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柯薪
摘要:“藝術時空”何為?簡言之,“藝術時空”是一種時間和空間相互摩蕩更迭,使得時空變幻,忽今忽昨,一此一彼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審美典范。筆者以為如此之手法是詩人有意布下的一張有力的網,一張一弛,緊緊地網住讀者的神思,網住讀者的情感。
在千百年的詩海中,將筆者緊緊網住的便是張耒的一首《初見嵩山》。此詩結構頗有些靈動通透之感。雖是開門見“山”,可此山非入云之山,而是詩人入懷之山。寥寥幾筆中,一虛一實間,詩人布下了虛空之網、現實之網、虛實結合之網,層層疊疊,造語極新。
關鍵詞:藝術時空;虛實結合;網
一、心中想象、仕途遭遇的網,網住故人之情
詩歌開篇并未先言嵩山之景,而是先言詩人自身“年來鞍馬困塵埃”的仕途艱辛,宦海沉浮,車馬勞頓之形狀。繼而,時空的針線跳躍,線索游走于現實之景和詩人的想象之中“賴有青山入我懷”,來來回回間詩人已布下第一張網。雖然官場失意,但心中卻有一直有人陪伴,詩人道出入駐心中多年的嵩山。雖然平生還素未謀面,卻已相見千萬次,訴諸忠腸千萬回。
這張網是現實和想象的網,是詩人初見嵩山情感的網。這一網,有從未拜會嵩山的欣喜向往,更有和一位故友摯交相見的感慨萬千。這一網,也緊緊網住了詩人的腳步,雖逢風雨,嵩山不露真面目,但詩人并未黯然離開,而是一直等到黃昏日落。因為詩人要見的是一位多年陪伴的故人。大有“不見故人,吾不離去”之感。果然,待到傍晚,風雨漸去,“數峰清瘦出云來”。淡淡幾筆,卻已網住滿滿的故人之情。
二、日出日落、風云變幻的網,網住豁達之思
“日暮北風吹雨去”將嵩山的一雨一晴,一朝一暮的風云變幻寫盡,時空的穿梭于之間晴雨之間,風雨朝夕之中張開了一張網,網住了嵩山我自巋然不動的堅定與釋然,也網住了詩人的豁達之思,回想自我仕途雖然艱辛,前路漫漫,但是詩人以嵩山于晚晴之中出云之態,也襯出自我不畏亦不畏之情,大有“任爾東西南北風”之感。
“日暮”兩句亦有日月自然之變幻,嵩山依舊的蒼茫之感。好似,世事變遷,可嵩山依舊蒼翠挺拔,旁觀事態,遺世獨立。而這一切都被這第二張網,網進了一個“豁達”之中。
三、心向往之、初見之緣分的網,網住永恒
詩人從未見嵩山前,心底無限向往,到初見嵩山,是一次心底嵩山的構建。“年來”二句是一次夢幻的虛寫,是詩人自我心中想象和無限寄托的情感載體。正是通過這樣的幻想和一次次的向往,構建了一個詩人自己的嵩山,一個陪伴詩人左右的嵩山。這樣的嵩山就在詩人的心中不受風吹日曬,成為一個主體性的嵩山,也成為一座外人永遠無法窺見全貌的嵩山。
或者說,這個張耒的嵩山變成了一個“象”,不加以言表我們不得而知。然而無論詩人如何描繪,著墨多少,這座嵩山都將成為一座永恒的孤品。由詩人的想象和向往以及多年的宦海沉浮,或悲或喜,無數個日日夜夜反復地詠嘆建成的嵩山。
正是樣時起時落的生活,或晴或雨的人生張開了一張網,網住了張耒心中的嵩山,網住了他的詩意和才華,寫就了一篇《初見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