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黔
曾經花前月下,如今柴米油鹽。貴州省六盤水市這對77歲的金婚老人相伴半個世紀,他們用一生演繹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浪漫愛情故事。
來到楊培茹老人家,老人正在與一老朋友看圖紙,一個停車庫既是木工工作室也是儲藏室。“這塊正在加工的木料是我從垃圾堆撿回的寶貝,我這一屋子的木料基本上都是撿回來的寶貝……”男主人楊培茹退休后愛上了木工制作。
楊培茹老人今年77歲,與老伴喬連芬結婚已經50年了。1965年剛從山東醫科大學畢業的楊培茹和喬連芬彼此并不相識,他們和其他熱血青年一樣積極響應國家“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南下貴陽。后又下鄉鍛煉,楊培茹被分配到六盤水市鐘山區汪家寨鎮工作,喬連芬則在大河鎮衛生所。
已近耄耋的二老,憶及當年相識情景,有說不完的話?!半m然是同一個學校的,但在1966年前,我們都不認識對方?!睏钆嗳阈χf,或許是緣分還沒到,在同一系統、不同地點工作的兩個人,原本只是陌生人。直到1966年,兩個人的生命開始有了交集。
“當時,我們都是響應國家支援三線建設的號召,來貴陽報道后下鄉鍛煉?!睏钆嗳愫蛦踢B芬,都是一個組成員。也就是在這個組里,他們開始相識、相知。一來二去,兩人熟悉起來,又是同鄉和校友,感情也隨之升溫。一年后,1966年11月,兩人領了結婚證,沒有操辦喜宴,給親戚、同事發把水果糖、瓜子、花生就算是結婚了。
他們的人生之路,從此珠聯璧合。
“婚姻的秘訣?就是不要太計較,多看看對方的優點吧?!眴踢B芬笑著說,結婚這么多年,楊培茹很少做過家務,但她毫不在意,“他主外,我主內,我們分工?!倍诵莺?,楊培茹迷上了木工,四處張羅別人丟棄的木料,喬連芬也從不抱怨,“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平常也沒什么事,我支持他有這個愛好。”
“50多年了,我們一輩子沒吵過架、沒紅過臉!”楊培茹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秉性,但婚姻不是過家家,夫妻雙方一定要互相體諒和包容?!眴踢B芬則說,“我家老頭子遇事性子有點急,這時我就會少說話,更不會對著他吵,等他冷靜了再談就好了。兩人居家過日子,相互禮讓很重要。”
楊培茹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動不動就提“離婚”,這是最不明智的。“婚姻遇到問題,首先要想辦法修補,隨隨便便就提離婚,是很不負責的表現”。
楊培茹和喬連芬結婚后,因為工作關系,兩人曾兩地分居十七年。楊培茹從事公安工作,經常在汪家寨、水城兩地跑,而喬連芬在大河鎮衛生所上班,天天都忙,兩人只能在休息時間小聚一下。十幾年的分居生活中,兩個人從來沒有因為不信任出現分歧。說起信任,喬連芬老人甚至覺得不值一提,信任像是兩人理所當然應該做的事情,并不為任何事情所動。
“最艱苦的歲月我們一同度過,我們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共同的專業讓我們有了更多共同話題。但這遠遠不夠,尊重、寬容、信任讓我們恩恩愛愛到如今?!眴踢B芬認為,“包容、尊重、換位思考、責任心”是老一輩人心目中維持愛情和婚姻長久的秘訣。
在生活上,楊培茹是人人稱贊的模范丈夫?!霸诖蠛渔傂l生所上班時,最頭痛的事情就是挑水,那段斜坡的階梯,現在想想都心有余悸。老伴總是在休息時幫我把水缸挑滿。”喬連芬說,那時候的日子雖然苦了點,但是現在回味起來卻別有一番幸福的味道。用楊培茹的話說,老伴的健康才是他最大的幸福。但是,一直照顧妻子的楊培茹卻拉響了身體的警報。楊培茹1978年調入水城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兼任法醫,1981年任副局長。在這幾年間,肩負重任的楊培茹積勞成疾,不幸罹患胃癌,不得以從他熱愛的崗位上退下來。然而,“五十多年來都很滿足,因為我們都找到了心上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睏钆嗳阏f。
現在兩位老人的子女也都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一家人的生活和睦溫馨。楊培茹說堅強、忍耐、淡定,是他們那個年代的許多夫妻面對生活困境的普遍心態,也是他們能攜手經歷再多磨難也不離不棄的秘訣。
半個世紀的韶華如白駒過隙,他和她用一輩子平凡而溫情的相守,詮釋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他對她說,假如愛有來生,還要一起走。(本文稿件、圖片由鐘山區委離退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