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訊
作為世界領先的畜牧創新產品與技術的交流、貿易平臺,同時也是畜牧創新技術發展的風向標,德國漢諾威國際畜牧展展示了大量的行業先進技術和產品,其中參與展會創新評獎的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本屆展會上共有167位參展商提交了251項新技術與產品參與評選。最終,智能牛犢系統、Wicky移動料倉蓋板自動開合器等4項獲得了創新金獎。
今年共有58個國家的2629家企業參加漢諾威國際畜牧展,其中中國參展企業180家,是繼德國、荷蘭之后的第三大參展國。
德國農協主席Carl-Albrecht Bartmer告訴記者,雖然中德相隔萬里,但近年來參展的中國企業數量迅猛增長,反映了中國農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尋求國際合作。
參展的中國企業中,飼料添加劑企業數量最多。北京京鵬環宇畜牧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繼偉介紹,中國的大多數飼料企業實力較弱,主要出口原料,開展國際合作、引進技術的需求十分強烈。“我國養殖設備和技術相對落后,這次來參展,主要還是想看看展會上有什么先進技術和設備可以引進,有什么機會可以合作。”常州牧羊人養殖設備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祥道出了很多中國展商的心聲。
在展會期間舉行的一系列論壇上,食品安全、可持續生產和動物福利等話題受到了與會代表的高度關注。高繼偉介紹,近年來中國畜牧業發展很快,但技術、管理和人才短板比較突出,食品安全和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為瓶頸,通過參展,更加意識到這些方面的問題,明白努力提升與開展合作的方向。EuroTier項目負責人建議中國企業家更加關注、重視歐盟市場對畜牧產品在動物福利保護方面的要求,“中國企業在歐盟投資畜牧業和開展貿易之前要做好這方面的相關決策判斷。”
當地時間11月8~9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全球跨境動物疫病防控框架(GF-TADs)執委會第9次會議在法國巴黎OIE總部召開。國家首席獸醫師張仲秋出席會議,并就地區工作情況和全球工作建議做專題發言。
會議回顧了一年來全球執委會和各區域執委會工作,分析了當前各項工作面臨的形勢,對下一年度工作提出了建議,并重點就推動各區域根據全球路線圖和戰略制定小反芻獸疫撲滅路線圖、完善跨境動物疫病防控評價指標體系、GF-TADs工作第三次評估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張仲秋在會議發言中表示,GF-TADs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協調FAO、OIE有關工作,并激發各成員有效地防控跨境動物疫病。他建議,盡快制定完成新的五年工作計劃,促進各地區、各成員間信息共享和工作的協調,在全球和區域框架下支持各成員更好地控制跨境動物疫病。
GF-TADs是FAO、OIE于2004年建立的一種合作機制,旨在聯合兩個組織的力量,支持成員控制和最終撲滅全球共同關注的、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跨境動物疫病,包括人畜共患病。該機制當前關注重點是協調各成員統籌推進口蹄疫、禽流感、小反芻獸疫、狂犬病等動物疫病防控,并進一步確認了繼全球成功消滅牛瘟后,于2030年在全球消滅小反芻獸疫的中長期目標。
2016年11月17日,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在浙江紹興召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成立80周年紀念暨第十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會上對部分畜牧獸醫科技工作者進行了表彰,感謝其為促進畜牧獸醫科技創新和畜牧業健康發展做出的貢獻,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退休職工朱延永同志獲得“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終身貢獻獎”。
朱延永同志是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獸醫病毒與免疫學方面專家,多年從事獸藥科研管理工作,曾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等職務。先后獲得六項科技成果,1995年被評為全國農業科技成果管理先進個人。
11月20日上午,首屆盛彤笙獸醫科學獎頒獎儀式在南京農業大學舉行。儀式現場,最高成就獎、杰出成就獎、杰出青年學者等七個獎項一一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劉秀梵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教授分別憑借在我國獸醫科學領域的突出成就獲得“最高成就獎”和“杰出成就獎”。
據悉,“盛彤笙獸醫科學獎”是由南京農業大學于2014年10月發起設立,是目前國內獸醫領域唯一一個面向科教領域杰出工作者所頒發的重要獎項,獎金從5萬元至30萬元不等,由寧波天邦股份公司捐贈。
首屆“盛彤笙獸醫科學獎”最高成就獎得主劉秀梵院士,是著名獸醫傳染病學家與獸醫教育家,在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動物傳染病的流行病學、致病機理和防控技術方面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在國內率先將單抗技術應用于動物疫病研究和控制領域,研制出針對重要畜禽病原體的單抗100多種,并建立了多個病原的快速診斷方法。在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基礎上,先后研制出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等7種新疫苗,其中,研制的禽流感(H9亞型)滅活疫苗是我國第一個獲得國家新獸藥證書和正式批準生產的禽流感疫苗,上述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力得到眾多用戶認可,在全國范圍內得到迅速轉化、推廣和應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杰出成就獎”得主張改平院士長期從事動物病毒致病機制、動物重大疫病快速監測技術和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研究,創建了免疫試紙快速檢測技術系統,創立了新概念疫苗理論,系統研究了動物IgG Fc受體免疫學功能和動物病毒分子致病機制,為動物重大疫病防控和人類自身免疫病藥物研發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為未來疫苗研究指明了方向,推動了動物免疫學學科發展和檢測技術進步。
獎項發起單位,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戴建君教授表示:“近年來,隨著人畜共患病頻頻出現,獸醫公共衛生得到廣泛關注。獸醫的使命從主要保護動物健康擴展到保障公共衛生安全、提高動物福利、推進產業經濟發展等多個方面。該獎項作為目前面向全國評選的獸醫科教領域重大獎項,對于進一步推進獸醫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11月19日,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成立大會,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汪學軍,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俊勛,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金發忠等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副秘書長、中國農科院科技局局長梅旭榮主持。
據悉,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是在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框架下成立的第一個產業聯盟,首批成員由11家中央科研單位、23家省部地市級科研單位、18家高等院校和23家乳品相關企業共75家單位組成,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擔任理事長單位。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是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專業聯盟,其宗旨是立足產業重大需求,開展科技協同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成果轉化模式創新,大力實施優質乳工程,推動民族奶業轉型升級成為優質奶業,以“振興民族奶業、健康中國家庭、造福子孫后代”為使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健康中國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