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屏
摘要:王巨成的少年小說創作體現了作家對現實的強烈關注,其對少年成長中的呵護與焦慮讓人動容,并把少年小說與作家思考的問題做到了有機結合,有一定的價值與地位。本文以王巨成少年短篇小說集《真的喜歡你》為例,簡析了其創作中的突破、特色與不足,期待作家有更大的突破與成就。
關鍵詞:少年小說;突破與超越;藝術特色
在當前少年成長小說的創作中,尤其是校園小說的創作中,王巨成的創作是不能繞開的話題,也就是說,王巨成的少年成長小說創作,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與地位。本文就以王巨成的短篇小說《真的喜歡你》為例,談談王巨成少年小說創作的一些特點。
一、對兒童問題小說的突破與超越
我國的兒童文學創作自解放以來,一度夸大了其教育功能,所以兒童文學的創作不管是題材還是內容,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與束縛,人為地劃定了一些禁區與雷區。這個問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尤其是與國外文學的交流與接軌,兒童觀與文學觀已經有了重大的突破與改進。兒童文學的發展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劉心武《班主任》“救救孩子”的呼喚、劉健屏《我要我的雕刻刀》的個性意識的蘇醒,而且有了常新港對于少年兒童心理的審視與關注,有了曹文軒那種帶有唯美風格的詩意敘述。而在其中,能夠直面少年成長現實,不回避尖銳問題存在,帶有真誠的述說與深切的思考,體現一種強烈的神圣使命感的作家,王巨成應該被廣泛關注。不客氣地說,關注王巨成的少年小說創作,會給我們的教育改革、給少年的成長帶來新鮮的空氣與必要的提醒。
王巨成對這一問題的突破與超越之一就是及時跟進少年成長的真實環境,把少年成長中的問題與其所存在的家庭、學校與社會聯系起來考察,提供令人信服的成長空間與現實土壤。在小說《顏妍生活里的一場地震》中,作家把目光投給了一些特殊的初中生,那就是當官的子弟,這里有兩個人物,一個是秦海天,因為父親的位置,他在學校里始終春風得意,就連平時不怎么會笑的校長見了他也是面帶微笑。但是由于父親的雙規,他很快墮入人生的低谷,體會最深的就是人世的炎涼,父親在位的時候,巴結最厲害的的一位叔叔立馬與他們家撇清關系,母親又放不下臉面做事,不要說其它,就是生存下去就是個問題。另一個就是女生顏妍,這是作家精心塑造的一個角色,她雖然也是干部家庭出身,但是她卻沒有絲毫的優越感與擺架子,反而清醒地認為不要自己的爸媽給自己財富與榮耀,只要能做個問心無愧的好人就行,而自己的理想非常踏實,哪怕是掃大街也沒有什么不好。為了寫好這兩個人物,作家又專門塑造了周菲菲這一人物形象,周菲菲是個及其上進又及其虛榮的女孩子,虛榮到不讓這樣的媽媽去學校,甚至有同學在時見了也不說是自己的媽媽。由于周菲菲的媽媽是秦海天家的保姆,后來因為秦家出事成了個掃大街的環衛工人,顏妍經常幫助她掃大街,這三個人就有了一個連在一起的故事鏈,在這個故事鏈中,三個人物的形象益發鮮明突出。顏妍的樸實與真誠,秦海天的消沉而振作,周菲菲的虛榮與掩飾,都得到了集中而有力的刻畫。小說大量的細節與生活,令人信服地展現了當下初中生的生活世界與精神世界。在眼下的少兒文學創作中還沒有哪個作家這么敏銳而準確地表現了這樣一些少年形象。在《向往遠方》中,作家關注的是學校旅游車交通事故后,對小鎮上人們尤其是學生們心靈的影響,從而作家提出了如何向遠方,了解遠方,詩意生活的問題。而在小說《大路朝天》中,作家又把筆觸伸向了當前少年心靈疲憊,如何拯救的尖銳問題,作家很好地設計了一個叫楊林的初中生回到父親老家讀書,在那樣一個特殊地方經歷成長洗禮的故事,并且在那里也重新塑造了楊森的形象。這些問題,應該都是非常困擾學校與家庭的問題,作家用文學的手段做出了自己的認真思考與回答。這也是對當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益嘗試。
“一部作品要引起少年兒童的興趣和好感,就必須讓少年兒童通過閱讀對讀者產生一種信任感,”覺得作者“是可以信賴的朋友”[1]。王巨成對兒童問題小說的突破與超越之二就是關注所有容易被人忽視的角落與各色少年個體,而且都不是簡單關照,而是深入其精神世界,用真誠的心做他們的代言人。在小說《故事里的陳永林》里,王巨成關注的15歲的陳永林,他在小說里的真實生活是爸媽不在家,跟奶奶一起生活,看書時躺著,做作業時還看著電視,考試就是六七十分,星期天就往外溜出去,臭襪子放在枕頭底下。這樣的學生在班級里普通得容易被人忽視成空氣,但是作家卻抓住了這樣的少年切入,因為一個家長會的召開,老師強調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不把父親或者母親請來,這樣引發了少年陳永林對自己的發現與假設,在陳永林的假設故事里,我們看到了陳永林心靈的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陳永林渴望優秀、渴望成熟、渴望美好,誰能不為這樣的少年而動容?