人口。
1.2 研究方法 于2015年5、7、9月分別進行為期15 d的野外調查,2016年7月再進行了1次補充調查。此次調查方法采用定點輻射狀普查、線路普查、特殊地區重點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運用植物區系地理學的基本原理[2],通過統計、排序以及比較分析等研究方法,對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這一特殊生境的植物區系進行了研究。
2.1 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植物區系基本組成 由表1可知,該區共有野生植物40科110屬161種,其中蕨類植物1科1屬1種,雙子葉植物35科92屬138種,單子葉植物4科17屬22種。調查區有野生被子植物39科,占內蒙古總科數的34.21%。其中,雙子葉植物35科,占內蒙古總科數的36.84%;單子葉植物4科,占內蒙古總科數的21.05%。
由表2可知,菊科、豆科、禾本科的屬數均在10個以上,共占總屬數的37.28%;藜科和紫草科的屬數為5~10個,共占總屬數的12.70%;其他科的屬數均在5個以下。菊科、豆科、禾本科、藜科、薔薇科的種數占總種數的57.14%,是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的優勢科。
2.2 種子植物分布區類型分析
2.2.1 科的分布區類型。科是植物分類學中較大的分類單位,在區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植物區系中科的形成和分布是長期適應地理環境變遷的產物,對于區域氣候條件的忍耐性是受遺傳性控制的,因此植物科的分布區具有一定的穩定性[3-5]。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野生種子植物共39科,考慮到科的起源與發展特點[3,6-7],將其野生種子植物的39科進行分布區類型劃分,可歸納為:世界廣布、泛熱帶分布、北溫帶和南溫帶間斷分布、北溫帶分布、舊世界溫帶分布、以南半球為主的泛熱帶、熱帶亞洲-大洋洲和熱帶美洲分布(表3)。其中,世界廣布23科,占總科數的58.97%。世界廣布類型的科是世界各大陸廣泛分布的科,該調查區種子植物世界廣布型的科占有絕對優勢。

表1 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植物類群分析

表2 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各科野生植物的組成
表3 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
Table 3 Distribution type of seed plant family in plague area in Wulateqianqi

分布型Distributiontype中文科名Chinesefamily拉丁名Latinname世界廣布Worldwidedistribution禾本科Gramin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瑞香科Thymelaeaceae車前科Plantaginaceae報春花科Primulac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蓼科Polygonaceae莧科Amaranth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遠志科Polygal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薔薇科Ros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茄科Solan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堇菜科Violaceae唇形科Labiatae莎草科Cyperaceae傘形科Umbelliferae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泛熱帶分布Pantropicaldistribution蘿藦科Asclepiad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蕓香科Rutaceae蒺藜科Zygophyllaceae錦葵科Malvaceae北溫帶和南溫帶間斷分布Distribu?tionofNorthTemperateandSouthTemperateZones樺木科Betulaceae楊柳科Salicaceae胡頹子科Elaeagnaceae罌粟科Papaveraceae牻牛兒苗科Geraniaceae北溫帶分布DistributionofNorthTemperateZone百合科Lili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列當科Orobanchaceae舊世界溫帶分布OldWorldTemper?ate檉柳科Tamaricaceae以南半球為主的泛熱帶Pantropicaldistributionmainlyinthesouthernhemisphere桑寄生科Loranthaceae熱帶亞洲-大洋洲和熱帶美洲分布TropicalAsia-OceaniaandTropicalAmerica鳶尾科Iridaceae
2.2.2 屬的分布區類型。屬是由種組成的,它在分類學上所包含的種通常具有同一起源和相似的進化趨勢。屬的分類特征也相對穩定,占有比較穩定的分類區,同時在進化過程中隨著地理環境的變化發生分異,因此存在比較明顯的地區性差異。因此,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比科更能反映植物的演化擴展過程、區域分異及地理特征[5]。按照吳征鎰[8]對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類型的劃分,將研究區野生種子植物區系的108屬劃分為12個分布區類型和7個變型(表4)。
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野生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中,以溫帶成分為主,其中北溫帶分布占34.26%,舊世界溫帶分布占12.04%,溫帶亞洲分布占4.63%。
表4 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
Table 4 Distribution area of seed plants genus in plague area in Wulateqianqi

