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玲
【摘 要】國畫在我國歷史悠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的藝術瑰寶。筆墨是我國重要的文化元素,匯集了我國文化的精髓,是國畫創作的基礎。筆墨文化元素和國畫創作有密切的關系,筆墨是國畫創作中必可不少的元素,創作者只有掌握筆墨文化,才能在國畫的創作中,表現出國畫的韻味以及情感,使國畫更加靈動,賦予國畫作品新的靈魂。本文主要探討我國筆墨文化元素在國畫創作中的具體體現。
【關鍵詞】筆墨文化元素;國畫創作;審美體現
中圖分類號:J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178-01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元素十分豐富,其中筆墨是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筆墨通過簡單的線條,勾勒出富有特色的中國文化,保留了創作者的精神世界。筆墨包括工具材料\作者的筆法,以及在國畫中體現出的形態美以及精神、情感,筆墨和國畫相輔相成,好的筆墨能夠創作出好的國畫,而好的國畫也必須通過精良的筆墨來實現。
一、中國筆墨文化元素的特征
(一)筆墨文化的“線”。“線”是筆墨文化的基礎特征,在我國國畫的創作過程中,線條是最基本的元素。創作者必須把握好線條的運用,掌握線條的技巧,才能表現出國畫的活力,使國畫整體上充滿張力,富有精神。在國畫復雜的場景創作中,線條是主要元素,只有把握好線條,才能使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保留國畫的思想和精神。
(二)筆墨文化的“寫”?!皩憽笔枪P墨文化元素的重要特征,在國畫作品中體現著國畫的生命力,是國畫神韻的表現。作者在創作國畫時,分為大寫意和小寫意兩個部分。通常擅長書法的創作者,有較好的國畫創作能力,而有好的國畫創作能力的繪畫者,通常在書法創作中也有自己的特色,書法和國畫創作有緊密的聯系,“寫”也是畫的重要部分。
二、筆墨文化元素的審美價值
筆墨文化元素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在繪畫創作上,西方強調形似,我國的國畫則重視神似,不過分強調事物的表面,而重視在國畫創作中,作者情感和意識的表達,使國畫具有意象美,區別于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作者的主觀創作意識,通過國畫的水墨元素表達出來,體現了國畫的審美價值。通過對國畫作品筆法以及用墨的品味,欣賞者可以體會到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國畫的重要表現是筆墨的審美,國畫的審美價值與筆墨文化元素密不可分,國畫審美意識的最高表現是精神和韻味,而國畫的審美所在正是筆墨文化元素。
三、中國筆墨文化元素在國畫創作中的體現
(一)點和線的體現。點是基礎,在國畫創作中,點的濃淡、大小和筆觸的方向等差異,都會影響國畫的韻味。點是筆墨的重要部分,是創作者主觀意識的體現,能夠使筆墨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向欣賞者展示國畫作品的文化底蘊以及思想內涵。線是筆墨文化元素的基本特征,是國畫的重要表現形式。線的筆鋒、長短和粗細不同,可以展現出國畫作品不同的特色和韻味。通過線條的組合,表現出了國畫的構圖造型,線條的巧妙運用,也是創作中思想感情的體現。
(二)筆和墨的體現。用筆技巧在國畫創作中十分重要,點和線都是通過用筆技巧表現出來的。創作者掌握良好的用筆技巧可以使線條結構充滿生命力。用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勾、描、勒、顫、揉等,創作者通過用筆的起伏變化創作國畫,長側是線,短側是點,大塊側是面,綜合運用點線面的變化,使國畫的濃淡能夠恰到好處,符合創作者的創作需求。宋代以后,我國在國畫創作中更加重視墨色,墨法有多種,包括濃墨、淡墨、潑墨、積墨、焦墨、破墨等。在我國的國畫創作中,比較常見的是濃墨和淡墨,它們有不同的表現效果。濃墨可以體現國畫畫作中的厚重感,淡墨體現了云淡風輕之感。潑墨主要是寫意的表現。積墨有更加明顯的厚重感,從淡到濃,從淺到深,在創作中交替循環。筆墨對國畫的創作有重要的影響,決定了國畫作品的好壞。
(三)留白的體現。留白是在國畫創作中,對畫面留出一定的空白,達到襯托國畫的效果。創作者合理運用留白,能夠增強國畫作品的韻味,使國畫作品更有表現力。創作者通常會在國畫創作中,考慮黑墨的部分,以及留白的部分,合理設計國畫的構圖形式,充分發揮留白的作用。留白的運用可以激發欣賞者的想象力,提升畫作的意境。
(四)精神體現以及意境。我國的國畫是創作者對世間萬物的主觀感受,創作者的人生經歷不同、對事物的態度不同,創作的角度和水平就有區別,形成了各種流派。創作者通過筆墨元素,在國畫創作中,體現出了對自然的不同認知和理解,凸顯出國畫的精神。意境是作者內心情感的表達,通過意境使國畫作品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是西方畫作中比較缺乏的靈動的特征。我國國畫通過獨特的構圖和筆法,表現畫作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總之,國畫是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筆墨文化元素是國畫創作的基礎元素,筆墨與國畫創作密不可分,通過筆墨使國畫充滿意境和生命力,體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留給欣賞者無限的想象空間。
參考文獻:
[1]張巍.試論國畫創作中中國筆墨文化元素的應用[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30(2):69-71.
[2]陸璇,胡文毅.中國筆墨文化元素在國畫創作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4,(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