誰又能輕易忽視這樣的少年存在?在小說《在路上》,作家關注的是高考以后的初中生的心理世界,作家寫了一個叫黃元的學生,高考之后,他與很多同學一樣,一方面等待著那個重要結果的到來,另一方面心情復雜地揮霍著這其中的一些日子,他們提議在27日晚上的那個特殊時刻,在工農橋上玩一個通宵,但當黃元真到那里的時候,同學并沒有來,但是一系列的經歷,使得黃元能夠在剎那之間獲得頓悟,能夠有能力面對那個不管是什么樣的高考結果。這樣不由得讓我們多想一點的是,在孩子們需要這些的時候,我們為什么不能早一點給他們這種力量與心理呢?在小說《世紀末的春天》里,作家寫出了一個非常純真可貴的女生林雪涵的形象,林雪涵因為說了同桌孫亮一句“這家伙一直不來才好呢”,沒想到的是孫亮果真因為給女生方亞文采摘紫色小花而遭遇車禍,這樣使得林雪涵背負了非常重的心理負擔,認為是自己的玩笑似的詛咒導致了孫亮的送命,可貴的是這是沒人知情的事情,沒人在意的事情,但是林雪涵卻在別人誤解重重的前提下,仍然沒有逃避自己的心靈重責,直至走出這樣的困境。通過以上的簡單回顧,我們就可以看到作家真的是用心走進少年的心里,跟他們一樣去經歷去思考去關注生活,不希望任何一種類型的少年被人忽略,而他們都應該成為作家細心呵護的對象,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存在。這樣強烈的使命意識,體現了作家嚴肅的創作態度,更體現了作家對當前一些少年成長的深深焦慮與不安。因此,這就是王巨成少年小說的重大價值,也可以說,盡管王巨成的小說會有某些不足,但不應該成為被評論界忽視的理由。
二、藝術上的可貴探索與個人風格的行成
“理想的少兒文學創作應該是成人視角和少兒視角的自然交匯。”[2]經過多年的創作實踐,王巨成一直沒有放棄探索,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大致說來,王巨成少年小說的主要特色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講好故事,讓可讀性成為可能,并且給人一種情感的力量。著名作家曹文軒說:“文學沒有理由否認情感在社會發展意義上的價值,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皆是與情感不可分割的。”[3]王巨成的小說在講好故事方面一直有獨到的地方,從小說的開頭,王巨成一般由故事中的高潮切入,環環相扣,一步步抽絲剝繭似的把讀者帶進自己設計好的故事中去。伴隨著精彩的的故事,小說的情感也就深入少年讀者的心,打動著他們。比如,小說《真的喜歡你》,先是交代出一個比其他同學都矮的、什么都不出色的李朵,嫵媚的名字卻偏偏是個男孩,接著再補敘出田老師對衣老師執著的愛情,這事本來跟李朵沒有任何關系,但巧就巧在李朵在自己的英語書里看到了一張“真的喜歡你”的紙條,這個紙條把這個異常普通得男孩子的心田攪亂了,他以為這個紙條應該來自本班的一個女孩,但就在他這樣充滿另一種心情渴望來到學校時,卻聽到了一個震動人心的消息:但衣老師遇到了一起車禍,嘴唇摔破了,腿受了重傷,美麗的衣老師不再相信愛情了,而癡情的田老師卻并沒有放棄對衣老師真正的愛,要想打動衣老師的心,那就要找到一張在衣老師出車禍前寫給她的一張紙條,這就是李朵書里的那張紙條了。但是作家有安排了一張波折,那就是李朵盡管把紙條藏得很隱秘,卻還是被爸爸媽媽發現了,一頓審問自然不可避免,好在有驚無險,李朵不但把紙條給了衣老師,而且還給衣老師講了這里面的前后故事,這樣田老師收獲了衣老師的愛情,李朵也在不斷長高。這是一個歪打正著卻異常溫馨的感人故事,盡管寫了愛情,但是這個愛情卻是那么美好。其它作品,比如《世紀末的春天》、《向往遠方》、《大路朝天》等,都是這樣。王巨成是一個善于寫作校園文學的高手,他的小說有著一種十足的魔力,讓少年兒童欲罷不能。可以說,王巨成真正讓校園寫作變成了可能,而且變成了非常成功的現實。需要說明的是,王巨成講故事不是討好少年閱讀需要的媚俗寫法,而是在精彩的故事中逐步寫出故事背后的深刻與思考。
第二,寫好人物,讓形象立起來說話。王巨成是一位嚴肅的少年文學作家,不是花里呼哨地記錄校園生活表面的熱鬧與喧囂,自然在小說中就要在塑造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上下功夫,因為小說的價值說到底,是寫出能夠立得起來的人物形象。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呼之欲出的初中生形象向我們走來。像《顏妍生活里的一場地震》力的顏妍,盡管出身干部家庭,讓人羨慕,但是做事低調,性格樸實,讓人敬佩。可貴的是作家塑造這個人物,是放在具體可感的環境里去真實表現的,那就是她看多了一些干部的表里不一,她深深地為他們感到難過,而同班同學秦海天的遭遇更是活生生的事例,使她感受到了失去家庭的痛苦與不安,另一個同學周菲菲的愛慕虛榮更是讓人揪心,使她更感到了人生需要的是腳踏實地,需要回歸淳樸。因此,顏妍才可能把作為一個城市美容師的想法寫進作文里去,而且她愿意親身實踐,真正去掃幾次大街,感受環衛工人的勞動與付出,當知道爸爸借助權勢,剝奪了周菲菲媽媽工作的權利時,她非常憤慨,要求爸爸還人家一個公道。讓讀者動容的還有她的善良,當知道周菲菲的媽媽就是掃大街的環衛工人,而且周菲菲否認她是自己的母親時,她愿意為虛榮的同學保守著秘密。這是多么讓人喜愛的孩子,閃爍著多么璀璨的理想光輝!其他幾個作品里的像陳永林、黃元、楊林、楊森、林雪涵等,都是讓人可信的初中生形象。這些能夠立得起來的人物形象,讓王巨成的作品厚重起來,也經得起推敲,從而為當代少年文學的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與保證。