分布區類型Distributiontypes變型Variant屬數Numberofgenus世界分布Worldwidedistribution18泛熱帶分布Pantropicaldistribu?tion10舊世界熱帶分布Oldworldtropicaldistribution2熱帶亞洲分布TropicalAsia1北溫帶分布NorthTemperateZone28北溫帶和南溫帶間斷分布“全溫帶”8歐亞和南美溫帶間斷分布1東亞和北美間洲斷分布NorthA?siaandNorthAmerica2舊世界溫帶分布OldWorldTem?perate8地中海區、西亞和東亞間斷分布3歐亞和南部非洲(有時也在大洋洲)間斷分布2溫帶亞洲分布TemperateAsia5地中海區、西亞至中亞分布Medi?terraneanregion,WestAsiatoCen?tralAsia6地中海區至中亞和墨西哥間斷分布2地中海區至溫帶、熱帶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間斷分布2中亞分布CentralAsia4中亞東部2東亞分布EastAsia3中國特有分布Endemicdistribu?tioninChina1總計Total108
2.3 植物生活型分析 植物的生活型是指植物群落的一定的共同外貌,是植物對于綜合生境條件長期適應而在外貌上反映出來的植物類型,或者說它們是植物對一定的生活環境長期適應的一種表現形式[6,9]。研究區植物生活型可分為一年生草本(包括一年生草質藤本),一、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灌木或小喬木狀,喬木。
從圖1可以看出,研究區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為主,占植物總種數的80.00%以上。其中,多年生草本最多,占植物總種數的50.00%;其次是一年生草本和灌木,分別占植物總數的19.88%和16.15%;小喬木和喬木很少,不足5.00%。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植物易受長爪沙鼠等嚙齒動物的破壞,對當地居民和生態環境造成威脅。

圖1 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植物生活型Fig.1 Plant life type in plague area in Wulateqianqi
2.4 植物水分生態類型分析 植物生長在不同的自然地帶和不同的生態環境中,它們對水分條件、土壤鹽分狀況以及地表組成物質等重要生態因素均表現出不同的適應方式和適應能力,生態學上常將其歸納劃分為不同的生態類群[10]。植物生態學家Warming和Schimper按照植物對水分條件的適應性,將植物劃分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濕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等類群[11]。筆者按照植物對水分狀況的適應程度,將研究區植物水分生態類型劃分為強旱生、旱生、中旱生、中生(包括濕中生和旱中生)、濕生和水生植物。
從圖2可以看出,植物水分生態類型以中生為主,占總種數的49.70%;其次是旱生、中旱生和強旱生,分別占總種數的28.57%、14.30%和5.59%;濕生及水生極少,不足植物總數的2%。旱生、中旱生、強旱生植物共占植物總種數的48.46%,與中生植物幾乎持平,反映出該區域環境的旱化,其中強旱生植物的增加進一步體現了荒漠區的特點。

