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丹丹?倪童
摘要:柳永的節日詞內容豐富,這些節日詞內在的蘊含了北宋獨特的文化內涵,為我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北宋民俗畫卷。因此,我們應當充分重視柳永的節日詞對北宋節日文化的記載傳承作用,通過研究柳永的節日詞為窺視北宋的節日文化,開啟一扇獨特的窗口。
關鍵詞:柳永;節日詞;節日文化;意義
一、柳永節日詞中的文化內涵
(一)民俗性節日詞
民俗性節日主要是指在長期社會中在逐漸形成固定下來的節日,具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往往與民俗活動、傳說故事及文化背景等要素緊密結合。
1.寒食清明“春游踏青,盡情享樂”
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晉國大夫介子推。《小鎮西犯·水鄉初過火》這首詞寫了,寒食節到來時,各處“禁火”。恰逢春意正濃,百花齊放充滿蓬勃的生機,柳樹成行的水岸,草木清脆,無論是鄉間還是都市,一片清新,生機盎然,游人都出門游玩踏青。
描寫清明節日的詞有七首,《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笛家弄·花發西園》、《拋繡球·曉來天氣濃淡》、《西平樂·近日憑高目》《透碧霄·月華邊》、《滿朝歡·花隔銅壺》、《看花回·玉砌金階舞瞬干》。
詞中寫清明節風光,杏桃盛開百草清脆,展現了市民都去郊外游玩、斗草踏青。有的詞清麗多彩,有的詞爽朗明快,有的詞用濃墨重彩的筆調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艷麗、奢侈的盛世春游圖。柳永的清明節令禮俗詞從中反映了詞人對京都奢侈生活的迷戀,也折射出詞人的審美情趣。這些詞為我們留下了一幅生動的清明禮俗文化圖,我們從柳詞中可以看到宋人盡情享樂的市民情懷和人生態度。在這也折射出“天人和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2.元宵節“君民同樂、國家富足”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等。柳詞中描寫元宵節的詞總共有六首,分別是《迎新春·嶰管變青律》、《傾杯樂·禁漏花深》、《玉樓春·皇都今夕知何夕》、《甘州令·凍云身》、《長相思·畫樓喧街》、《歸去來·初過元宵三五》。這類詞中描寫京城汴梁的十五元宵佳節,千家萬戶所有街道燈火輝煌,封建禮教的男女大防也被寬解,男人和女人,在燭影花陰下邂逅相愛。天下太平朝廷和民間都歡欣鼓舞,老百姓的日子也過的安康富庶。詞中初春之際的京城壯美繁華,皇城的富麗堂皇。甚至皇帝也會走出宮門與老百姓共同觀燈,與民同樂,以示天下太平。
3.重陽節“登高賞菊,健康長壽”
重陽節在農歷九月初九這一天,九月九日又有“久久、長壽”之意。柳永的《樂章集》里描寫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的詞有三首,分別是《應天長·殘蟬漸絕》、《玉蝴蝶·淡蕩素商行暮》、《受恩深·雅致裝庭宇》。這類詞做或寫秋蟬聲歇,梧桐葉落,秋圃凝霜,宋人在重陽節秋游、登高、賞菊、飲菊花酒的風俗習慣都在此中有所體現。同時柳永在這類詞作中往往使用典故,這些典故不僅強化主題,更使詞增添了歷史厚重感,使之更有味、更耐讀。
4.七夕節“渴望愛情,幸福美滿”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柳詞中描寫農歷七月七日七夕節禮俗的愛情節日詞有一首。如《二郎神·炎光謝》詞作,上闕著重寫天上,由氣候帶出場景。秋高氣爽,碧天如水,一彎上弦新月,出現遠遠的天空,為牛郎織女的赴約創造了最適宜的條件。銀河耿耿,牛郎織女一年中至此相會。詞的上闕主要寫天上的情景,下闕則主要寫人間的情景;場面閑靜幽雅并無熱鬧喧慶的氣氛,而詩人獨獨強調這種情景,愿以此來提醒后人珍惜佳期。“愿天上人間,占得歡娛,年年今夜”,作者把天街夜色涼如水的意象世界與鈿合金釵私語處的心靈世界和諧地統一起來,描繪了一幅歡樂、祥和、幸福而又溫馨的七夕夜色圖,發出了珍惜良宵、莫負美景的呼喚。
