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視作品中的圖書館,既可以充當故事的場景,也可以承載權利與自由、文化與環境、職業與性格、信息與科技、情感與人性等重大社會主題。
【關鍵詞】影視作品;影視題材;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089-02
2015年,一部溫馨暖人的短片《遲還的圖書》在網上遺躥紅,阿德里安·布勞迪飾演的霸道總裁在一座小圖書館里,同一位女館員展開一段關于圖書館生存的對話。許多觀眾仿佛第一次意識到,當圖書館出現在電影電視中,原來不僅可以充當故事的場景,還可以承載各種各樣的重大社會主題。
一、權利、自由
《圖書館戰爭》是為數不多的一部明確以“圖書館”為主題的影視作品,這部改編自有川浩的同名小說的電影,將故事植入在一個有著“媒體和諧法”的現代社會。根據法律,所有描寫侵害人身權利、擾亂和諧社會的書籍都要被接受銷毀,而作為圖書管理員的主人公,以守護人類明天的決心來對抗這個不合理的法律,守護將要被銷毀的書籍。近現代圖書館誕生的宗旨之一,就是要保護作者創作的自由和讀者閱讀的自由,《圖書館戰爭》作為一部科幻題材的電影卻表達著這樣一個傳統的、永恒的主題。
在另外一部著名的電影中,這個主題得到了更加直白更加明確的呼喚。在《肖申克的救贖》中,肖申克寧愿以被禁閉、被加刑為代價,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向政府申請,要在獄中為犯人們創建一個圖書館。這對于一個失去人身自由的群體而言,顯然是另一種形式的對于自由的訴求,同時也將主人公爭取權利的信念、不屈服的精神,與最后成功越獄走向新生所需要的智慧,不留痕跡地結合起來。主人公將自己反鎖在小圖書室中,通過擴音器材向犯人們放送唱片,任憑獄警在室外瘋狂砸門,嘴角撇出得意的高貴的微笑,那一刻,權利和自由顯現出其高于生命的珍貴。
二、文化、環境
同諸多城市中心或城市廣場宏偉的公共圖書館一樣,許多影視作品中的圖書館都被賦予文化的象征意義,甚至帶有濃濃的歷史感或宗教意味。公元4世紀晚期,羅馬帝國江河日下,地處于埃及行省的亞歷山大港如同落日余暉,該港不但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享譽盛名的亞歷山大燈塔,而且有人類早期歷史上最偉大的圖書館。這個圖書館不僅是文化寶庫,也是宗教象征,基督教與多神教矛盾不斷沖突不斷,雙方在亞歷山大圖書館對峙。隨著基督教占得上風,基督教徒進入圖書館,搗毀神像和書卷,亞歷山大圖書館淪為牲畜的飼舍。這是電影《城市廣場》的主要梗概,類似的故事背景在另一部著名的電影《埃及艷后》上也有運用。
國產的許多影視作品,也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圖書館(古代的藏書樓或檔案室)設為故事背景,甚至為之虛構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絕的古代圖書館館藏機關,如電影《四大名捕》和電視連續劇《瑯琊榜》,都起到了非常明顯的增強作品文化厚重感的作用。
環境問題也是影視作品的一個重要主題,同時也是人類文化作用于自然界的產物,這一主題在影視作品中的最主要表現形式就是災難片。在電影《后天》中,主人公們為躲避嚴寒的侵襲闖入的就是矗立在華盛頓國會山上與美國國會大廈分庭對峙、代表美國最高權力場所之一的美國國會圖書館,點燃的就是古埃及的統治者托勒密二世決心要“收盡天下之所藏”的對象——圖書。這一刻,熊熊燃起的是人類戰勝災難的堅強意志,化為灰燼的卻是人類數千年文明的積淀;這一刻,人類關于自然和環境的淺薄的價值觀被付之一炬,人類文化體系的重要支柱轟然崩塌。
三、職業、性格
同圖書館一起,圖書館員也無數次出現在影視作品中,但圖書館員真正以圖書館員的身份成為影視作品主角的機會并不多。在電影《圖書館員:尋找命運之矛的探險》中,一群飽學之士——圖書館員,利用他們豐富的知識展開一場前途未知的探險;在電影《黑俠》中,李連杰飾演的主人公以圖書館員職業作掩護,平時呆在安靜的圖書館里工作看書,危難時刻又像佐羅一樣除暴安良。這些影視作品,即使主角的表面身份是圖書館員,但設定的角色也往往僅是以圖書館作為一種身份的掩護,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圖書館員職業的平淡、乏味、毫無故事性。主人公表面圖書館員身份的平淡無奇,與劇本所需身份的“英雄本色”,這種強烈反差所帶來的戲劇效果正是編劇和導演的主要創作動機。