圖2 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植物水分生態類型Fig.2 Plant water ecotypes in plague area in Wulateqianqi
2.5 珍稀瀕危植物分析 瀕危植物一般是指由于物種自身原因、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植物[12]。這些植物通常具有以下特點:種群數量小;物種基因庫單一,缺乏異質性;地理分布區域狹窄;如果不加以保護,它們有走向滅絕的危險。《內蒙古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共收錄瀕危保護植物100種,其中一級保護植物6種,二級保護植物38種,三級保護植物56種。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共5種,其中甘草和蒙古扁桃為二級保護植物,占內蒙古全區總種數的5.30%;長葉紅砂、柄扁桃和阿拉善點地梅為三級保護植物,占內蒙古全區總種數的5.36%。
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疫鼠成患,必將對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造成威脅,因此,消除害鼠、截斷疫源、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刻不容緩。
(1)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共有野生植物40科,植物種類相對豐富。其中,蕨類植物1科,占內蒙古總科數的5.88%;雙子葉植物35科,占內蒙古總科數的36.84%;單子葉植物4科,占內蒙古總科數的21.05%。
(2)從科的分布類型看,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野生種子植物區系世界廣布型的科占有絕對優勢,共23科,占總科數的58.97%。從屬的分布區類型來看,以溫帶成分為主,占50.93%,其中北溫帶分布占34.26%,舊世界溫帶分布占12.04%,溫帶亞洲分布占4.63%。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復雜,屬于歐亞草原植物區,是荒漠化草原、典型草原與森林草原的過渡區,具有明顯的過渡特性。
(3)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野生植物以草本為主,占植物總種數的80.00%以上。其中,多年生草本占植物總種數的50.00%,一年生草本和一、二年生草本分別占植物總種數的19.88%和9.32%。植物水分生態類型以中生和旱生(包括中旱生、強旱生)為主,分別占植物總種數的49.70%和48.46%。這表明該地區水分條件較差,在氣候區上屬于半干旱地區。
(4)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區共有珍稀瀕危保護植物5種。其中,二級保護植物2種,占內蒙古保護植物的5.30%;三級保護植物3種,占內蒙古保護植物的5.36%。珍稀瀕危植物的出現也反映出該地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
綜上所述,影響鼠疫疫源地分布的主導因子除了植被因素外,還包括土壤、氣候、地質地貌條件等多種綜合因素。筆者對烏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地植物區系的研究只是從植物因素進行分析,還不夠全面,今后還應從多因素進行研究。參考文獻
[1] 尚昆山,那星一.烏拉特前旗嚙齒動物種類及其分布[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1(4):306-307.
[2] 王荷生.華北植物區系的演變和來源[J].地理學報,1999,54(3):213-223.
[3] 中國科學院《中國自然地理》編輯委員會.中國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29-89.
[4] 王荷生,張鐿鋰,黃勁松,等.華北地區種子植物區系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5,17(S7):32-54.
[5] TAKHTAJAN A.Floristic region of the world[M].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6.
[6] 王荷生.植物區系地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1-55.
[7] 王荷生.華北植物區系地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1-149.
[8] 吳征鎰.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13(S4):1-139.
[9] 楊錫麟.烏拉山種子植物調查報告[J].內蒙師院學報(自然科學),1965(00):69-96.
[10] 中國科學院內蒙古寧夏綜合考察隊.內蒙古植被[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
[11] 馬毓泉.內蒙古植物志:第1卷[M].2版.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12] 洪德元,葛頌,張大明,等.植物瀕危機制研究的原理和方法[M]//林業部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保護司.生物多樣性研究進展.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125-133.
Analysis of Flora Characteristics of Plague Area in Wulateqianqi
WANG Ying-ying, LAN Deng-ming*, SHANG Kun-shan et al
(College of Grass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9)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analyze flora characteristics of plague area in Wulateqianqi. [Method] Using fixed point radiation survey, line survey, special area key investigation, adopting floristic geography basic principles, geography distribution, life styles, water ecotypes of plants in plague area in Wulateqianqi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re are 161 species of plants in research area, which belong to 110 genera and 40 families. Among them there are 1 family, 1 genera, 1 species in Fern; 35 families, 92 genera, 138 species in Dicotyledon and 4 families, 17 genera, 22 species in Monocotyledon. Temperate components are dorminant. Herbage is dominant in life style,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8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pecies of plants; In water ecotype, the mesophyte and xerophile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respectively 49.70% and 48.46%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lants, indicating that the water condition is worse. [Conclusion] The study can lay a found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gue.
Plague area; Flora;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1BA107B05-2)。
王迎迎(1989- ),女,河北廊坊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通訊作者,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從事植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研究。
2016-09-09
Q 94
A
0517-6611(2016)33-0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