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旺?屈中正
摘要:南岳名勝楹聯是一種至善的、唯美的、向上的、崇高的文學藝術展現,體現了一種哲學境界、生命境界和審美境界,它向世人展示了南岳文化的魅力與內涵。本文對南岳名勝楹聯的作者進行了概括分析,重點從稱頌橫跨天地之南岳奇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及緬懷英烈、祈福中華萬壽之愿景、參悟佛道之精神關懷等四個方面對楹聯內容進行了研究,旨在突出楹聯在傳播南岳人文底蘊和秀美風光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南岳;名勝楹聯;風光;壽岳;佛道
楹聯文學是中國最獨特的文學形式,是中國文學藝術思維的結晶。[1]南岳現存楹聯共463幅,涉及61個景點,是南岳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是儒、佛、道思想與精神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南岳風光的精神凝練,是古今撰聯人精神的花朵,是南岳文化形象的重要載體。楹聯是中國文人最重要的體證方式、思維方式和文化傳播方式的體現。[2]本文精選南岳共156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牌坊楹聯17幅、寺廟楹聯119幅、南岳亭、臺、陵園、市場、書院、學校楹聯20幅;它們是一種至善的、唯美的、向上的、崇高的文學藝術展現,體現了一種哲學境界、生命境界和審美境界,它向世人展示了南岳文化的魅力與內涵。
一、南岳名勝楹聯的作者
在精選的南岳156幅楹聯中,可考究的撰聯作者85幅,作者不詳71幅。在可考究的作者多為當代的楹聯名家,也包括原政界、軍界、學界人員。17幅牌坊楹聯中,袁國平(原南岳衛生局局長、南岳人大常委會)撰聯5幅,馬積高(湖南師范大學教授)撰聯2幅,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南岳衡山牌坊聯作者胡遐之。119幅寺廟楹聯中,曠寄琴(南岳文化名人)在南岳大廟撰聯8幅,唐未之(南岳文物處退休干部、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在南岳衡山道院撰聯3幅,作者不詳者31幅,祝融峰圣帝殿聯作者何鍵(曾任國民黨時期湖南省政府主席、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黨中央政府內政部長),趙恒惕(國民黨政府時期湖南督軍、省長)在南岳廟撰聯。20幅南岳亭、臺、陵園、市場、書院、學校楹聯中,撰聯者中有一批原國民政府時期政府、部隊官員,如蔣中正(民國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總裁)、白崇禧(原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等;其余楹聯作者大多為當代南岳楹聯界名人。
二、南岳名勝楹聯的內容
楹聯寫山寫水,宣仁顯智,體現了中國文人的山水精神和對自然與人生的關系的思考。[3]南岳名勝楹聯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稱頌橫跨天地之南岳奇景
1.南岳衡山牌坊聯:描奇勝之秀景,述人文之深厚。
南岳地標性牌坊當屬南岳衡山牌坊,其楹聯意境深遠、蘊含博大,流傳也最為廣泛。
南面正中聯(胡遐之:原系岳麓出版社社長,湖南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
秀氣來高宇,看四絕奇觀,五峰勝景;
文明稱奧區,有二賢吟跡,七祖道場。
橫批:南岳衡山
南面外側聯(馬積高:系湖南師范大學教授):
天下數名山,五岳之中稱獨秀;