第三,寫好心理,讓人物有深度。王巨成小說創作總是能夠深入人物心理,讓每一個人物都能夠展現自己豐富的心靈世界,不是輕易地讓人物類型化與概念化。這一點既顯示了作者對筆下人物的熟稔與洞悉,更體現了作家對人物的真摯關懷與真切理解,也體現了作家對待文學創作的嚴謹與真誠。比如對于陳永林來說,他明明準備與班主任解釋一下自己的父母不能來參加家長會的,但是他發現班主任根本沒有問他的意思,于是他就恍然明白了一些東西,所以陳永林走出校園時,“就有了像落日一般的惆悵,并很有韌性地彌漫開來。”于是就有了陳永林開始了自己的想象中的角色塑造,當然這是他自己對自己的假設,于是他在自己的故事里有了一種身心飛翔的感覺。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是陳永林對現實中的自己的不滿,也是對自己的希望與改變。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毫不出色的初中生依然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誰能對這樣的初中生視而不見呢?問題是陳永林肯定不是一個兩個,這樣的一個群體多么需要身邊的大人蹲下來關心他們鼓勵他們啊!很多人習慣了眼里有優秀的孩子,但是更應該多看看那些不太優秀的孩子們。王巨成寫了不少非常優秀的中學生,但他也不忽略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中學生,而且作家總是充滿感情地親近他們、走近他們、表現他們。作家塑造這些人物的時候,不是在空洞地生硬地表現,而是用大量豐滿的情節與細節去展現,這樣的人物顯得可信,令人易于接受。
三、王巨成創作中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作為一個產生一定影響的當代少年文學作家,而且是一位有一定藝術風格的作家,我們可以期待王巨成的創作更上一層樓。因此,提出他創作中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就非常有必要。王巨成小說創作中主要的問題大致有:第一,王巨成過于莊嚴的使命感與對待少年成長的焦慮感,促使作家寫出了許多值得重視的生活現象與人物形象,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創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與粗糙之處,就如同有的評論指出的那樣:“教育的責任意識不自覺地凌駕于文學的表達之上,使得讀者對文本的思考甚于對文本的感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品的感受力。”[4]第二,作家對待少年形象塑造的時候,有些急躁,不夠平和,作家作者的成人身份不自覺地過多會介入,使得作家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顯得粗糙一些。有時候少年人物形象顯得過于成人化,甚至失真。第三,作品的整體性顯得有些沉重與瑣屑,靈動性與美學價值不夠突出,與同時代的一些作家相比更加突出,比如曹文軒、常新港、彭學軍等。總之,少兒文學創作是要傳達美的,就如同著名學者劉緒源所說:“只要是真正的文學,其本質總是審美的,它只能以美為基礎。兒童文學離不開兒童的審美特征,……絕不能是打著文學的旗號缺圖解一時(或某一部分人心目中的)‘善。”[5]因此,作家要在這一方面多做探索,多下功夫。
我相信,隨著創作的逐步深入,創作實踐的不斷總結,王巨成可以把作品寫得再從容一些,精細一些,不但要有對少年成長的呵護與焦慮,更可以寫出具有中國特色、走向世界的優秀少年文學作品來。
參考文獻:
[1][2]周曉波主編.少年兒童文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2).
[3]曹文軒.三個放羊孩子的故事[M].少年兒童出版社,2012,2(1).
[4]李彥之.虔誠的守望者——王巨成校園小說創作論[D].中國知網,碩士論文,2004,5.
[5]劉緒源.兒童文學思辨錄[M].海豚出版社,20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