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盼
摘要:屠格涅夫先生的著作《阿霞》將普通的男女之情,通過細膩的心里描寫,微妙的情景烘托,以及恰到好處的欲言又止的斷字1對話,塑造了3個有血有肉,帶有典型俄羅斯氣質的主人公,進而表現出對一個民族和國家未來和走向的擔憂。
關鍵詞:社會階級;心理;時代產物
以一顆少女之心去解讀《阿霞》是否太過淺薄,但是在恢弘的社會背景之下,一顆顆真實跳動的鮮活心臟才是活生生現實中觸手可及的真相。
屠格涅夫先生因其長篇小說《貴族之家》,《羅亭》等蜚聲海外,確實是大家之作,但更甚愛《阿霞》。在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男女之情,通過細膩的心里描寫,微妙的情景烘托,以及恰到好處的欲言又止的斷字1對話,塑造了3個有血有肉,帶有典型俄羅斯氣質的主人公,進而表現出對一個民族和國家未來和走向的擔憂。
阿霞是當時俄國農奴和貴族,兩個階級的產物。她像是一顆來自貓眼石堆,但由于沒有銘牌無法走進高貴博物館的藍寶石。阿霞是哈金父親與其母親過去的侍女塔季雅娜的女兒。阿霞從小就知道自己名不符實的地位,她想讓全世界忘卻她的出身,她既為自己的母親感到羞愧,又為自己的羞愧感到可恥,又為母親感到驕傲。她在過去和現在知道了許多在她這個年紀本不該知道的事情。青春的活力在她身上洶涌澎湃起來,熱血沸騰之際,而近旁卻沒有一只手去指引她。這個非正常開始的生命,注定一生不平坦。
她像只受驚的小鹿。阿霞從小缺少女人的照料,先是母親去世,九歲父親離世,再后來跟隨哥哥一起生活,從小顛沛流離的生活,使她不信任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她不會待人處事,愿意賣弄,那都是因為一種與生俱來的莫名的壓抑經常的壓著她。她自尊心極強,但那是在極度的掩飾她的那種刻在骨子里流在血液的自卑呀。她那沒有經驗的自尊心,不安的糾結著,掙扎著,但她整個身心都向往著真實。
她是個內心住著一個小‘野獸的姑娘。阿霞曾對恩先生說:她要走的遠遠的,不論去哪里,去祈禱,去做艱難的事情,否則日子一天天過去,生命終要消逝。她敢于創新和享受真實的生活。這也許是阿霞有勇氣向恩先生表白講出內心愛慕之情的最大動力吧,心之所向,性格使然。
恩先生是當時俄國兩種新舊思想碰撞的產物,也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產物。19世紀前半葉俄羅斯依然是個封建農奴制國家,與此同時資本主義因素也在悄無聲息的增長著。越來越要求打破農奴制的桎梏,貴族知識分子深受西歐社會思潮的影響,敏感到時代的潮流,不滿于現實,進而抨擊時弊。
恩先生是個典型的‘多余人他是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他向往新的生活,追求自由和崇高的理想,但是他確只是在想,從未有過實際的行動。最終無法真正的同貴族階級徹底決裂,一旦碰觸到現實問題,他的貴族思想,作風,習慣和世俗的偏見,往往又占了上風。在最后的約會中,他看見阿霞全身瑟縮著,吃力的喘著氣,輕輕的咬著下嘴唇時,他依然冷酷無情的將所有的過錯牽強的怪罪到阿霞身上,怪她毀了他的聲譽,瑟縮在那個角落里的是你心愛的姑娘呀,你怎么能忍心用如毒箭般的謊話去傷她呀。他軟弱到沒有一點擔當。他的心里明白:他與她面臨的不是沉緬于愛戀的歡樂,而是要遵守許下的諾言,履行艱難的義務。他更是知道:娶一個怪脾氣的十七歲小姑娘是不可能的。
夜下敲窗是他挽回她的最后一絲機會。但是他依然在等待,等待著天明,然后告訴阿霞:他愛她。可是幸福沒有明天呀,它也沒有昨天,它不記得過去,也不想未來呀,它只有現在——而且不是一天,而是一瞬間,幸福只在當下。
是他們共同埋葬了他們的愛情,一個有著極重的心里負擔,擔心著階級的懸殊;另一個語言先進,思想保守,軟弱到無擔當,只知退卻。然而造成這兩種性格的是什么那?是當時那個社會大熔爐,他們像所有的俄國人一樣,活在固有的階級和社會觀念中,活在別人的眼中,不顧自己的心。恩先生的性格忠于當時的社會。但是讓我們氣憤的是他性格的前后不一,言行不一,如果他是小說前半部所表現出來的樣子,那他后來就不可能表現的那樣惡劣。那他在最初的最初的開始在我們面前就應該是個壞蛋。
曾經有時在在想,阿霞與恩先生沒有走到最后是幸還是不幸。即使他們在一起也不一定會幸福,他們思想上的桎梏緊緊的扼制著他們幸福的咽喉,思想上的包袱滲透到他們生活中的點滴瑣事之中。恩先生的軟弱,只會讓阿霞更加傷心。因為阿霞需要的是一個英雄,一個真正的不同尋常的人。那阿霞還會遇到更優秀的人嗎?問題在于阿霞已經是當時最具先進思想的優秀人 ,比他更加優秀的人幾乎沒有。他們是合格的青年男性,以后會是合格的中年男性,進而是老年男性,但缺永遠都不會是男性公民,他們不懂得承擔自己的責任,不懂得踐行自己的理想,更談不上建設更加強大的俄國,那俄國的未來和前途又在哪里?俄國的未來在他們手中是怎樣的模樣?
深深的疑問和擔憂在屠格涅夫先生的腦中久久徘徊不去。
當時的俄國社會,阿霞恩先生以及周圍的一切都應為他們的愛情買單。中國俗語中講: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成就一件事情。那么只有共同的覺醒才能挽救當下的俄國,讓他強大不倒。
注解:
①斷字:說的每個字都是斷開的。
參考文獻:
[1]安靜.譯.屠格涅夫著.阿霞[M].上海三聯書店,2014.7.
[2]車爾尼雪夫斯基,朱憲生.幽會中的俄羅斯人——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說《阿霞》讀后思考[J].文藝理論研究,1983(2):1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