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
近年來,關于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甚至到了見怪不怪的地步。
然而,對這一社會性的問題,我們很多人似乎沒有認識到它的隱性和長期的危害。睡眠不足會對學習能力產生負面影響,如,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耐心不足等等,還可引起肥胖,導致情緒波動、行為異常。事實上,睡眠不足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是長期的,這才是最嚴重的危害,因為睡眠對人體所有的細胞更新、再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保護身體健康來說,保證自然、良好、充足的睡眠是最重要的。從新聞報道來看,不管是記者調查還是研究機構的研究,大多都不約而同地把原因歸咎于學生作業多、上課外班以及在校時間長等有關于教育方面的事由。其實,除了這些顯性的原因外,還有很多隱性的原因。打個比方,如果學生睡眠不足是一種病癥的癥狀,致病原因卻是多方面的、錯綜復雜的社會性因素。而且,學生睡眠不足問題并不只是中國中小學生面臨的問題,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也普遍面臨著這一問題,日本、韓國也不例外。
調查發現,美國80%的13-14歲少年受到睡眠不足的影響,而國際平均比例為57%。從一些國際研究機構的調查研究結果來看,作業多、上課時間長是學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因素,但有關專家指出,“對于青少年來說,原因遠沒那么簡單。許多青少年睡得晚不是因為他們不想睡,而是因為他們睡不著。”這里面除了學習方面的因素外,社會生活方面的因素也不可忽視。例如,城市學生特別是大城市學生平均睡眠時間明顯少于農村學生,這與城市現代生活節奏快,休息休閑時間少有關。另外,電視、電腦、手機等現代信息技術入侵生活當中,學生在得到這些現代信息技術益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利影響。另外,家長的作息時間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因此,對于學生睡眠不足的問題,我們不能只把板子打在學校和老師身上,現代生活方式以及信息技術媒體、娛樂休閑方式、家庭生活、人際交往都是隱性的因素。即使是作業多、課外補習、培訓、學生在校時間長等有關教育的因素,也是社會性隱性因素共同促成的。例如,以分數為標準的高考指揮棒下,犧牲休息時間而搞題海戰、課外補習、機械重復性練習都不只是教育的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在教育上所產生的“癥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