人文傳太古,六朝而后見多姿。
北面正中聯(康華楚:原衡陽市教育局局長):
七二峰霧失云迷,好留佳客尋衡岳;
九千丈風回雪舞,喜看飛花落洞庭。
北面外側聯(馬積高):
北望神州,擎天四岳皆吾友;
南來勝景,播譽千秋是此山。
南岳衡山牌坊聯以凝練的手法概括了南岳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底蘊,突出了南岳自然景觀的“高、奇、勝”,內含“祝融峰之高、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的“四絕奇觀”、“祝融峰、天柱峰、石廩峰、金簡峰、芙蓉峰”的“五峰勝景”、“首起衡陽回雁峰,尾止長沙岳麓峰”的“七十二峰”、南岳夏季云遮霧繞、冬季雪花飛舞之壯觀,集中展現了南岳衡山之“秀”。
2.描繪南岳獨特風光:南岳美景自然,四季風采各異。
描繪南岳四季風采各異之美景是南岳楹聯的一個重要主題,從古至今留下了不少佳作。
望日臺:萬頃蒼波澄玉鑒,一輪紅日滾金球。
上聯描寫云海茫茫如萬頃蒼波,青色的云浪在天空中翻滾,一輪紅日如金球般從茫茫云海中涌出,動靜結合,意境開闊,氣勢宏偉,如詩如畫。
南天門:門可通天,仰觀碧落星辰近;路承絕頂,俯瞰翠微巒嶼低。
此聯以夸張的手法,述寫南岳“門可通天”的高俊,對仗工整,筆力雄健,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南天門高曠清奇的特征,飽含浪漫主義的詩情畫意。
(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及緬懷英烈
1.南岳勝利坊牌坊聯:憶群英操勝算,贊挽狂瀾壯舉。
勝利坊位于南岳衡山腳下,南岳廟的后面。步行上山,這里是必經之路。此處牌坊聯具有重大的歷史紀念意義。
王東原:曾任國民黨時期湖南省政府主席
七二峰會召群英,勝算先操,中流砥柱;
五大洲盟聯友國,狂瀾競挽,世界和平。
此聯是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而寫。上聯以“會召群英”之句,寫出了在南岳多次召開抗日軍事會議,建立抗日培訓班,培養了大量抗日骨干;下聯以“盟聯友國”之句,指出了抗日戰爭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2.南岳忠烈祠楹聯:正氣照千秋,忠魂存千古。
羅卓英:民國時期國民黨陸軍上將
百戰雄心存祚國,千秋忠骨瘞名山。
白崇禧:民國時期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
射馬擒王,英風浩氣;
有我無寇,雖死猶榮。
蔣中正:民國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總裁
馬革裹尸還萬里,虎賁英烈壯千秋。
忠烈祠楹聯內容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歌頌中華兒女之正氣,緬懷抗日先烈之忠魂,激勵國人抗日熱情。楹聯內容立足于贊頌所有抗戰陣亡之將士,立意深遠。
(三)祈福中華萬壽之愿景
南岳萬壽大鼎下牌坊正面中間聯(袁國平):
鼎柱中華,雨露千秋共仰;星蒸壽岳,風云萬國咸欽。
此聯突出鼎乃國家重器,為人們崇敬的吉祥之物,壽鼎更為人們所景仰;下聯“星蒸壽岳”意指南岳應對二十八宿之軫星,主壽,故南岳有“壽比南山”之說。南岳建萬壽大鼎,喻意中華萬壽。
正面外側聯(廖光燦):
儒尊赤帝,道重朱明,圣德常光華夏鼎;佛錫千禧,神祁萬壽,人文永載吉尼斯。
喻指南岳為儒、釋、道集于一山,多元文化淵源深厚,尤其在2000年修建萬壽大鼎,將永載史冊。
背面中間聯(汪濤):
拔地撐天,九面風光呈一鼎;敷仁得壽,三湘喜氣可千年。
上聯以“拔地撐天”四字寫出大鼎之宏偉壯觀,為神州大地增添了一道新的景觀;下聯指出此乃仁義之舉,是湖南的一大喜事,自然會佑人長壽。
背面外側聯(唐未之):
福古福今,祥云永映龍橋水;壽人壽國,瑞氣常臨鶴鼎文。
