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關鍵詞】 舞蹈;本質特征;主體性;動態
性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2—0082—01
作為人的生命的表現的舞蹈藝術,不僅是肉體生命的運動,而且是精神生命的象征。這樣,舞蹈才有真實的意義。人是有思想、有意識、有靈魂的,那么人的跳舞當然會受思想、意識以及靈魂的左右。下面筆者將從舞蹈的美入手,闡述舞蹈的本質特征,即主體性特征和動態性特征。
一、舞蹈的主體性特征
1. 身心統一的肢體。對舞蹈的認識,非常容易停留在肉體即身體的表層。我們應該認識到,舞蹈的主體性沒有像其他藝術那樣轉化到物化物上,舞蹈是由活人跳出來的,人不跳,舞蹈就結束了,留下的只有人的記憶。以現代舞為例,現代主義舞蹈是資產階級個性解放和大機器文明的產物。這樣說,不僅由于現代舞蹈的創始者個性解放、大膽創新,現代舞蹈產生于大機器文明時代,而是因為,現代舞蹈產生的原因是突破傳統僵化的程式,在大機器文明所激發的現代科技觀念之中,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基礎。正如拉班認為,象征性舞蹈屬于舞蹈藝術的最高形式,它能描繪出一種令人心醉神迷的境界,或者被人們稱為靈肉一致、身心統一的高度集中狀態。
2. 作為人的意識的載體。人所獨有的這種意識和意志,通過動作的靈活豐富而透露出來。我們弄清楚舞蹈活動是受人意識支配這一問題,并非為了回答一個淺顯的知識性問題,而是為了證實看似最淺顯、最司空見慣的人體藝術,恰是人類精神境界的最高表現。我們并不把舞蹈藝術的神圣,拔高到是少數精英的“非自然性”的精心創造,而把普通人民置于舞蹈藝術創造之外;相反,正是這種最普通的、看似無心的“自然性”創造,是受意識支配的結果。
二、舞蹈的動態性特征
確定了舞蹈藝術這一特點,不僅是研究可否為三大要素增添一個新要素,更主要的是要確立這門藝術強烈的主體性。
1. 永遠的鮮活性。我們已經說過,舞蹈藝術是鮮活的。也就是說,它沒有過去時,只有現在時,過去的已經不復存在。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有少數地區與民族,憑借某種客觀條件得以保存他們先祖的舞蹈,但很難說絕對不變。印度舞蹈憑借佛教在廟宇中繼承了他們的古典舞;日本憑借藝妓傳播著據說是從中國唐代帶回的舞蹈;土耳其憑借每個村民的傳統意識保存著本村祖先創造的舞蹈……但人們仍不敢相信,人怎么會一點不變地把人身上的動態性藝術保持得一點不走樣?我們的基本觀點是:舞蹈只有現在時,即使忠實地保存著原始狀態,也已不是當時現場鮮活的舞蹈了。舞蹈只有現場跳著,才是真正鮮活的舞蹈,轉移到后代身上,那個鮮活性已經成為后代舞蹈的鮮活了。
2. 動態的形象性。舞蹈是人體動作的藝術,動作是構成舞蹈最基本的元素,舞蹈動作指經過藝術加工、提煉、組織、韻律化了的人體動作。舞蹈動作大致可分為表情性動作、說明性動作、裝飾連接性動作三類。表情性動作是直接抒發人物情感的動作,往往是作品中的主題動作,結合高難度的技巧或人物的性格特點,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只有被韻律化了的人體動作才是舞蹈動作,舞蹈的動態是有節律的,所以節奏是舞蹈動作區別于其他人體動作的顯著標志之一。節奏性是指舞蹈動作呈現出有規律的強弱長短變化。節奏又可分為內在節奏和外在節奏。
3. 連貫的雕塑性。人們常說,舞蹈是動的繪畫、活的雕塑,這說明舞蹈必須具有造型性或雕塑性。而造型性本身,首先就要求動作的構成具有美感,必須是經過提煉的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典型性動作。這當中包含以人體做姿態的造型、舞蹈隊形,等等。舞蹈造型的美感,可以來自對于現實生活的準確表達,也可以來自對于思想情感的詩意表達。
舞蹈的造型里講究雕塑感、詩情畫意、構圖美;流暢的舞蹈造型中講究音樂性、節奏感和韻律美。舞蹈造型要在“橫”的空間里,動作于舞臺三度空間點、線、面上處處俱美;流暢的舞蹈造型要求在“縱”的時間中,似行云流水般地將一個個的動作姿態接連起來,在節奏化韻律美中連續運動起來。準確的造型能以美的形象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流暢的造型能以生動活潑的形象,自然地將造型流注和存儲于觀者的記憶之中。而那些不能給人們留下什么印象的舞蹈和舞劇,缺乏造型的特點和造型不流暢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