(二)官方性節日詞
所謂官方節日,其內涵層面表明節日的官方制定及推行的特性,與民間或民俗節日存在天壤之別。官方慶典節日主要是指圣節和慶節。盡管圣節和慶節相差較大,但本文都統稱為官方節日。官方節日以朝堂慶典為主要形式,以“祝賀”、“喜慶”為主題。
1.圣節“圣壽祝賀,喜慶平安”
圣節主要是以帝后的誕辰為制定依據,自上而下推行的官方節日。描述圣節的詞有三首,分別是:《送征衣·過邵陽》、《御街行》、《永遇樂·熏鳳結慍》。
詞寫宋仁宗誕辰之日是一個吉祥福瑞的日子,此日天地人都呈現祥瑞之象。詞人用“千載”、“環宇”等夸張的詞語渲染喜慶的氛圍,表明整個宇宙都為宋仁宗的誕辰進獻上了極大的祥瑞。接著有夸宋仁宗天資英明神武,下片寫了大宋疆域之廣大,個附屬國多大宋的虔誠禮敬和對大宋王朝的祝愿。
2.慶節“皇恩浩蕩,國運昌盛”
慶節包括宋真宗和宋徽宗時新設的天慶、先天、降圣等節。這些節日在柳詞中皆有體現。描寫慶節的詞有一首《玉樓春·鳳樓郁郁呈嘉瑞》:稱頌人間祥瑞降臨,將會預示著國家昌盛,國祚綿長。皇恩浩蕩,恩及四海,國運昌盛,山呼萬歲。雖寥寥幾筆,卻為我們描繪了北宋降圣節慶典的宏大場面。所有這些,都突出地體現了頌圣之詞的特點。
(三)宗教性節日詞
中國古代以農歷三月中第一個巳日為上巳節。魏晉以后到宋代,改為專用農歷三月初三為上巳日。民間在流水上洗濯,除去宿垢,稱“禊”。上巳節和道教聯系密切,因此本文把上巳節歸為宗教迷信性節日。柳永在《破陣樂·露花倒影》中,其詞作描繪了每年三月一日以后,君臣士庶游賞汴京皇宮樂園——金明池的盛況。這樣的以都市繁華景象為題材的詞作。詞人盡情地描寫了宴會上群臣詠唱贊美天子的詩歌的盛況。下片以仙境作結,恰與上片結尾寫蓬萊神仙世界相結合。
二、柳永節日詞中的意義
柳永的節日詞不僅生動的再現了時序節令變遷之美,自然婉轉,恍如隔世,更深層次的蘊含了宋人節慶民俗心理、文化性格和情感取向,展示了北宋人民豐富多彩的都市生活和各俱特色的市井風情。隨著宋代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社會政治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人們開始務實,追求理性自由。這種社會變革影響到當時社會各個層面,人們對待節日的理念悄然發生變化,節日的宗教、祭祀因素減少,民俗節日從宗教迷信的神秘氣氛中解脫出來,向禮儀性、娛樂性的方向發展,演變成為真正的良辰佳節。
柳永的節日詞展示了北宋社會氣象和民俗風情,有風俗畫卷意義。寒食節冷煙禁火;清明節踏青郊游;七夕節共渡良辰。重陽節攜酒賞菊;元宵節普天同慶。上巳節君臣宴賞龍舟;諸圣節慶節,祝酒(久)朝賀。王公貴族,野橋新市,歌臺樓榭,秦樓楚館,朝野內外,市井俗民層層疊疊的出現在詞作中,柳永可謂寫出了“清明上河圖”之境界,出色的繪制出了北宋節日風俗畫卷。
參考文獻:
[1]謝桃坊.柳永詞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柳永著,薛瑞生校注.樂章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4.
[3]柳永著,陳忠注.柳永詞選注[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4]朵春生著.文人末路—柳永記事[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
[5]鄧喬彬.宋詞與人生[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