在圖書館員出現的影視作品中,圖書館員的形象或性格被刻畫成:戴眼鏡、安靜嚴肅、單身、孤獨、內向、羞怯、溫和、整潔、老學究、博學、神秘、清貧,或者古板、刻薄、傲慢、嘮叨、神經質、膽小懦弱、單調。即使是偶有圖書館員被刻畫得美麗漂亮、年輕、金發碧眼,也往往在時尚上的外表上增添一副眼鏡,也算是重新帖上圖書館員的標簽。編劇和導演對于圖書館員這種模式化的刻畫,一方面是劇情的需要,一方面也反映了社會對圖書館員職業的普遍認知。
四、信息、科技
圖書館最首要的社會功能是提供文獻信息服務,這一功能使得圖書館在許多影視作品中成為劇情發展的關鍵節點或主要線索。在《七宗罪》、《神探夏洛克》、《九層妖塔》、《哈里伯特與魔法石》、《國家寶藏》等影視中,圖書館都是解疑探秘、揭開真相的重要因素。在《赤焰戰場》中,布魯斯·威利斯飾演的男主角在利用圖書館解開疑團的過程中,不但秀了一把中文,而且秀了一把關于圖書館非常專業的知識:他能準確地分辨出美國通用的杜威十進制圖書分類法和哈佛燕京圖書館所采用的亞洲圖書分類法的區別。這在所有涉及圖書館題材的影視作品中也是最極致的一種專業表現。
當然,在信息成為重要社會資源的現代社會,信息總是和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聯系在一起,許多影視作品也通過圖書館展現了這一關聯。這其中,一種非常重要的題材就是時空穿越,創作者們通過時空穿越這一明顯屬于“老祖母悖論”、可觀眾就是喜聞樂見的形式,將科技與人性、過去與未來串聯在同一卷膠片中。《時光機器》、《仁顯王后的男人》等影視作品,正是利用圖書館這一特殊的媒介實現了這種串聯,也可以看作是社會對圖書館推動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作用的一種認可。
五、情感、人性
情感和人性是影視作品永恒的主題,圖書館出現在影視作品中,情感發生地和人性展示臺也是其最主要的場景擔當,包括前面提及的其他主題的圖書館影視作品,情感和人性也往往是通過圖書館來展現重要劇情元素。
在《情書》、《假如愛有天意》、《周漁的火車》等影視劇中,圖書館或作為浪漫愛情的滋生地,展現愛情與知識的交融;或作為豐富情感的修煉場,為角色提供精神的庇護和心靈的寄居。相信今后在圖書館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會有更純真更深刻的情感被描寫被刻畫。比如關于我國著名的私家圖書館天一閣,其凄美動人的“蕓草”的故事如果被拍成影視作品,將會像“化蝶”、“天仙配”等題材一樣膾炙人口。
人類的情感是豐富的,人性是復雜的。影視中的圖書館里,不僅有感人的愛情上演,也有赤裸裸的人性展現。在電影《天使之城》中,導演安排專門護送垂死病人上天堂的天使們在高大宏偉的圖書館聚集,直白地應合阿根廷大詩人博爾赫斯的名句“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使人在圖書館感受天堂的氣息;而在電影《辣手神探》中,圖書館的寬敞明亮同槍戰場面的恐怖血腥形成鮮明對比,仿佛通過天堂地獄的時空轉換映襯出人性的復雜與悲涼。在影視中,圖書館似乎可以包容一切的美好與罪惡。
電影電視是表現人類文明的最重要的載體,而圖書館是傳承人類文明的最主要機制,當電影電視遇上圖書館、當圖書館出現在影視作品中,人類的認知、科技的進步、靈魂的善與惡,就以一種意想不到卻理所當然的形式,在觀眾的感觀和思想中鋪陳開來,跨越國度,穿越時空。
參考文獻:
[1]賴許.電影中的圖書館員[EB/OL].http://emp.byui.edu/raishm/films/introduction.html.
[2]黃德泉.論電影的敘事空間[J].電影藝術,2005,(3):18-23.
[3]張力菊.電影中的圖書館與圖書館員[J].圖書館建設,2008,(6):107-111.
[4]劉勇.淺論當代圖書館員的職業素養與形象塑造[J].戲劇之家,2016,(8):282.
作者簡介:
金瑞璠,單位:河北實驗中學(石家莊二中南校區)高三年級9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