此聯以“福壽”冠首,因萬壽大鼎旁有福壽寺,南岳古稱福地,像祥云輝映;國家強盛、人們擁戴就像祥瑞之氣籠罩著萬壽大鼎,永葆中華萬壽、人們安康。
(四)參悟佛道之精神關懷
人文性是南岳名勝楹聯的重要精神,當撰聯人面對南岳集佛、道于一體之圣地,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自然要體現佛、道之精神,展現佛、道之覺境,以宣揚佛法、宣揚道法度化世人參悟佛道之精神關懷。
1.弘揚佛法之廣大。
佛教與南岳的因緣是非常之深厚的。中國佛教有三大宗派,即禪宗、凈土宗和天臺宗,1400年來佛教三大宗派的祖師們在此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古今撰聯人在深厚的佛教底蘊之基礎上,創造了影響深遠的南岳名勝楹聯。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美景與禪理相結合的楹聯。
此類聯既寫佛寺風光,又蘊含某種佛理。如藏經殿內聯(作者不詳):
智慧林中,大植長生之果;菩提樹上,常開不謝之花。
聯意是告誡人們只要能拋掉一切不必要的欲念和煩惱,清心寡欲的人自然長壽;覺悟到佛道之真諦,生命之花就能常開不謝。
(2)闡述佛理之精深的楹聯。
此類聯既介紹佛法常識,又宣揚佛教教義。如祝圣寺禪堂聯(作者不詳):
五派宗傳,衡山正脈;四明法乳,湘水同流。
上聯是說佛教南禪的五個宗派廣為流傳,但衡山是正宗法脈;下聯意指四明山與南岳祝圣寺的佛法像乳汁一樣滋養著人們的生命,如同湘江一樣流淌。
(3)昭示佛法之博大的楹聯。
此類聯昭示佛法的博大。如南岳廟三圣殿內華嚴殿聯(作者不詳):
華光射斗牛,佛法無邊通三界;嚴肅含悲愿,西天有岸度四方。
聯意指出佛的光芒直射斗牛,并且能將人度出三界,因為佛、菩薩都各有誓愿,能將人度入西天的極樂世界。
2.弘揚道法之高深。
南岳作為佛、道共存之地,雖然道觀的楹聯沒有佛寺楹聯多,但是卻不乏佳作。
(1)闡述道家教義的楹聯。
如玄都觀三清殿聯(集句聯):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聯取自老子的的《道德經》,以老子所提出的“道”為基本信仰和教義,認為“道”為萬物之源,宣揚道家的基本教義。
(2)闡述得道成仙的楹聯。
如黃庭觀前門聯(作者不詳):
欲向西池謁王母;且來南岳拜夫人。
聯意是說若去西池拜見王母娘娘的話,還可到南岳拜見一下魏夫人。暗含魏夫人典故,魏夫人修《黃庭經》,后成為道教一代宗師,相傳在現黃庭觀邊的飛仙石上飛升成仙。
(3)闡述道教淵源的楹聯。
如黃庭觀聯(作者不詳):
黃老溯源,天師興教,至元君以臻大化;庭經釋義,南岳升仙,歷司馬而宏上清。
此聯回顧了道教的起源與發展,緊扣南岳道教的發展,將南岳道教著名人物魏夫人和司馬承禎融入聯中,闡述了道教的淵源及發展歷程。
在中國文學的各種藝術表達形式中,楹聯文學是最具公共性、精神性的。[4]綜上所述,南岳名勝楹聯的內容闡釋佛道宗教知識,描寫南岳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亦有抒懷之聯。在南岳文化的大背景下具體分析楹聯的主要內容,旨在突出楹聯在傳播南岳人文底蘊和秀美風光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感受楹聯古今異同去體會南岳的古今變化,促使我們深入理解南岳的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袁國平.南岳古今名勝楹聯注釋[M].湖南地圖出版社,2008,03.
[2]廖和平,彭庭玉,曾津,等 編著.天下南岳[M].海南出版社,2006,12.
[3]駱錦芳著.楹聯文化通論[M].人民出版社,2013,11.
[4]駱錦芳著.楹聯文化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